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人故居的现状与保护
——以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为例

2015-09-03 10:49于海霞
黑龙江史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院落故居胡同

于海霞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浅析名人故居的现状与保护
——以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为例

于海霞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是从元代以来逐步形成的重要街区,这里留下许多名人的足迹,以东四街道为研究对象,调查此街区存在的名人故居,研究其分布和特色,分析东四地区名人故居保护的现状,为名人故居的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东四街道;名人故居;现状;保护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是城市当中重要的人文脉络,东四街道是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区,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以东四街道为切入点,调查名人故居的现实状况,探索名人故居的保护之路。

东四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中部,面积1.53平方公里。东起东二环路西侧,西至东四北大街,北起平安大道十条段,南到朝内大街北侧。辖区主要大街4条,胡同31条,7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4.4万人,法人单位1 032家,辖区内有中小学校4所,医院4所,托幼园所1个。”[1]其中东四三条到八条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一、东四街道的历史变迁

东四街道历史悠久,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代,北京城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城市布局方式设计建造。城中主要街道的南北两侧大都等距离的排列着许多东西走向的胡同,东四地区的基本格局应是奠定于此时。

明朝时东四街区大致属于南居贤坊、思诚坊,明代张爵撰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载:“思诚坊,五牌二十一铺,驴市胡同石牌胡同……头条胡同百万仓二条胡同忠义前卫三条胡同东城兵马司水月寺月牙胡同四条胡同牛房胡同”。(1)

清朝时期仍然沿用明朝的格局,由于清初朝廷实行“旗、民分治”的政策,将北京的内城划分为八旗驻地,汉人迁至外城,东四地区在当时被划为正白旗的驻地,《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黄旗结界之处,係自府学衚衕东口向南,各按照参领,至四牌楼豹房衚衕东口。(2)乾隆时期,为了方便各个地区的称说,将内城划分为中、东、南、西、北五城,原来的八旗驻地划分仍然不变,东四地区属于当时的东城。民国时期属于内三区,现在归东城区管辖。

二、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保存现状

(一)数量和分布

通过资料收集和口述调查,对北京东城区东四街道的名人故居情况进行考察,发现东四地区名人较多,还有一些院落现在已经无法查明确切的人物信息,但是他们都成为了东四街道胡同里的传说,也是东四街道人文信息的一部分。如,据东四四条61号的老住户口述,这个院子曾经居住过一位近代的禁烟局局长,具体姓名已不可考。此次调查选取了其中的20处故居。

通过对20处名人故居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四三条到八条之间。(见表格一)

表格一:东四街道名人故居基本情况

(二)名人类型

按照名人的生平和主要影响,大致将他们划分为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科技、医学、其他几种类型。此次对东四街道20处名人故居的调查,统计出名人类型的基本情况如下:政治类8个,军事类3个,文化类6个,艺术类2个,其他类1个。

图一:东四街道名人类型比例图

就以上分类来看,东四地区的名人类型以政治类和文化类为主,政治类名人占名人类型的40%,文化类名人占30%。这与东四地区的历史变迁有极大的联系。其一,这与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有关。由于清初朝廷实行的满汉分治的政策,东四地区成为正白旗的辖地,许多王爷、达官显贵在此居住。其二,解放以后这里的许多宅院都成为国家单位宿舍,聚集了一批文化名人。如东四三条35号在建国后曾是文化部宿舍,谢德萍等文化名人在这里居住过。东四四条85号也为文化部宿舍,老住户们称廖沫沙等人曾在这里居住。

(三)故居建筑类型

从建筑类型看,东四街道的名人故居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四合院建筑。这类建筑采用传统的木构梁架承重,有的也带有一些近代建筑的装修风格,第二类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和当代建筑。

在调查的20处建筑中,有15处都是典型的传统建筑。如东四六条63、65号崇礼故居,由三个并联的四合院组成,东路、西路均是有四进院落的住宅。东四四条81号,这个院落在近代先后居住过吴佩孚的妻弟和国民党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在他们居住期间院落的格局基本保持了清代四合院的格局,只是在院落内部的装修上出现了一些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如该院落在二进院正房的屋内及前出廊的地面,以及东、西厢房屋内的地面上都还保留有近代风格的花砖,这些花砖为正方形,四块为一组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见图二)。

图二:马汉三故居

除了传统建筑外,这20处故居当中还有3处是近现代建筑,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仓南胡同的段祺瑞故居。这里原为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后北洋军阀时期被段祺瑞所得,因而此处的建筑既保留有贝勒府的部分传统建筑,也有民国时期的西式洋房。(见图三)

图三:段祺瑞故居建筑

(四)保护级别

东四地区的名人故居有许多已被公布为国家级、市级、区级保护单位,或者纳入到普查登记项目中,在此次调查的20处故居当中,崇礼宅是唯一一处国家级保护单位,叶圣陶故居等6处是区级保护单位,朱启钤故居等2处是普查登记项目,以此看来,有保护级别的故居占故居总数的42.9%。但是这几处中,除了崇礼宅之外都不是以名人故居的身份纳入到保护体系之内的。

