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才女李清照

2015-09-02 17:42
醒狮国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颜如玉赵明诚李清照

编者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能够载入史册的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但她却以独树一帜的“易安体”独步千古。流传至今的词作虽不过四五十余首,但却“无一首不工”,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家,尤其是她的词作,流传至今。今天的人们提及她的作品,耳熟能详的便有著名的《声声慢》《一剪梅》《点绛唇》《如梦令》《醉花阴·重阳》等等。

李清照的词风婉约清新,凭借女性独到的眼光抓住具有特征的细节微处,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幽微的情感,并与所营造的意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韵味发挥到极致。

笔者携手古典文学爱好者颜如玉带读者走进才女的世界,了解她、感受她,为我们的生活也增添一丝婉约的美。

记者:很高兴接受本刊的采访,先跟读者简单谈谈李清照的个人经历和作品。

颜如玉: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官宦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渥,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家兼散文家,以《洛阳名园记》传世。丈夫赵明诚为太学生,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亦对诗文书画甚有研究。婚后夫妻二人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可谓志趣相投美满幸福。

李清照自幼博览群书,通晓音律,尤以词作最为突出,著有《漱玉词》,其作品风格清丽婉约,被后人誉为“婉约词宗”。

她的作品以“靖康之变”划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内容多写传统的闺中闲情,具有轻松活泼、明丽自然的风格;后期因遭遇家国不幸,以凝重沉郁为主调,在悲叹个人身世之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沉伤感,反映了时代的苦难。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用白描的手法,以细腻精妙的心理体验、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抒发情感,其语言清新明快,自出机杼。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其文学理念对后世词人也有较大影响。

记者:李清照的文学才华从古至今得到了公认,作为后人我们该去如何欣赏她的作品之美?

颜如玉:今天的我们在欣赏她的作品时,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其卓异的语言特色。李清照用字炼句既浅畅自然又新颖别致,她能根据其抒情表意的需要,随意地构建出许多精妙脱俗的句子,让人读来顿有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在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里,她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极富节奏感和音律美的七组迭字开头,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极力渲染出无法排遣的愁苦之情,将南渡之后的郁郁寡欢和无处寄托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让人读来甚觉其情可哀,其词也苦。

其次便是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李清照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善用典故,这在她的作品里也是一大特色。在她南渡后所作的气势豪迈的《渔家傲》里,“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便是引用屈原的《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意。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正是引用庄子《逍遥游》里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文意。这些典故的活用犹如巧匠运斤,毫无雕琢痕迹,读来更无艰涩之感,反而深化了主题。

记者: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几乎是男性天下,很少看到女性作家写出非常重要的作品,我国清代以前上千年的文明中,她几乎是唯一一位被记住的女性作家和画家,她的写作视角和文学情感可称之为独树一帜,她的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颜如玉:李清照的作品,应该分为两个时期来看。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一路南下,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她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悲愁,国已不国、民不聊生的惨状让她的心理和情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她不再拘囿于闺房情趣的小天地里,而是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之中。因为更多熔铸了家国巨变的生活体验,其后期作品与早期相比,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均有较大的突破。

以《武陵春》为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里,李清照用“日晚倦梳头”的心灰意冷之态,含蓄表达了她内心的巨大悲苦。第三、四句转为纵笔直抒,揭示造就悲苦的缘由是“物是人非”,几个字却包含了个人和国家的深沉巨痛,所以“欲语泪先流”。这一句既是李清照的个人悲苦,也是遭受战乱的广大人民的共同的悲苦,看似不经意,却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下阙则以舴艋小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无法排遣的悲情愁绪,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让人读来唏嘘不已,痛彻肝肠。这时候,她笔下的“愁”不再是富贵闲愁,而是浓郁悲怆的国愁、家愁,这份因为挚爱故国家园生出来的“大愁”,充分体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而这种情怀也让她的作品最终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北宋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岁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第一个站在女性的角度视野,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深沉巨痛的民族灾难、反映时代风云的文人。这种思想境界和文学情怀让她有别于一般女性,成为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一道不容小觑的夺目亮光,永远照亮着浩翰的文学星空。

记者:《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因为这首词,人们给她贴上了多愁善感的标签,那么李清照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可否从她的作品里窥见一二?

