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穴”之功

2015-08-30 02:46李晨媛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点穴切入点中职

李晨媛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00)

“点穴”是个武术名词,常见于武侠小说:武林高手过招时,使出神奇的点穴神功,选准对方要害部位一点击,即可使对方或呆若木鸡、动弹不得,或伤残致死、一败涂地,从而制服对方,真可谓一两拨千斤,点到则止。由此,我联想到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常常是台上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台下学生却置若罔闻,一脸冷漠,任你台上如何热情地唱着“独角戏”,学生却无动于衷,教师也没有成就感。要让学生爱上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的成功,有时需要教师借助武学中的这种顺势借力,以巧胜拙的 “点穴”功夫。备课找准“穴”,讲课点正“穴”,做到步步到位,招招起效,打通了这些关节,教就会省时间省口舌,学就能有兴趣有动力。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师生在文化润泽中共同成长。

那么,如何利用点“穴”神功,打通课文的脉络,把学生们吸引到语文课堂上来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五个需要攻克的重要穴位。

一、切入点

切入点,是引导学生赏析一篇课文的入手点。如果把一篇课文比作我们的人体结构,其经脉纵横阡陌,那么切入点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小穴。小穴虽小,作用却大。作文,下笔下得好,抒写会似行云流水,妙笔生花;解牛,下刀下得准,剖割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上课,切入点找得准,讲解就会兴味盎然、引人入胜。要解决这一穴位,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如,在教学《长江三峡》时,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点切入:“同学们,马上就要国庆长假了,长假期间,你们会干什么呢?”“旅游、玩、大吃大喝!”“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一样重要的东西?”“钱!”此时,顺着学生的兴奋点:“大家注意过吗,我们的人民币的背后其实大有文章,比如我手中的五元、十元人民币背面,你们看看是哪里呢?”学生仔细观察后辨认:“三峡。”“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能成为我国‘名片’的地方,不仅是著名的风景地,更是我国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纪念的代表。长江三峡曾经三次入选人民币,它的独特魅力在哪?让我们追随刘白羽先生的足迹,一起神游三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荷塘月色》的教学,可从学生有兴趣的疑问点切入:“我们的课文写的是荷塘和月色呢还是月色呢?”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就“荷塘月色”这个短语的关系就非常值得研究,它是一个并列短语还是一个“的”字偏正短语?学生对这个问题有认为是并列短语的,也有认为是“的”字短语的,双方都努力在课文中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这样,整堂课就气氛热烈,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更加细心,直到课文结束还在争论不休。这就是一个好的切入点的魅力所在。

二、重点

重点,是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课文脉络中的大穴。每篇课文都从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中遴选出来,从遣词到造句;从谋篇到布局;从景、物到情、志;从文学史价值到现实意义,都让人爱不释手。讲课时,我们常常什么都想分析给学生听,希望学生掌握得越多越好。但是中职学生基础差、兴趣淡、专业重、时间少,一厢情愿地卖力讲解,未必感兴趣。古语有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对于这个大穴,不要贪多求全,不必平均用力,要舍得“割爱”,点准一到两个重点,着重发力,才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

如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画面淡雅、语言典丽、情感朦胧、哲理深邃,但是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面面俱到的讲解,学生不爱听,也听不懂。所以授课中,索性只选取品味写景的语言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如《归园田居》一课,可从标题的“归”字入手,设计三个问题:谁归去?为何归?归去如何?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很快就可以使学生理解本诗的主题,从而解决本课学习的重点。

三、难点

难点是一堂课中的最难以攻克的致命穴位,这个穴位不点通,整个课文脉络就会不通畅。但是中职学生因认知水平和能力限制,在学习中难免会有疑问疑惑和难以理解掌握的地方。在这一穴位想要一招制胜,需要借助“他山之石”的力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借助音乐、绘画、表演等课堂活动,扩大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联想力,从而解读教材,攻克难点。