此外还有12处没有保护级别的,这些故居中有些院子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人文价值,建议可以考虑纳入到文保体系内,或者纳入到有价值历史建筑的保护名录中。

(五)利用方式

东四地区的名人故居大致有三种利用方式。第一,作为学校使用。徐世昌故居作为第一六六中的初中部使用。第二,作为展览使用。东四头条的侯宝林故居门口挂有“侯宝林故居”的标牌,对外开放。第三,除了以上两处故居的利用方式,其余故居全作为住房使用。这是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占85.7%,可见在东四街区中,名人故居主要作为住房使用。而这些房屋的居住方式又有些许不同,其中,作为单位宿舍使用是较常见利用方式。如东四七条79号阎锡山故居、东四四条5号楚图南故居等均为单位宿舍,这类故居占居住类故居的44.4%。

(六)保存现状

根据故居的保存情况将东四街道的名人故居分为较好、一般和情况不明三类(见图四)。首先,此次调查的院落中保存状况较好的故居有8处,分别为谢德萍故居,楚图南故居、马汉三故居、廖沫沙故居、崇礼故居,朱启钤故居。其中,东四四条81号马汉三故居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大型四合院,大门为广亮式。此院落原是一座三进院落,但垂花门已被拆除,现余两进院落。一进院正房面阔七间,前檐绘有苏式彩绘,旧式装修保存良好。东西厢房各三间,西厢前檐彩绘保存完整,室内留有木质碧纱橱,民国花砖。此院格局保存良好,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宿舍,是东四街道名人故居中保存较好的宅院之一。其次,保存一般的故居有7处,如阎锡山故居、徐世昌故居等均保存一般。最后,情况不明的有5处,沙千里故居、叶圣陶故居、侯宝林故居、周绍良故居等因为谢绝参观等原因无法进入,因而不能确切判断其现存状况。

图四:东四街道故居保存状况

总体来看,保存较好的故居多为文保单位,或者私人住房。保存一般的多为杂院或者单位住房。

三、名人故居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问题

1.作为大杂院和一部分单位宿舍使用的故居存在年久失修、改建、院内私搭乱建的现象。其一,年久失修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持,院落得不到修缮。如育芳胡同5号徐世昌故居,因为年久失修,院内住房比较危险,许多居民已经搬离。其二,由于胡同四合院中的人口密度增加,为了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许多院落都出现了改建和私搭乱建的现象,私建的房子破坏了原有的建筑格局。

2.产权较为混乱。以东四街道为例,据了解,东四地区的故居主要存在单位直属公房、房管所直属公房、私人房屋三种所有权。单位直属的公房由单位来负责,许多单位不负责房屋的日常维护,其院落内部经常有年久失修、私搭乱建的现象。但同时,由于房屋疏于改建,因而院落内原有的历史建筑信息又得以保留。而房管所直属公房一般作为大杂院使用,在房屋的修缮过程中没有采用传统的修复手法,大大降低了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

3.名人故居的普查还不够深入、彻底,还有相当一部分名人信息和故居未被发现,未能纳入我们的保护视野。

4.大多数名人故居未纳入各级文物的名录,其中,不乏有许多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优秀院落,因此难以受到《文物保护法》和文保部门的庇护,前途堪忧。

(二)名人故居保护的建议

东四街道名人故居存在的问题并非个例,通过对东四街道的分析,为名人故居的保护提出建议:

1.深入加强对名人文化和名人故居的研究和调查,完善名人故居数据库和档案库,继续发掘有保护价值的名人故居。

2.对于人物较重要、建筑保存较好的故居要及时纳入文保名录,或纳入有历史建筑名录,妥善加以保护。

4.对于保护状况较差的故居,拨专款进行保护性修缮,对于修缮方案和施工过程,政府相关部门应聘请古建维修专家详加指导和监督,防止破坏建筑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5.拓宽故居保护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逐步加大政府对名人故居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发挥民间团体、社会名人的力量。多渠道,多方式争取到名人故居的保护资金。

6.多手段多渠道动员民众参与,加强故居居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豪感,提高居民保护名人故居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如以居委会为单位,动员组织居民举办小型的胡同建筑文化展、胡同名人文化展、胡同非遗展等等,政府可以拨一点专项经费作为引导;开办“我身边的名人与故居”等专题论坛、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使个人能够方便地将自己身边的名人故事和故居风貌上传并与公众共享。

7.学习国内外保护名人故居方面的成功经验。借鉴有效的保护经验,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名人故居发展的道路。

[1][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2][清]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社,2001.

[3]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编.东四名人胜迹——讲述京城胡同的故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4]孙永红主编、东四办事处编.东四—胡同里的故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5]吴进风.风流未尽的北京东四头条——六条回味东城(一)[J].名街名巷.2007(1)上

[6]成志芬,张宝秀.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7]徐玲玲.南锣鼓巷地区的名人故居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注释:

(1)来源于数字东城·东四街道办事处网站:http://dsjd.bjdch.gov.cn/n5687274/n5724043/n8122044/n8122059/8370314.html

(2)[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东城[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3)[清]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京城总纪[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于海霞,(1989-),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文化史。

猜你喜欢
院落故居胡同
卫立煌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八一作品
院落春秋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院落春秋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东明胡同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