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天津博物馆 天津 300201)
玉润方寸
——邮票上的玉文化
(天津博物馆 天津 300201)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漫长的筛选过程中,和田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玉是中国的国宝,因此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在1978年、2000年、2011年、2012年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
玉文化;邮票;文物;制玉工艺
玉,石之美也,即颜色美丽又有一定硬度的岩石。玉是中国独有,历时最长,国人认知率、喜爱程度最高的石材。从距今8000年前左右开始,玉石凭借自己凝重、温润、纯洁的气质,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中国玉文化从此萌芽。上古玉器作为礼器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成了沟通人和神的媒介,享有不可撼动的政治地位。随着工艺水平的长进,到了商代,玉器在造型、线条上吸取了青铜器的营养,对奠定中国美学的基础作了重大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把真实存在的玉器和抽象的道德伦理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以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以玉德讲人格,以尚玉讲行为,以制玉工艺讲教育,并被所有中国人接受。玉器的使用从上古到汉代一直为王公贵族垄断。到了魏晋时期,由于人文思潮的影响,玉器不再为王公贵族垄断,开始走向民间。玉器的世俗化使玉器形制越发丰富,工艺越发精巧,同时,伴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玉器的艺术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宋代以后,玉器中的实用器数量大大增加,题材开始关照普通人的生活,纹饰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普遍性,为民间玉器多样化发展开辟了新路。明清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都热衷于收藏、品玩玉器。清代乾隆朝,新疆平定,优质和田玉大量输入内地,使玉器制作达到高峰。乾隆朝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仅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亦取巧偷工。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玉器制作才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
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不断地开采而越来越少。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精品玉器无形中已成了“无价之宝”。伴随着身价的飙升,玉石成为了重要的图案素材,在1978年、2000年、2011年、2012年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
玉器最早登上中国邮票是1978年。1978年2-5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邓小平、李先念等观看了展览。8月26日,为配合展览,邮电部发行T字头邮票一套10枚,邮票编号:T29,邮票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甲骨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郭沫若先生题词,著名邮票设计家邓锡清先生设计,彩色影写版印刷,共发行250万套,北京邮票厂印刷。10枚邮票分别为我国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4分,大狮子(布玩具)。8分三脚羊提壶(陶器)。8分,犀牛(漆器)。10分,小猫头(刺绣)。20分,绿花提篮(编织)。30分,孔雀壶(景泰蓝)。40分,荷花圆盘、黑天鹅盒(漆器)。50分,飞跃(木雕)。60分,旭日东升(玉雕)。70分,奔向人间(牙雕)。其中,“旭日东升”是玉雕作品。玉雕,是我国特有的民间工艺。玉器“旭日东升”利用玛瑙的天然俏色加工而成,青蓝色部分雕琢成浪花飞溅,碧波万顷的水面,而玉石上原有的晶莹透明的红色球状,恰好构成海上升红日的绝妙图画。玉石的淡桔红色与背景淡青蓝色,宛若朝霞满天。1978年,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拨乱反正,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开始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开始关注在文革时期被视为“封建”的传统工艺,玉器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制品而受到关注,凭借其美丽的颜色、精致的雕工、美好的寓意,登上了“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玉雕“旭日东升”刻画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宏伟景象,寓意祖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同旭日东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但值得注意的是,玉雕首次出现在邮票上是以工艺品的身份,且只是10枚特种邮票中的一个,说明当时人们只认为玉器是一种外形美丽,雕工精美,寓意吉祥的工艺品,对于玉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没有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玉器的认识和明清以来如出一辙,玉器只被定义为高档工艺品。