颜如玉:不否认李清照的性格里有着多愁善感的因子,但以此将李清照视为忧愁的化身,则难免失之偏颇。

从她的很多作品里,我们恰恰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甚至有些不拘小节的少女形象。比如16岁时,她在后花园里“蹴罢秋千”,正整理被薄汗浸湿的衣衫时,突然“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可是又不甘心,想看看来人到底是谁,于是调皮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又比如她曾经与友人开怀畅饮,不觉薄醉而误入藕花深处,只得急急地快速划桨,而溅起浪花重重,惊得鸥鹭乱飞。从这些画面,我们不难看到李清照娇憨可爱的率真性情,是多么地不同于与她同时代的女性,这在数千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是很难得的一道风景。

不仅如此,在李清照的身上,还有一种刚正不屈的个性,直欲压倒须眉。她有一首著名的五绝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这首诗中,李清照借项羽垓下大败,被汉军追至乌江时为保英雄气节,谢绝渡江保命而拔剑自刎的故事,来对偏安一隅的宋王朝进行讽刺。同时,她也借这首诗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斗志昂扬;死,要死得慷慨悲壮。也就是说做人一定要有气节,绝不苟且偷安。一字一句,让我们从这位柔弱女子的身上,读到了一股伟丈夫的浩然正气。

所以说,李清照有她的独特个性。她刚柔并济,有理想、有抱负,活得率性真实,即便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她的精神境界也是高出许多人。

记者:说到李清照,就不能不提到赵明诚,联系李清照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婚姻模式吗?

颜如玉:不得不说,作为女性,李清照是幸运又幸福的。她与赵明诚不仅门当户对,而且情投意合,互为文学知己。更难得的是他们除了一般文人琴棋书画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他们能拥有这样近乎完美的爱情,实在是天赐良缘,羡煞古今有情人。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在李清照的经典作品里,自然也少不了这最为精彩的一页。他们结婚后,也像许多夫妻一样,有着相思离愁。而爱之愈深,则思之愈切,因此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更是难舍难分,一腔愁绪统统化为大珠小珠,落到纸上,成为绝美词章。其中最著名的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一句不是婉转诉情,写尽别后衷肠,感人至深。

后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她与赵明诚的甜美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的婚后生活是何等的欢愉甜美,这蜜一样的生活,既愉悦着李清照的身心灵魂,也滋养着她的情致趣味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记者:在李清照的诗词里,有多处写酒,写醉,“酒”在她的作品里,具有什么意象?

颜如玉:李清照现存的词作只有四十五余首,可她写到酒,或者写到与酒相关的“醉”和“樽”(酒杯)的词句就多达二十多处,可见酒与李清照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无论是残酒、淡酒、病酒,都能折射出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心绪。

年少的时候,她不拘礼数,常常任由性起,与友人日暮饮酒,兴尽晚归,以至“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动静交织、情景交融又美不胜收的画面,一切皆因“沉醉”而起,这里的“沉醉”反映出的正是年轻时代的李清照欢快无忧的趣味生活。

到了婚后,因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李清照不得不承受离别之苦。寂寞深闺里,她只好“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酒醒熏破春睡”“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以此来打发丈夫不在身边,而百无聊赖的日子。这里的酒,成了李清照排遣惆怅相思的一剂良药。

金兵入侵后,李清照仓皇南渡,此时赵明诚已因病去世,家难国殇一并袭来,让李清照悲痛欲绝。这时候“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此时的酒,已是苦涩难咽。故国不存,山河易主,欲归不能,漂泊流离,再好的酒,只怕也不能浇灭一腔愁绪,反而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所以李清照的“醉”和“酒”,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意境里,表达着不同的情绪。她的酒,值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好好去品一品。

记者:据说李清照还有赌博的嗜好,曾专门写过文章来介绍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叫“打马”的博戏,这似乎对她的才女形象是一种颠覆,对此你怎么看?

