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红
摘 要:当前频发的医疗纠纷使医患关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其实大多数时候只要医生能及时向患者及其近亲属道歉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但是医生害怕一旦说错话就会面临被起诉的结果,因此三缄其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借鉴域外的司法制度,在医疗纠纷中确立“保护道歉”规则,切断道歉作为责任承担的证据,使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患关系;保护道歉
1 背景:愈演愈烈的医疗纠纷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医患冲突频发,暴力事件不断。医患纠纷不仅数量急剧上升,而且矛盾逐步激化,呈现出由偶发性转向常态化、由情绪发泄转向高额索赔、由单纯的医患纠纷转向群体闹事、由民事纠纷演变为恶性故意伤害、由患方维权转化为职业“医闹”介入等状况,已成为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热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医疗纠纷数量达到11.5万起,只要有医疗服务机构的地方就会伴随着医疗纠纷的发生,不论是三级甲等医院还是乡镇卫生所,不论是部队医院还是地方医院,更无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区别,总之,医疗纠纷在我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医疗纠纷衍生的恶性事件此起彼伏,2009年6月是每一个医务人员都不愿意提及的一段黑色历史,在短短一个月里全国居然连续发生5起血溅白衣天使的案件,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2 原因:医患双方的强烈隔阂
在医患冲突频发的背景下,医患关系日益严峻。医疗损害发生后,患者及其近亲属悲痛难忍,情绪激动。此时,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许只需要一句真心的道歉就会缓和情绪、平息矛盾、化解冲突。但迫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害怕承担责任和留下把柄,于是不敢向患者及其近亲属表达善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强烈的隔阂——在医患双方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医生一旦说错话就会面临被起诉的后果。结果,患者及其近亲属见医生回避躲藏,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心中怨气大涨,愤恨不平。稍有不甚就会把怒气一股脑的全撒在医生身上,当患者及其近亲属使用暴力手段时,医生出于自卫不得不进行抵抗。最终,二者严重对立,使医患纠纷上升为社会事件,加剧了社会矛盾。
3 缓和:诚心道歉的巨大功效
事实上,道歉对于不良事件的受害者及其亲属的重要意义是不能忽视的,人们通常认为赔钱就能摆平一切。但医疗领域的调查表明,遭受医疗伤害的患者更多地着眼于“理”而非“钱”,赔礼道歉、作出解释并提出改进措施,能够化解患者的忧虑并进而避免诉讼的发生。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也認为,患者的不满大多源于医务人员的态度而非不良事件本身,有近一半的医疗诉讼原本只需公开错误和道歉即可避免对簿公堂,绝大多数患者真正想要的只是生的一切三缄其口:拒不沟通、拒不解释、拒不道歉,从而错过了安抚情绪、缓和对立和化解矛盾的时机。
4 “保护道歉法”规则的渊源
“保护道歉法”规则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迄今为止,美国的34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制定了道歉法,其中25个州对医疗领域中的道歉行为作出了规定。澳大利亚的全部6个州和2个领地均已制定了道歉法,加拿大的多数省份和地区制定了道歉法,英国在2006年实施的《赔偿法》中对道歉作出了规定。此外,中国香港特区亦有意制定道歉法。我国虽然还没有确定“保护道歉法”规则,但是在民事诉讼中有类似规定:“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运用当然解释中的举重以明轻,既然法律规定当事人为了达成调解而作出的妥协和对案件事实的认可是不能作为案件证据的,那么在医患纠纷发生后医生对患者及其近亲属所做的道歉就更加不能作为案件证据。
5 “保护道歉法”规则的具体内容
因此,为了缓和医患矛盾,鼓励和保护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道歉,建议在医疗纠纷中确立“保护道歉法”规则。该规则主要内容:医务人员向医疗伤害中的病人、亲属或其代理人解释损害产生的原因、表达善意、后悔、歉意、同情、怜悯、怀念或哀悼,或对所出现的失误或过错作出陈述,其口头、书面或肢体表达,均不得作为证明其错误的证据;但是,在诉讼过程中对失误或过错所作之质证或其他证据,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6 总结
总而言之,道歉在化解医患矛盾方面具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我国的优良传统它也值得被鼓励和发扬。作为一个在法学道路上探索的学生还是希望我国能够尽快确立起“保护道歉法”规则,解救医患关系于水深火热之中。
注释
[1]中南大学法学院在读本科大三学生
[2]吴崇其;当前我国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J];医学与法学;2015年01期.
[3]COMPENSATION ACT s17(1).2006.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七条
[5]MASS.GEN.LAWS.ANN.ch.233, §7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