而且人们对玉石的概念也不甚清晰,玉雕“旭日东升”的材质,实际是水胆玛瑙,玛瑙只是广义的玉石,狭义的宝玉石学只把硬玉(翡翠)和软玉(就是我国的和田玉)称为玉。T29《工艺美术》及小型张由于选题新颖、设计精美被评为1978年最佳特种邮票,目前的价格在每套120元上下,并逐渐上涨。(图1:T.29工艺美术1978年8月26日4分大狮子布玩具,8分三脚羊提壶陶器,8分犀牛漆器,10分小猫头刺绣)(图2:T.29工艺美术1978年8月26日20分绿花提篮编织,30分孔雀壶景泰蓝,40分荷花圆盘、黑天鹅盒漆器,50分飞跃木雕,60分旭日东升玉雕,70分奔向人间牙雕)
二
2000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庚辰龙年。为了庆祝庚辰龙年的到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文物龙的邮票,给千禧龙年增添了喜庆的色彩。邮票发行时间为当年的3月7日,那天恰好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发行邮票,可谓喜上加喜。邮票编号2000-4,每套6枚,胶版印刷,分别是6件龙文物,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王龙(60分)、战国时期的龙形玉饰(80分)、汉代的青龙瓦当(80分)、唐代的盘龙铜镜(80分)、金代的坐势铜龙(80分)、清代的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280分)。邮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向往,其中,玉器2件:(图3:2000-4龙文物2000年3月7日60分新石器时代·玉龙,80分战国·龙形玉饰,80分汉·青龙瓦当,80分唐·盘龙纹铜镜)
新石器时期的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现藏北京博物馆,高26厘米,材质为岫玉,雕刻细腻,形象与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差别不大,有“天下第一龙”之称,是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体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与多种动物形象的结合,展现了中国龙的形象与龙观念的起源。
战国龙形玉饰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现藏湖北省博物馆。玉饰出土了一对,一个长11.3厘米,宽7.7厘米;另一个长11.5厘米,宽8厘米。新疆和田青玉制。龙身细长,边缘阴刻斜线纹,龙身遍布谷纹,造型十分生动,展现了龙腾空欲飞的姿态,令人惊叹。
邮票采用胶版印刷,图案层次分明,把玉石特有的细腻柔和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几千年前出土文物的古老风韵。与1978年的工艺美术邮票相比,玉器以文物的面貌出现在邮票上,与中华文化的象征——龙联系在一起,说明人们不再只从外表欣赏玉器,开始认识到玉器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两枚“玉龙”邮票上,被定义为玉器的文物,材质分别是岫岩玉和新疆和田玉,表示人们对玉的认识更加清晰,不再把玛瑙之类的广义“玉石”归为“玉”,开始从宝玉石学上关注玉质。
随着人们对玉石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加,当年的11月22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了我国第一套专门以玉石为题材的整套邮票,名为《玉石装饰品》,将中国历史上的“山川之英”展示于方寸之间。邮票选题新颖,力图通过不同时期的玉器文物,来勾画中国玉文化发展的清晰轮廓。全套邮品包括4枚邮票,1枚小型张,2枚首日封和1份资料单张。4枚邮票分别选择古代玉器中有代表性的商代白玉凤、战国白玉勾连云纹扳指、六朝龙凤玉佩和西汉龙形玉璜的图片为画面,小型张画面则选用名贵的“螭虎纹玉璧”图片。整套邮品售价为71澳门元。每枚邮票和小型张的发行量各为75万枚,邮票首日封和小型张首日封的发行量分别为1.35万个和1.3万个,资料单张的发行量为2.3万张。邮票上的文物,造型各异,雕琢生动,展现了当时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但是,邮票图案是文物图片,而不是清晰度更高的照片或参照实物的绘画作品,而且内容缺少史前时期的出土玉器、隋唐及后世的著名玉雕作品,令人觉得美中不足。(图4:S011玉石装饰品2000年11月22日1.50圆白玉凤商代,2.00圆白玉勾连云纹扳指战国,2.50圆龙凤形玉佩六朝,3.00圆龙形玉璜西汉)
(图5:B012玉石装饰品小型张2000年11月22日9.00圆螭虎纹玉璧)
三
