文/计科宪(本刊记者)
陕西锤炼县委书记队伍
文/计科宪(本刊记者)
以选拔培养为基础、以教育培训为保障、以日常管理为重点、以严格约束为关键,锤炼出一支高素质、能担当、作风好的县委书记队伍,为建设“三个陕西”提供组织保证。
近一段时间,“县委书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先是公开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这项“20年等一回”的评选中,我省富县、紫阳、礼泉、宁强4位县委书记获此殊荣;
再是“为了填补空缺”,我省永寿、凤翔两位县委书记“前后脚”奉调赴山西任职。这一并不常见的跨省调动,在“明显刻意低调”之下依然在多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成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我省历来重视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并把它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战略性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来,以选拔培养为基础、以教育培训为保障、以日常管理为重点、以严格约束为关键,形成了一套明确的工作思路和特色做法。”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处长崔勒宇说。
首先是选拔培养。据介绍,为了拓宽来源,完善干部成长链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5月我省出台《关于选派省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工作的意见》,决定每两年从省直部门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级党政正职,并作为市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选培养;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级党委副书记或政府常务副职,作为县级党政正职后备人选培养。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从26个省直部门推选出32名人选,其中一些将在后备干部推荐和市县换届中逐步“履新”。
“这样的培养锻炼,能有效激发年轻干部的干劲和潜能。同时,了解群众疾苦后产生的群众观念,是身在机关一生都难体会到的。”一位从省直部门选派铜川市印台区委副书记的年轻干部说。
另外,在县级换届和日常干部调整配备时,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通过综合研判、反复比对、多方印证、沟通酝酿,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好中选优、优中配强,“绝不降格以求”。
为了在积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中强化县委书记为民用权意识,我省还对县委书记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集中培训和全员轮训。
2011年县级换届刚一结束,我省即针对换届后县委书记的岗位特点,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贯彻民主集中制等15个专题,对107名县委书记进行全员集中培训。2014年上半年,又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对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行了集中轮训。
根据《2013-2017年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我省每年选调50名左右县级党政正职在内的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等省级培训机构培训。
发祥于我省的延安精神是培养好干部的“活教材”“大学校”“大熔炉”。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王红奇介绍说,为了充分运用我省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特别是用好延安精神这个“压舱之宝”,我省制定了《关于对新提拔领导干部进行延安精神再教育的意见》,从2013年起,在每年的11月份组织包括新任县委书记在内的新提拔领导干部到延安接受延安精神再教育。
一位参训县委书记说,这样的延安精神再教育培训“触及灵魂”“直抵内心”,“自己首先要想明白‘当官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进步靠什么’的问题,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上,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让组织放心,让同志服气,让群众拥护”。
“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成千上万,但县委书记只这107位。”两个简单的数字道出了县委书记这一支治国理政骨干队伍的“特殊重要性”。
“为此,要在认准选好、管常立规上下功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担当、作风好的县委书记队伍,为建设‘三个陕西’提供组织保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力军说。
针对以往存在的“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谈话、重选配轻管理”等问题,我省先后出台多项制度,进行专项监测、重点监测、跟踪监测和延伸监测,做到“经常管、管经常”。比如,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在神木县府谷县开展省直管县试点的意见》,对两县县委书记适应新体制情况开展专项研判。对个别干部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县委书记,由组织部门进行重点跟踪,及时预警、调整,保证县委书记履职尽责“在轨运行”。
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三位一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两项工作,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电话访评、民意测评等多种方法,既考准考实县委书记政绩,又突出研判县委书记德行品质、能力绩效、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表现,研判班子结构、运行情况、工作实绩、廉洁建设、优化方向,将考核、研判结论与巡视、审计、廉政等情况相互求证、综合考量,使得对县委书记的“把脉”更准。同时,通过静态分析县委书记的基础信息、建立档案,动态了解带领班子的运行情况、更新备案和及时运用研判结果、调整预案的“三案管理”,把对县委书记队伍的日常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2014年,我省出台《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要求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在工作地安家,配偶随调随迁,做到在一地工作安心、安神、安业,扎根当地,融入群众。目前,全省11名市委书记、市长,38名副市级领导干部,283名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已按要求在工作地安家。
抓好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断强化县委书记的组织观念和依法用权意识也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换届后,我们深入开展了民主集中制教育,指导新一届县党委修订完善《全委会议工作制度》《常委会议议事规则》,着力从制度上确保新班子规范运行。对新提拔的县委书记,在任前谈心谈话中对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提醒教育。2013年12月,我省出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三会一课’规定》,对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崔勒宇说。
富县县委书记冯振东在果园查看苹果生长情况
根据《关于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的意见》,我省要求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符合申报条件的新提拔领导干部,必须就本人及配偶和共同生活子女的财产、移居国(境)外和从业等情况进行申报备案。对不愿申报、不按时申报或申报不实的,进行严肃处理。今年初,就有1人因申报不实而被取消县委书记任职资格。
在6月30日的会见中,曾担任过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我们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
一位受到表彰的县委书记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县域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特殊关爱,必将激发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基层组织不断提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实际上,自从2009年4月中央《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印发以来,我省就着眼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县委书记队伍、激励县委书记干事创业,出台了多项制度措施。
先是将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按程序报经省委常委会议审议。这是自实行干部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管理体制后的一项重大调整,在此之前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权在地市级党委。这也被视为“继加大县委书记培训力度之后,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又一项战略工程”,并能使上级党委在更大范围内调配县委书记。前几年的陕北、关中、陕南县委书记“大交流”和近期永寿、凤翔两位县委书记跨省任职就是证明。
政治上的关爱来得更加有效。前几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我省按照任职8年、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等标准,先后“高配”副厅级县委书记。最新消息,我省一次性将从全省提拔10名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级部门担任副厅级领导。
“一方面要从严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突出对县委书记的监督约束,使他们不敢擅权、不敢失责、不敢懈怠。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畅通县委书记与组织部门的沟通渠道,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专心、安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力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