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关键词】 幼儿园;特殊幼儿;案例;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4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特色,应该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用真心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特殊幼儿,让这些特殊幼儿在正常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快地、更好地健康成长,而教育个案的研究是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力途径。
案例一:嘉嘉由于遗传基因造成身体和心理发展迟缓,身体和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幼儿,而父母在其生活中一味地大包大揽,导致其自理能力差。他由于语言发展迟缓还不太会说话,因此与同伴交流时常常出现困难。他常以动作发动社交活动,通过招惹别人,抢占东西来吸引同伴注意。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幼儿身体发展迟缓,家庭教养方式不正确。
措施:
1. 爱心的倾注。对智力有缺陷的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亲近他们,积极接纳他们,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反应,多提醒他们上厕所,并手把手地教他们脱裤子、穿裤子,坚持一个月,这些幼儿基本能学会自己动手脱裤子。
2. 耐心地引导。教师要利用晨间活动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主动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多说话,并以简单的提问方式引导他们开口说话,无论说得清楚与否,都要用拥抱来鼓励他们。
3. 同伴的交往。教师可以在班里选择几个喜欢交往、有爱心的幼儿,让他们主动接近那些特殊幼儿,使这些特殊幼儿体会到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的快乐。
4. 家园的沟通。针对特殊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使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与幼儿园达成共识,教会幼儿独立做事。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并为孩子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
案例二:远远是个早产儿,从小由姑姑照看,姑姑和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事事顺着他,很少带他到外面去,他对外界环境也相对排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这样的幼儿由于与外界接触少,存在自闭倾向和自信心的不足的问题,因此形成幼儿孤独症,无法融入到集体当中。
措施:
1. 创设良好环境。这一类幼儿往往喜欢一个人玩玩具,不爱搭理人,也不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自由交流的时间,把这些幼儿分到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小组里面进行“熏陶”,尽量让活跃的幼儿带动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慢慢地与其他幼儿说话。
2. 抓住闪光点。教师应抓住这一类幼儿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让其体会到成功的感受。长此以往,在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仰视中,他们会一点点地融入到集体中来。
3. 游戏的导入。教师应多组织游戏让他们参加,使他们产生快乐感和满足感,并逐渐在游戏的乐趣当中增强与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4. 家园的沟通。教师应多和这一类幼儿的家长沟通,请家长有空时多带孩子到外面接触他人,与外人多进行往来,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增加幼儿的交往机会。
案例三:良良的父母很溺爱他,任何事情都顺着他,把他当成“小皇帝”,无原则地顺着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矩、有攻击性等行为。其实,良良的攻击行为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他想与同伴玩,但不会选择与同伴正确交往的方式。
措施:
1. 言语的劝导。教师应让其他幼儿关心和爱护这一类幼儿,帮助行为不好的他们。另外,教师还应告诉这一类幼儿,上课时大喊大叫和小朋友打架会没有人喜欢他,相反,如果表现得好,小朋友都会喜欢和他做朋友。
2. 行为的制止。当他们出现失控行为时,教师应马上制止,了解其行为动机,并耐心地教其与小朋友相处的方法。
3. 集体中受到重视。教师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在活动课上安排其擅长的活动,让其他幼儿看到这一类幼儿的优势。这样能使他们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搭建起与周围小朋友沟通的桥梁。
4. 家园的沟通。针对这一类幼儿的情况,教师要向其家长提出要求:首先,家长不要盲目地、无原则地宠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时,一定要明确地指出错误所在,并且让孩子知错和改正。其次,针对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情况相互沟通交流,家园同步进行教育。
特殊幼儿的转变让笔者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越是特殊的幼儿就越需要教师的关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走出性格的误区,使他们在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时,能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