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镇痛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5-08-29 02:32王浩然曹汉忠
中外医疗 2015年3期

王浩然 曹汉忠

[摘要] 目的 探讨和评价无线镇痛系统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无线镇痛系统行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全自动注药泵行术后皮下自控镇痛。观察患者的满意度、VAS评分、麻醉医生的被回叫率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术后48 h 的 VAS评分和被回叫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功能上作了大量的修改与补充,在提高镇痛质量的同时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 镇痛泵;无线镇痛泵系统;患者自控镇痛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0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ssess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 wireless analgesia pump system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Methods 200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est group (n=100), using the wireless analgesia pump system,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00), using type ZZB analgesia pump.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postoperative 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 Outcome variables:① patient satisfaction,②pain rating VAS ③ the call-back rates of anesthetists and nurses,④ nausea,vomiting,respiratory depression,dizziness,and other adverse effects.Result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tient satisfaction,pain rating VAS and the call-back rates. Conclusion Wireless analgesia pump system has changed and created several new functions.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and lighten the load of the medical staff.

[Key words] Analgesia pump; Wireless analgesia pump system;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术后疼痛属急性疼痛范畴,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要处理的急性疼痛,所以术后疼痛及其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疼痛研究最热门的专题之一。

大量的研究显示,尽管引进了患者自控镇痛技术,但却远远没有达到患者所期望的“一痛就按,一按就不痛”的效果[1]。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更是参差不齐。研究表明造成众多病人镇痛不足或镇静过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优良的设备,未能形成有效的镇痛规范化管理是主要原因[2-4]。该研究将对2011年8月—2012年2月期间接受无线镇痛系统和普通全自动注药泵行皮下自控镇痛的患者进行比较,通过临床指标的观察,评价无线镇痛系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试验机构为南通市肿瘤医院,试验通过了南通市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入选标准:(1)ASA分级Ⅰ~Ⅲ级;(2)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3)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神志精神障碍、无沟通障碍,能配合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按此标准选择普外科、肝胆科、及妇科手术患者共200例参与临床试验。采用计算机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行PCSA;对照组采用普通全自动注药泵行PCSA。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见表1,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麻醉医生及护士在手术前1 d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介绍围术期主要注意事项和镇痛泵使用方法等。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采用皮下自控镇痛的方式行术后镇痛。当全麻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经上臂三角肌皮下埋置22G导管留置针,固定牢固后连接PCA泵,给予负荷剂量后以持续剂量+患者自控给药方式行PCSA。根据自控镇痛技术的基本要求即应用最低有效药物浓度(MEAC),镇痛药物配方:舒芬太尼5 ug/kg+0.75%左布比卡因20 mL+昂丹司琼24 mg+生理盐水至150 mL。参数设定:首次量3 mL,持续量1.8 mL/h,自控量2.5 mL,锁定时间10 min。

麻醉医生及护士对术后镇痛患者的管理主要采用以下4种方式:(1)在术后4 h、24 h及48 h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2)接收病区护士呼叫后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监测台出现需及时处理的报警信息时,予以处理。(4)两组患者可根据疼痛评分(VAS评分≧4分)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呼吸频率<10次/min)、过度镇静及剧烈呕吐适时修改镇痛参数,当患者VAS评分≧4分时,将持续量及自控量都增大10%;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暂时关闭镇痛泵,待病情稳定时将持续量及自控量都降低20%后继续运行。

1.3 观察指标

在撤除镇痛泵时,请患者对此次镇痛的质量及服务进行评价,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分3个等级,即很满意、较满意和不太满意,让患者在相应等级后面勾选且注明原因。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4 h、24 h及48 h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在镇痛泵应用期间麻醉医生的被回叫率,即通过病区护士电话或其他方式呼叫麻醉科的患者数与同组患者总数之比。观察记录应用PCA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不良反应的指标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描述;定性指标以百分率描述。两组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假设检验统一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两组患者在镇痛结束时均接受了对满意度的调查,试验组满意率为96%;对照组满意率87%。两组的满意率比较,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见表2。

2.2 VAS评分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4 h VAS评分,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 VAS评分,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 VAS评分,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试验组48 h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3。

2.3 被回叫率

麻醉医生被回叫率试验组为6%,对照组为2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术后疼痛造成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还可影响多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增加慢性疼痛的发生几率[5-6],因此不仅要从医疗技术着手,还要从理念、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医疗设备等方面形成系统有效的镇痛规范化管理模式,使对病人镇痛的管理走向信息化,最终使病人享有高品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疼痛是造成患者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次镇痛泵出现的报警音经常使他们紧张与不安。无线镇痛系统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试验组患者中,4例患者评分为不太满意,其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镇痛效果不佳,虽然及时调整了镇痛参数,但的确还是镇痛效果不满意,考虑个体差异及耐药(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所致。

术后第 2天,患者由于活动增多,体位经常改变,容易造成管路暂时性打折、堵塞。普通全自动注药泵遇到管路打折、堵塞时会发出“堵塞”报警,同时镇痛泵也停止运行,需要人工干预才能恢复。而且患者家属往往会嫌报警声太吵而自行卸掉电池,从而造成患者疼痛加剧。普通全自动注药泵在出现报警后,由于种种原因,报警信息不能及时到达麻醉科医生那里,患者出现疼痛造成VAS评分增加。无线镇痛泵的“再通”功能使患者体位改变造成的暂时性堵塞不需人工处理就能实现再通,减少了导致患者疼痛的可能。

在两组麻醉医生及护士的被回叫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线镇痛泵系统中,当因患者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多次按压自控键时出现“镇痛不足”报警,麻醉医生会及时到病房调整参数,减少了被动呼叫的次数,也缩短了处理问题的时间。无线镇痛泵的“再通”功能也大大减少了因为导管堵塞而呼叫麻醉医生的次数。被回叫率的下降并不是减少了对患者的服务,而是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代表了镇痛及服务质量的提高,更加促进了患者对麻醉科的满意度的提升。

传统的电子镇痛泵都是采用分散型的管理模式。虽然能调节输注速率,但麻醉医生及护士不能及时获得报警信息,不能将信息及时汇总,不能将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因而既造成患者的不满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报警声音会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紧张。而无线镇痛系统对镇痛泵实现了集中化管理,同时又能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个体化管理。

近年来,无线镇痛泵系统在临床逐渐得到开展与应用。所有镇痛泵内设定的参数及运行情况(包括剩余药量和报警情况等)均能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给基站,监测台能显示镇痛泵的所有信息[7-8]。无线镇痛泵系统可以实现自控镇痛的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也更符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和物联网发展规划的要求。一旦无线镇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其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可以为制定术后镇痛药物配方、剂量和参数设定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为镇痛的质量控制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肖特著,邓小明,熊源长译.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洪溪,黄宇光,罗爱伦.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5 (10):798-799.

[3]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3):190-196

[4] 周燕艳.术后急性疼痛治疗新进展临床药物治疗杂志[J].2012(5):34-38.

[5] James PR, Christopher LW, Raymond SS, et al. Acute post-surgical pain manage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current practice[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2006, 31(14): 1-42.

[6] 董丰琴,熊秀萍,陈丹,等.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6):615-617.

[7] 曹汉忠,刘存明,鲍红光,等.无线镇痛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2):127-130.

[8] 满祎.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镇痛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设备,2012,25(12):16-17.

(收稿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