从2010年开始,一些玉料产地矿藏日渐枯竭,市场上的玉石价格随即不断攀升。而且玉类藏品本身价值并不亚于硬通货,能够抵抗通货膨胀,投资风险小。所以玉石日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随着玉石收藏热的出现,玉石被人们形容为“疯狂的石头”。这场收藏热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他们纷纷购进精品玉器以便享受投资收益。同时,大众化的时尚消费品中玉石制品也备受欢迎,玉石珠宝的定制受到了追捧。人们一方面关注玉石的价值,另一方面逐渐对收藏热背后的文化意义有了深刻认识,开始深入探索玉文化的起源。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邮政于2011年3月8日发行《良渚玉器》特种邮票1套2枚,编号2011-4T,影写版印刷,夏竞秋设计,良渚博物院提供资料,北京邮票厂印刷。邮票选择了在出土玉器方面与北方红山文化齐名、位于南方的良渚文化为题材,来丰富广大人民对玉文化起源的认识。良渚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省杭县良渚镇而命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是夏、商、周文明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学界素有“文明曙光”之誉。分布面远至环太湖流域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的36500平方公里,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两镇范围内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良渚文化碳14测定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至4300年,出土文物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堪称杰作。2枚邮票分别选择良渚文化出土数量最多的典型器物:
玉琮(1.20元),1986出土于瓶窑镇的反山遗址12号墓。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为“玉琮王”。现藏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邮票首日此玉琮从浙江省博物馆运抵良渚博物院展出。(图6:2011-4T良渚玉器玉琮)
玉璧(1.20元),出土于瓶窑镇桑树头遗址,直径23.6—24.1厘米,厚1.5厘米,孔径5厘米。玉壁玉质色泽斑驳,青、白、灰混杂,在该器一面中部稍上位置阴刻有一组“鸟立坛柱”的图形符号,故称“刻符玉壁”。现藏于良渚博物院,为良渚博物馆(新馆为良渚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图7:2011-4T良渚玉器玉璧)
通过发行良渚文化的邮票,展示了我国原始社会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和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精神生活,宣扬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使人们对良渚文化有了直观的印象,加深了对中国玉文化渊源的认识。
四
世界上最好的软玉产地是我国新疆的和田县。在不断研究玉文化和关注古代玉器的过程中,和田玉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因为和田玉是中国古代开采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最受珍视的玉材,主要由阳起石-透闪石组成,质地细腻,手感温润,油脂光泽,结构呈毡状。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和田玉出产于昆仑山脉,主要分黄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五类。新疆和田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区。和田玉的使用始干新石器时代晚期,殷商时期进入中原,并成为历代主要的玉料来源。所以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国制玉工艺的悠久历史。为了展现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古代制玉工艺的高超水平和玉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国邮政于2012年8月28日发行《和田玉》特种邮票1套4枚、小全张1枚。邮票编号2012-21M(T),为配合特种邮票及小全张的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于邮票发行当日特别发行了《和田玉》特种邮票首日封以及小全张首日封。邮票设计师曹国伟,为资深吉祥文化推手,东方红文化策划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曾设计香港“京九直通车”邮票、《珠江风韵?广州》邮票等。《和田玉》特种邮票选取4件古代玉器珍品:
玉辟邪(1.20元),长7厘米、高5.4厘米。现藏于咸阳博物馆,是该馆镇馆之宝。玉料青白色,玉质洁白莹润,局部保留桂花黄皮色,主体圆雕,细如发丝的线刻,线条流畅,妙趣天成,是和田玉器中的极品,1972年在咸阳市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图8:2012-21和田玉玉辟邪)
玉长乐谷纹璧(1.20元),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料青褐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体扁平,圆形,两面形式和纹饰相同。出廓处透雕铭文“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字的两侧各有一对称的独角兽,造型古朴,形态生动;肉部饰谷纹,内外缘有凸雕弦纹一周。此璧流传至清代被收入宫中,清乾隆皇帝非常喜爱此器,特作诗一首,并刻于璧的外圈边沿上。(图9:2012-21和田玉玉长乐谷纹璧)
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1.20元),现藏于北京定陵博物馆,玉料呈青色,上嵌有鲜红的宝石。鎏金银托盘装饰着浮雕花纹,又点缀24颗红、蓝宝石和珍珠,相映增辉。这件金玉结合的御用宝物,价值不可估量。它选用了最为贵重的材料:白玉、黄金、宝石。在造型设计上又煞费苦心,功夫深厚:玉爵的形制仿自古铜爵,配上妙趣横生的龙形扳和双龙花纹“万寿”款识;金托的造型设计,表现龙腾蛟游的江海之中,耸立着一座仙山,险峰重叠,富蕴宝藏,而玉爵则稳置于仙山之上。爵在古代是权位的象征,“万寿”玉爵立于江海中的仙山奇峰之上,应是寓意“稳坐江山”、“万寿无疆”。该器不仅有皇家的奢华,而且富具王者气概。(图10:2012-21和田玉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