老舍《我的母亲》一课,体会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时,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呢?可借助CCTV新闻《朝闻天下》中的视频:2008年5月13日中午,救援人员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位上身前倾,双手扶地,却早已没有了呼吸的母亲:“这位母亲保留这个姿势的原因是什么?”课堂上陷入了一片安静。“救援队的人员从这位母亲的身子底下抱出一个婴儿,孩子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并且还沉醉在甜甜的睡梦里,后来人们在包着孩子的小花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打好的短信。”暂停视频提问:“短信中,这位妈妈会留下什么样的话语?”学生表情明显发生了变化,整个教室突然非常安静,过了一分钟左右,有学生说:“短信上是留给孩子的话,应该是‘孩子,我爱你’。”也有学生说,“短信是留给孩子父亲的话,要他照顾好孩子。”还有学生说:“母亲的肢体语言告诉我:‘孩子,有妈妈在,你不用怕’”……答案很多,但是学生的情感却都是真挚而强烈的。此时,缓缓地在屏幕上打出:“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随即我说道:“这就是那位伟大的母亲最后编辑在短信里的话。”这时,全班陷入了长久的静默,慢慢地,能听到学生小小的抽泣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情感上的难点顺利突破了。

四、亮点

教学亮点,是让学生眼前一亮,会心一笑或跃跃欲试的精彩环节,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能有助于学生心灵跃动,热量释放,情感丰富。一堂课如果没有亮点,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眼睛,缺少了感染力。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文似看山喜不平,是说看文章好似看山,平缓的山不好看,高低起伏的山脉才招人喜爱。语文课堂也是如此,没有亮点的课堂,就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索然无味。亮点,可以是抓住重点、围绕中心、联系生活的思考过程;可以是切合课题,新颖别致的精彩导入;可以是传达思路、优美创意的课堂板书;也可以是别具一格、独特创新的教学形式等。

在《老人与海》解析老人形象的教学环节中,如直接提问学生,得到的答案可能千篇一律,缺乏思考,不如模仿热门节目《感动中国》,给主人公桑迪亚戈撰写一段感动世界的颁奖词:“一个人,一条船,在茫茫大海里,你渺小得如一粒尘埃;一根筋,一身胆,在汹涌急流中,你坚定得像一座山岳!84天的徒劳,没能徘徊你出海的脚步;3天2夜的搏斗,没能松懈你生存的斗志;众寡悬殊的较量,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勇者不惧!面对千只鲨,独守一条鱼,即使结果早已注定,可你依然百折不回;得意不忘形,失意能从容,纵然终究来去空空,但你依然铁骨铮铮!惊涛骇浪里,你是一条硬汉;滚滚红尘中,你是一面旗帜!”通过老师深情的演绎,书中老人敢于挑战,勇于抗争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眼前一亮。短短的几行字,既显示了教师的才情,让学生产生了崇拜感,又启迪、感染了学生,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表达对老人硬汉形象的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五、延伸点

延伸课外,才能引来活水。语文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链接,以扩大课堂教学的空间,使课堂的45分钟教学时间承载更大的知识量,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世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课内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为语文教学的展开,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如《石钟山记》这篇课文,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评判谁是谁非,而在于学习苏轼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治学精神。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名人的观点,都不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要敢于质疑,小心求证。并趁热打铁,拿出扬子晚报上的新闻《茅山军号》:镇江茅山的新四军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有个奇特的现象:人们在碑前燃放鞭炮,空中会传来嘹亮的军号声。军号声从何而来?当地百姓和有关专家对此有多种猜测和解释,但答案总是不太令人信服,“茅山军号”也成为当地一大“谜团”,请同学们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去找找“茅山军号”的原因。学生因为课堂的熏陶,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他们在课后广泛地查阅资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上“点穴”之法,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薄之见,希望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兴趣与热情,焕发生机与活力,体验成功与快乐,真正爱上语文课。

[1]王亚新.创设教学亮点,打造优质课堂[J].教学研究,2014.3.

[2]廖积兴.找准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3]张美凤,王亮之.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

[4]陈晓燕.展示多媒体的魅力,破解语文教学难点[J].新课程研究,2009.7.

猜你喜欢
点穴切入点中职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葵花点穴手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