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写具体”

2015-09-02 08:30翟军广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漓江杨梅感官

翟军广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格式化、条框化,忽视实践性、运用性的弊端。学生社会体验不足,作文教学远离实际,闭门造车,与生活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校外实践活动课正好可以填补作文教学中的这些空白。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课上引领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大家探讨。

一、注重科技引领

教师利用科技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其写作能力为目标,寓教于乐、注重实践、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和自主、自导、互动的方式,积极为学生作文提供写作“原材料”,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会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综合实践基地或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的主题教育场馆中一般都设有3D或4D影像室。教师利用影像室进行作文教学,可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小学课文《桂林山水》学生耳熟能详:“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文中没有一个“美”字,却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漓江的秀丽。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3D录像,让学生置身其中,好像与作者一起放舟在碧波荡漾的漓江之上,尽情地领略漓江那种独特的美,从中真切感受如画的漓江风光。这时再让学生精读课文,感受优美语言、生动词句,感染力自然会增强,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二、注重情景互融

实践教育应具有实践性、生活化、趣味性,重点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多感官参与、理性反思。“景中有物” “物中有景”,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情感流露,溢于言表。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比喻、衬托、列数字等手段去叙述景物的形状、颜色,引领学生说具体,写具体。比如,可以列举《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供学生写作参考。作者抓住“四季常绿的枝条” “狭长的叶子”这些特点,然后调动自己的感官。用眼看,看到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深红,最后几乎变成了黑的了”;用舌品,尝到了杨梅的滋味:“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要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杨梅的美、尝到杨梅的鲜。学生们通过学习以上的写作方法,再去仿写驻马店嵖岈山风景区的红叶。有人写道:“晚秋霜降时节,漫山红枫叶,火红似海;悬崖峭壁间红叶稀疏有致,美不胜收;间杂山菊映衬,绚烂多彩,让你眼花缭乱,如痴如醉。”看,教师利用富有特色的资源开展活动,就会使学生作文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三、注重现场观察

实践基地场馆设置主要是为了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换学习环境,调整学习内容,调节学习节奏,让学生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细节观察的最佳课堂。学生校外活动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各具特色,各有不同。比如在活动中学生“跳山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解动作”,听清教师所讲的“跑、跳、呼、按、分、合、站……”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细心品味,把动作要领组词、造句、成段,就能很好表现“写具体”。再如野炊,学生要做面条,从和面开始,“搅、拌、搓、揉、擀、抻、拉、摆、叠、切”,到放入锅中,写作时只要准确使用这10个动词,就可以把做面条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校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活动开展中,学生既有机会观察和表述,又有机会聆听和评价,这样写起作文来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最易放飞学生想象,丰富学生所思,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好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 编 阿 宁)

猜你喜欢
漓江杨梅感官
漓江真美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漓江之美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杨梅酒
乐摘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