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丽
前段时间,我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早操》,教学比较成功,反响很好。但是,反思这节课,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一共设计了五个环节,而且难易适度。没有想到,在进行第三个环节“比读书”教学时,出现了问题。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小学生 飞来飞去
小蜜蜂 跳来跳去
小鸟儿 滚来滚去
小露珠 跑来跑去
我本来以为题很容易,孩子们完成不成问题。谁知,有孩子在演板时却出现了错误:把“小鸟儿跳来跳去” “小蜜蜂飞来飞去”连成了“小鸟儿飞来飞去” “小蜜蜂跳来跳去”。出现“小蜜蜂跳来跳去”这样的错误,说明孩子们还不会正确运用动词,不能准确地选择词语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缺乏正确选择词语的能力。我随机应变,引导孩子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动词和主语的正确搭配。
课后,我认真反思,重新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并且在班里试着又上了一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录如下:
师:这节课的课题是《早操》,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了谁、后又写了谁在做早操?
生1:先写小露珠做早操,后写小鸟儿做早操。
师:因为有了小露珠,所以小鸟儿的羽毛会变得怎么样?
生1:小鸟儿的羽毛变得潮湿了。
师:那小鸟儿还能飞吗?
生1:小鸟儿现在飞不起来了。
师:小鸟飞不起来了,那怎么做早操呢?
生:小鸟儿就只能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做早操了。
师:对了,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正因为小鸟儿做操的地点是在树枝上,所以它只能跳来跳去。那小蜜蜂为什么是飞来飞去呢?
生1:因为小蜜蜂有翅膀,所以它最爱飞来飞去做早操。
师:现在如果让你重新做这道连线题,你们还会连错吗?
生1:不会。
(孩子们重新连线。这一次,没有孩子连错线。)
师:小魔术变变变!下面我把这道题变一变,你们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吗?
比如:大公鸡、小花狗、小猫咪,叫来叫去、摇来摇去、蹭来蹭去,你们该如何做选择呢?
生2:大公鸡、小花狗、小猫咪这三种动物都会叫,可以都选“叫来叫去”。
生3:大公鸡只会叫,所以先选“叫来叫去”。
生4:小花狗也会叫,但是当我回家时,小花狗会不停地摇尾巴,所以就选择“摇来摇去”。
生5:小猫咪也会叫,可是它最喜欢和我玩,喜欢在我身上蹭来蹭去,所以我选择“蹭来蹭去”。
师:老师听到你们的回答,心里真高兴!孩子们,看来你们已经能够根据生活实际来连线了。
转换情境后,孩子们也会做,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基本上形成能力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表述,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目标指向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正是语文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语文教师在教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应该仔细研读课文,寻找课文当中能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机会,它们可以是语句的比较,可以是句式的变换,也可以是重点词句的理解、关联词语的运用以及片断的仿写。语文课堂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练习、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