玉双童洗象(1.20元)。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色青白,无杂质。琢一立象,回首摇鼻,象背上二童子,一直立,手持角形觥,以水冲洗象背,另一童趴伏象身,清扫大象颈背。清代宫廷陈设中,有许多以象为题材的玉器。这件作品所雕之象团身回首,静中有动,较其他玉象作品造型更加生动。二童洗象,寄寓万象更新。象性情温顺,惹人喜爱,寓意太平,俗称“太平喜象”。(图11:2012-21和田玉玉双童洗象)
整套邮票风格典雅古朴,用素雅的背景衬托出精致华丽的和田玉精品,给人以视觉上的层次感,4件文物概括了吉祥文化精髓:平安、长乐、圆满、喜象。小全张售价7.20元,边纸部分写有和田玉的介绍文字,背景用图采用古代玉石打磨作坊的插图,左下角有一枚红色印章,富于历史感,表达了全国人民的爱玉之心。(图12:2012-21M和田玉小全张)
五
总之,玉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玉器及制玉工艺,以及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玉器也是重要的图案素材,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从邮票上的玉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玉器开始受到关注,人们先被玉器的美丽的外表吸引,所以,玉器在1978年的邮票上以高档工艺品的身份出现,但是当时人们对玉的概念和玉文化还没有明确的认识,邮票上的玉雕实际材质是水胆玛瑙。到了2000年,人们开始关心玉器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玉器以文物的面貌出现在邮票上,与中华文化的象征——龙联系在一起。邮票的选题也更加新颖,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了我国第一套专门以玉石为题材的邮票《玉石装饰品》,力图通过不同时期的玉器文物,来勾画中国玉文化发展的清晰轮廓。2010年以后,玉石日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人们一方面关注玉石的价值,另一方面开始深入探索玉文化的起源。2011年《良渚玉器》特种邮票发行,丰富了人们对玉文化起源的认识。伴随着对玉文化认识的深入,和田玉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2012年发行《和田玉》特种邮票,展现了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玉文化的悠久历史。邮票上的玉器,展现了人们不断深入探索玉文化的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玉石价值不]]断攀升的现实,美丽的邮票勾画了玉文化发展的脉络,弘扬了中国悠久的历史,非常值得欣赏和收藏。
[1]曹国伟.《和田玉》邮票设计随感[J].《集邮》,2012年,第8期,总第530期,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7页。
[2]曹国伟.《邮票上的和田玉器物——〈和田玉〉邮票背景简介》[J].《集邮》,2012年,第8期,总第530期,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页。
[3]王宗炎.《邮票上的工艺美术》[J],《上海工艺美术》,2007年,第1期,工艺美术研究所出版:第89页。
[4]于明主编.《中国玉器年鉴(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5]张云生、棘青编著.《文物收藏常识》[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6]徐春苓、曹平著.《古玉鉴赏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7]姚士奇著.《中国的玉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8]莫离编著.《玉器图谱》[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9]邓锡清.T29邮票《工艺美术》和我国的工艺美术[EB/OL].(2012-02-10)[2012-02-10].
http://tanust.blog.163.com/blog/static/19288251201211012724891/
[10]黄志豪.澳门的《中葡陶瓷》和《玉石装饰品》[EB/OL].(2001-03-10)[2010-02-10].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4/20001122/322661.html
[11]洪捷.玉石收藏热背后的文化意义[EB/OL].(2014-11-10)[2014-11-10].(新华网)http://www.gs.xinhuanet.com/gansushuhua/2014-11/10/c_1113184372.htm
[12]干玉坚.2012-21M《和田玉(小全张)》[EB/OL].(2012-08-30)[2013-04-21].http://xtldcsj.blog.163.com/blog/static/948523782013 3211341209/
[13]二隽.2012-21《和田玉》特种邮票赏析[EB/OL].(2012-08-30)[2013-04-21].http://blog.sina.com.cn/nantonglj
苏芃芃,1981年出生,女,汉族,天津市,天津博物馆,馆员,硕士学历,中国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