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民间艺术的比较性研究

2015-08-28 07:11徐丽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禅宗民间艺术美学

徐丽

摘 要:几乎在所有的地区和所有民族间,都有人在自发地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进行着工艺美术的创作,这些本来只是制作来满足自己物质或精神需要(间或也参与集市贸易)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大都不矫饰、不做作,风姿古朴,自然清新,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

关键词:民间艺术;中日文化;禅宗;美学

1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了历代人民的生活。民间艺术起源于古代,但是对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民间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饱含中华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技术精巧,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染力。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它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也使我国与邻国的文化交流频繁,中国艺术,在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泱泱大国中,孕育了内容丰富的艺术形式,也为我国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虽然近代中日关系频频报警,但在漫漫的艺术史长河中,中国和日本人民还是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自从两个民族有了接触以来,便相互学习,探索艺术的道路,在艺术的诸多方面有了紧密相连的关系。

中日两国之间从最早交往时,中国的审美文化就开始传入日本并迅速地渗透到日本的文化生活中了。日本本身是一种“受容文化”,其中接受和融合了亚洲的多样性与民族性文化。自此形成了一种善于吸收外民族精华,将之融汇于本民族内核,不断改造与创新的日本民族精神。在过去悠长的封建历史时期,两国的绘画、都市建筑、礼乐、风俗、舞蹈、文字、绘画、服饰、工艺、器物等等,都呈现了相似的形式,而又有各自的民族风格。这些都表明,两国艺术的交流是多么深远。在日本社会生活及文化中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日本与中国接触最频繁的时期,是在中国的隋唐。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艺术怀有极大热情,中国当时也是保有十分的热情相待,展现了一个大国海纳百川的胸怀。隋朝,日本就频繁派遣使者、僧侣、留学生来华。唐代更是规模宏大,人数众多。这些遣唐遣隋的使者,留学生、僧侣、画师、建筑师等,带去了中国的艺术给日本。日本艺术家们以之借鑒发展着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国的茶道文化,在唐朝时就东渡日本,并影响至今。在日本,在汉倭奴国王墓冢发现有不少汉代的铜镜。从日本飞鸟时期的艺术遗物看,法隆寺所藏许多文物,都有中国艺术的痕迹。一些绣品上,残存有比丘敲钟,天女飞翔,玉兔捣药,莲花坐佛部分,在构图,色彩,笔韵,都同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风十分相似。日本著名的法隆寺,建筑风格也大体仿照中国宫殿式样,是古建筑的宝贵遗物。寺内的壁画,也于中国盛唐时期敦煌壁画风格同一。当时日本的经卷及其配图,文字的书写,是以中国汉字为基础的,还出现了不少白描图像。瓷器中尤其是珐琅这一技术生产的工艺品,得到了日本人的青睐,并在日本国发展。

2 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构成

1、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成因

1)展现神秘的宗教文化

萨满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图腾和祖先崇拜的多神崇拜。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仅用 200 年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过程,因此,其民族文化至今仍存有原始古老的民风烙印。其宗教活动中遗存了大量诸如萨满神服、雕刻、绘画等民间美术文化元素。

2)渔猎文化

赫哲族是黑龙江独有的我国目前人口最少的民族,其先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生息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作为北半球唯一至今仍以捕食淡水鱼为主、狩猎和采集为辅的民族,赫哲族的鱼骨工艺举世闻名,赫哲族鱼骨工艺被文化部认定为“中华一绝”。

3)山林文化

黑龙江境内森林密布,许多民族习惯于山林生活。其“逐兽迁徙、射猎为业、食肉衣皮”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北方山林民族美术文化。鄂温克人对生长于斯的白桦林有着深厚感情,善于就地取材,用桦树皮制作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创造出了极富特色的“桦树皮文化”

4)游牧文化

由于身处多种文化交汇过渡地带,加之独特的历史文化变迁,游牧生活亦是黑龙江部分民族重要的传统生活方式。达斡尔族自古尚武强悍,唐朝时征服了渤海契丹人,之后一部分留居东北,与当时东北北部的靺鞨人相互融合,多居住在齐齐哈尔、黑河和大兴安岭,该民族至今信仰多神教,保持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的民风。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原始宗教文化、渔猎文化、山林文化、游牧文化形态,造就了“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特色。

2、日本民间艺术的美学思想

日本民间艺术深受禅宗思想影响,形成了禅宗美学。现代日本艺长设计中也常常能发现禅宗美学的存在,艺术家们常以禅宗思想为核心来进行艺术创作。日本文化受禅宗思想影响颇深现代日本艺术设计常以传统的东方禅宗思想来创作表现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常常表现出一种宁静、虚空、灵性、空幽的意境。将禅宗与设计相结合已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师表现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选择。

日本传统艺术发展既受惠于对外来经验、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更得益于模仿、借鉴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虽然日本上古文明时代的艺术设计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特点,但自从佛教传入后,日本的艺术设计就受到中国、朝鲜的强烈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唐风一边倒”的态势。日本社会一方面着力于改造文化地理环境的内部结构,以更好地接纳外来优势文化;另一方面,不断改造外来的文化形式,使之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可以说,日本的传统艺术设计一直是在模仿、改造、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正因为如此,虽然日本艺术的源头在中国和朝鲜,但是其发展却往往是后来者居上,在众多方面超过了中国和朝鲜。

日本民间艺术借助于鲜明的民族传统视觉符号,例如和服、茶道、和屋、传统书法、传统绘画和传统民俗等饱含民族审美意味的图形,以典型的日本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对传统的图案进行简化,以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以传统的“空灵、虚无”禅宗思想为基础,融合日本艺术特有的“清愁、冷艳”的浓郁色调,以符合现代人的视觉习惯和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姿态,去探索新的艺术设计发展方向,让观赏者从设计作品中感受到“静、虚、空灵”的禅宗境界。

参考文献

[1]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梁晓虹.日本禅[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禅宗民间艺术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禅宗软件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纯白美学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妆”饰美学
张九龄与禅宗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