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思考 运用

2015-08-31 19:16汪雁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章情感语文

汪雁

我喜欢一种原生态的课堂,平平淡淡,纯纯真真,教者像一位农夫,精耕细作,看麦苗慢慢成长,满怀欣喜,这样的课堂感受得到师生共同的成长。我不要背离语文学科本位的课堂,我不要缺乏智慧的课堂,我不要热闹却如空中楼阁的课堂……我需要的是还原真实、贴近生活的课堂,培养学生更多语文学习的能力。

一、感悟——牵动学生心灵,以读悟情

我的理想课堂注重读书,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于不懂的问题,读;懂了的东西,再读;有味道的,品读;重点段落,着重读;难读的地方,教师范读。总之,以读入手,以读悟情。这需要我站在教者、作者、学生的不同角度潜心研读文本,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朗读训练目标,精心设计不同方式的读。文字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我只有做到细读文本,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才更加自如。学生充分地读文,会发现原文的精妙之处,不拘泥于教材又忠实于原文。在美文朗读中,总能不由自主地将个体生命迅速融入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境界中去。因此,“琅琅”之中往往透出一股真挚的、忘我的情愫。教育讲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讲究关注学生生命的升华,讲究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因此,体验性、实践性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直接引领学生感受体悟的方法之一。

二、思考——触动学生心灵,行成于思

我的理想课堂应有深层次的思考,思考离不开精彩的对话。这里的对话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而是来源于预设之外的惊喜。我总在想一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总在想怎样在有效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总结,我有几点思考: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我有三讲三不讲:学生会了的我不讲,学生会讲的我不讲,学生学了也不会的我不讲;三讲是:学生不会的我讲,学生有争议的我讲,有拓展空间的我讲。我的课堂每个人都有事情做,有问题想,课堂里有很多声音,有很多种怀疑,有很多次碰撞,当然也有很多次努力与拐弯,我始终期待课堂上发出独立思考的声音。

三、运用——震动学生心灵,情动辞发

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语文课就是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这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只眼看文字表达的内容,另一只眼去发现藏在文字里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迁移运用习得能力。

叶圣陶说:“阅读的基础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由此可见,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中获取写作资源和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素养,可以反过来促进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起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所以在教学时,找准每篇文章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切入点有时在文本中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课文的句式表达、段落构成、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精彩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对象。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与作文中“要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怎么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使学生在范文中借鉴谋篇布局的框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材料组织成文。所以,从低段仿写句子开始到高段的仿写段,每篇文章我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技巧。

我的课堂我做主,扎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能力,理想在远方,我,在路上。

猜你喜欢
文章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