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7-0051-02
作者简介:田 宁,所在院校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电系。
价值导向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政治课本都会出现这四个字,那所谓的价值导向在他人的解释下其实就是指社会或群体、个人在自身的多种具体价值导向中将其中某种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的过程,对组织而言,价值导向是确定激励机制的基础,通过树立标杆、奖励绩优,来明确组织鼓励的行为,传递组织倡导的价值导向。
那么为什么说电视节目是为普通民众抒怀,为国家生活立传的价值导向呢?接下来我从自己的理解分三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电视节目所带给社会大众的价值导向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这个价值导向就是积极向上的并且充满正能量的一种价值观。记得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国误民。”这句话,适用于当今社会中所有的传媒,而电视传媒因为拥有的受众最多反而首当其冲,即便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是如此。面对互联网的压力,虽然电视传媒承受着严峻的挑战,但是,电视传媒的受众却是有增无减,影响有增无减,魅力有增无减的。
其次,我将把这句话拆分为两个部分理解,先从“为普通的民众抒怀”这个方面先简单阐述一下。这句话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为社会上普普通通的大众抒发情怀。电视节目为什么会跟民众的情怀挂钩呢?我想,这就在于电视节目本身的魅力所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趋于接近大众的生活,开始“零距离”的接触,不仅话题互动性极强,而且明星都褪去光环,从高高在上的明星变成走下舞台跟观众亲密接触的普通人。不止电视综艺节目这样,包括电视剧电影等等都开始平民化,选取跟民众接近的题材进行拍摄,目的就在于能够更加接近受众,增加受众的同感。
其一,取材更加的明显,基本都是民众的故事和角色。举个例子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为什么在我们国家这么火?就是因为现在的真人秀节目接近我们的生活,褪去明星的光环,他们也只是一名名普通人,跟我们日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最开始的《爸爸去哪儿》这档真人秀节目,我相信有很多观众跟我一样,每个周五都会守在电视机前面观看这档节目。它讲述了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的乡村生活的体验,爸爸担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节目组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两天的时间内,父子(女)俩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状况百出。而《爸爸》之所以会火,原因就在于:1)就是选取了我们身边一个很普遍的角色“爸爸”,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就是我们和爸爸之间发生的事情。2)在节目中,明星都被还原成“爸爸”,这种真实不做作的态度也成了大众喜爱的原因之一;3)引起了电视机前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二,民众的情感。前一段时间的热播剧《虎妈猫爸》就是典型的取材于生活。它的诸多情节都是极大的触发观众共鸣的,学区房、“幼升小”“择校”“隔代疼”这些都是大众的公众话题,作为一部主打成长教育的电视剧,它没有生搬硬套的情节,而是贴近现实,引起了很多年轻父母的共鸣。再比如说《蜗居》,这部电视剧当时在课堂上提起时,老师说人们认为它是“一剂毒草”,这点我不可否认,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电视剧了,而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几乎我身边看过的人都会说两个字“现实”,如果再多说一个字的话就是“很现实”。的确,它能引起太多人的共鸣,不止是80后,包括我们90后也都通通感受到那份让人沉重的现实压迫感。
其三,民众的道德观。这一点,我不打算举例子了,因为我觉得每一档电视节目都有它的正能量,它所散发出来的那种价值观和道德观都能深深的震撼受众的心灵。如我们所知道的,道德观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我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的正面取向,它往往区别于法律。但我们的本性往往是自私的,贪婪的,同时又具有怜悯和同情的一种奇怪而复杂的自然结合体。而那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电视节目却使我们醍醐灌顶,深感到把握好自己的道德观多么的重要。
最后,我将从“为国家的生活立传”这方面进行最后的阐述。说实话前半部分好理解,后半部分,直到我写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好“为国家的生活立传”究竟是什么意思,该从何处下笔。所以我只能通过自己所了解的皮毛简单诠释。根据我们播音主持专业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广播电视学概论》中发现,电视节目为什么能够为国家生活立传,因为电视节目有丰富性、广泛性、传真性以及长久性的特点。这些是报纸、期刊等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把节目内容保留下来,声画并存的表现出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会转瞬即逝。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理解成用电视节目特有的视听影像的优势,实现了现实与历史的紧密关联,以活动的影像为国家的生活立传?
其一,黄会林等老师的《电视学导论》中明确提出了:“电视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节目类型,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发生真实的时间和空间里。”正是因为有了纪录片的发展,才能把我国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很多史实记载下来,并把它还原成影片让更多的国人看到曾经的珍贵史料。而具有浓厚的理性历史深度,确实可以称为“民族和国家的一部历史影像档案”,这就应该算是为国家的生活立传了,因为它会给后人永久的保存下来。《开天辟地90年》、《周总理非洲之行》、《毛泽东1949》、《话说长江》《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等纪录片,在播出之后通通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大众所反馈的都是好的建议或者是赞美。
其二,从我们播音主持专业来讲,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决定了纪录片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审美价值。但凡看过纪录片的人都能看到普通的电视节目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并且还能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美学韵味。《话说长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所传达的主题契合了受众的文化心理,也因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美学风格的转变。
其三,纪录片运用双时空交替呈现的荧屏叙事方式,还原了历史的原生状态。在郄建业等前辈撰写的《视听文化导论》中就提到了“新媒介在影视传播领域的运用就打破了传统影视传播的群体性,时间、空间限定以及受众被动接受的地位”。把即将呈现的画面分为两个时空:一是现实时空,二是历史时空。现实时空就是摄制组在寻找拍摄过程中的活动,包括对历史遗迹的深入,对当事人、知情人的采访等。历史时空就是通过对现实时空的采访来模拟一个曾经的状态,记录当时所发生的真相。但不管何种电视节目,它必须兼具“连本化”和“零散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把节目和现实时间结合起来,带给大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总结的就是:把电视节目融入生活、贴近百姓,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并且通过不同形式把我国重要的史实保存下来,让受众对价值观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就是我理解的“为普通的民众抒怀,为国家的生活立传”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