颜如玉:赌博是一种参与性极广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喜爱赌博的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好赌的名人也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一些女性。像历史上有名的武则天就喜欢玩“双陆”,杨贵妃偏爱“彩战”(也就是掷骰子),慈禧太后则嗜好打麻将。那么李清照酷爱“打马”,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马”是流行于宋代时的一种博彩游戏,也就是后来的“马吊”,即麻将的前身。李清照应该是非常喜欢玩这种游戏,曾对它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为此写下了《打马赋》和《打马图序》两篇美文。在《打马图序》里,她这样写道:“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这段文字里,李清照就坦言自己天性喜欢赌博,只要是赌博游戏就会沉迷其中,每每废寝忘食。她甚至骄傲地宣称自己赌了一辈子,是个常胜将军,这全赖自己赌博技艺之精。

按照李清照所写的:“选仙、加减、插关火,是粗笨的游戏,只凭运气,没办法展现人的智慧。大小象戏、奕棋,又只能两人玩。采选、打马,是闺房中雅致的游戏”,既是闺房中雅致的游戏,旧时妇女又不能像今天的职业女性一样,有那么多可以随意支配的自由,那么闲来几个女伴围坐“打马”,倒也不失为一种打发辰光的好法子。这与她的“才女”身份并不相悖,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和完整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闺中慢生活

记者:李清照以一阙咳珠唾玉的《声声慢》,彪炳于文学史册,至今仍为人们赞叹不已。这首词因其意境悲婉感人,引得后人也给她本人贴上了忧愁的标签。其实在写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段文字之前的李清照,所享有的是一种闲适优游的闺中慢生活。

颜如玉:穿过千年的烟尘,一处精巧的后花园里,夏季清晨的露水正浓,年少天真的李清照一脸柔倦,刚刚“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正欲换下被汗珠湿透的薄衫时,见有人来,情急之下只得“袜刬金钗溜,和羞走”。无意回眸一望,竟是一位翩翩公子,少女的芳心顿时如小鹿乱撞,于是她大胆地停下脚步,偷偷遥看心仪之人,可又怕遭人耻笑,只好“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里的这一幕,传神勾画了一个怀春少女的娇羞之态,这也是作者李清照在碧玉年华,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李清照18岁时,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两人诗书唱合,赏玩字画,收录金石,共同的情趣爱好成为他们完美婚姻的牢固基石。新婚不久,赵明诚便负笈远游,在独守空闺的寂寞中,李清照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借烟霞妙笔,融入曲意婉约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字字珠玑,又句句情深。

重阳佳节,思亲尤甚,夜半孤枕难眠的李清照将千种离愁、万斛别恨,凝聚成一阙真挚缠绵的《醉花阴》,寄给思念中的丈夫。赵明诚读罢,叹赏不已,又自愧弗如,于是发誓要写一首词超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忘寝三日,得十五阙,将易安词混于其中,请友人点评。结果友人说:“只三句绝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以想像一下,这对夫妻是在怎样的相互爱慕与激赏中,享受着情洽意合的幸福和甜蜜。这种琴瑟和鸣的美满婚姻,也令今天许多仅凭优渥的物质条件选择另一半,却终生同床异梦的人感到艳羡不已。

李清照后来在《金石录后序》里,这样追忆和赵明诚别有情致的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琐屑常事,竟也趣味盎然,一股欢愉气氛扑面而来,让人倍觉温馨。当时的夫妻二人,已是家道中落,以至于不得不靠典当衣物换一点钱,再到相国寺买回喜欢的碑文或拓本,拿回来于灯下相对展玩。生活虽然清贫拮据,却充溢着高雅的情趣,这份灵魂的富足也令他们获得了全身心的快乐和满足。

李清照在闺中慢生活里,享受着高品质的婚姻生活,也取得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可惜,随着金人入侵,国破家亡,再逢丈夫病逝,辗转漂泊,她的一方净土终致荡然无存。从此,便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简介:颜如玉,70后女子,天秤座,湖北宜昌市人。素喜读书、写字。不以文字谋生、谋利、谋名,只是贪恋文字带来的丰盈和快乐。)

编辑/书含

猜你喜欢
颜如玉赵明诚李清照
傻傻的旧时光
傻傻的旧时光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