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知识结构 优化历史教学

2015-09-02 06:45施小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层面符号工业

施小红

在我看来,当前一些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学存在着浅显化、表面化的问题。笔者最近听了一节历史评优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执教老师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

活动名称: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

活动内容: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扮演张謇,一名同学扮演节目主持人,围绕下列访谈提纲进行准备并表演。

访谈内容包括:1.您是哪年考取状元的?2.您当年弃官从商的原因是什么?3.您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思想?4.您创办的企业从何时开始走下坡路?5.您认为哪些因素导致大生纱厂的失败?

课上完后,不少观摩老师都说这堂课气氛非常活跃,肯定能得一等奖。笔者非常惊讶大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一节好课的标准到底该如何确定?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方案设计的有效性到底依赖于什么?作为价值判断,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从课堂教学的要素考虑,评判一堂好课要有“五性”:科学性(教学目标)、精确性(教学内容)、严谨性(教学环节)、灵活性(教学方法)、高效性(教学结果)。这“五性”虽相辅相成,却也有轻重之分。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精确性是“五性”之核心要素,是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方案设计有效性的本质体现,而教学内容的精确度,依赖于教师对知识内在构成的认识程度。

客观知识作为人类认识实践的成果,在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公共知识”存在的。在教育学视野下看知识,知识的内部结构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系统组成。它们不是割裂的、对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符号是意义的基础和表现形式,逻辑形式是符号知识转化为意义的桥梁,而意义是知识的核心。只有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理解教育学视野下知识的丰富特性,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活动方案。

现在再回看前面所介绍的教学案例,其中存在的问题就一览无余:课堂活动方案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符号表征层面,对于逻辑形式、意义系统两个层面基本未涉及。事实上,对于这两个层面问题的探究,将使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断“促进意义的生长”。对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笔者试析一下需要探究的问题。

首先,基于逻辑形式层面的探究,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内涵是什么?一是资本来源于国内,不包括洋人买办资本;二是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别于传统的手工作坊;三是有现代工业的雏形,是依托工业机器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各种近代民用企业,也是民族工业的一部分,它们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教化、引领作用,但有时又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这种矛盾是时代的产物。

第二,民族工业是否等同于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大于民族工业,它不仅包括民族工业,也应涵盖资本主义经济法制建设。

第三,“民族工业的兴起”讲的特征是否只是指这个时期的特征?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经济的瓦解和工业化的起步。这一过程,历经百年尚未完结。也就是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变化,但变化不是全局性的,一直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很低,我国经济总体上仍然属于农业经济。

其次,基于意义建构层面的解读。例如:如何用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民族工业在发展中所受的阻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工业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甚至可以借助媒体、以多人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探究,在此不再赘述。

笔者认为,如果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解答了以上这些问题,知识教学就越过符号层面,向逻辑形式、意义系统的层面发展,从而完成了基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水平的深度教学,如此一来,才能不断丰富教学的层次性,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否则就会像上面所说,即使采取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其实质也是一种变了方式的“灌输”。

猜你喜欢
层面符号工业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工业技术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