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对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演变的影响

2015-08-28 02:16姚李茜冰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第三人称代词汉语

姚李茜冰

摘 要:英语对汉语的的影响不仅发生最近二三十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随着西学东渐大量英文著作的引入中国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作为一种强势语言的英语对当时的词法句式产生了影响,其中以代词第三人称尤为明显。

本文通过在线语料库和其他学者自建的专著语料库,经过重新计算、对比论证,提出了英语对汉语第三人称影响的两个方面:首先汉语第三人称有了性的区分,其次并且产生了相应的复数形式,进一步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关键词:英语;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1 引言

虽然英语和汉语分属拉丁和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早在明万历年间,英语随着贸易往来和传教士的脚步中逐步传到中国,大量频繁的交流则出现于门户开放的洋务运动之后. 清末民初,大量西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伴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展开,人们逐渐意识到旧白话已经不适合再表达复杂的思想、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新的思想意识,而当时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中会讲英文的也是最多,因此在表达一些文言或白话不合适的内容时,人们主动地借鉴了英文语法上的特点而改良,这也就是英语对汉语最早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代词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影响。

2 英语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影响

2.1 代词第三人称有了性的区分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出现,从无到有,从没有性别区分到有“她、他、它”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首先在上古汉语中并没有第三人称代词,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指出:“在先秦汉语的文献中,第三身代词多半是不用的,一般是重复主语,或根本不用主语”[1]当时常用指示代词有、之、其,伊等来指代第三人称。

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兼霞》)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而在需要第三人称作成分时,通常通过重复前面出现的名词(即名词回指)或省略该成分的方式(零回指)。

其次,虽然现在汉语中表达第三人称单数的“他”在古文言中经常出现,但却不是做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作指示代词用。表示指代的人、事物或情况在说话人范围之外,可译为别的、旁的、其他的。

如“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巧言》)

随着语言的发展,到了汉魏以后,“他”字才逐渐代替的其他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与“你、我”相平行的词语,王力先生认为,“人称代词的他是从‘他人的他转化过来的”[2],但是“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才得到普遍应用是从宋代开始的。

如 “这人叫做白日鼠白胜,他是个赌客”(《水浒传》)

但在当时,“他”既表示来男人女人,也表示事物,也就是说并没有阴性、阳性和中性的区分。这就使得汉语无论是口语和书面语,一旦离开了语境,就无法判断说明对象的性别,这种不太精确的表达一直持续到了五四运动的发起,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涌入,人们在翻译时英语中发现he 、she 、it 都要对应到汉语中“他”一个字,这显然不利于翻译更不利于理解。为了使表达更精密严谨,读者不会混淆,人们便决定模仿这种区别,用“它”来对应it,用“他”来代表阳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代替he 和him,再造一个字来表示阴性的单数第三人称,这其中,“她”字 和“伊” 字曾有过讨论,最后因为她字和他在字形上的协调以及伊字发音不和口等原因,选作“她” 与 “他”做对应,代表英文中的she和her。1920年刘半农的新诗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她”字的首次使用,并受了读者的好评,至今脍炙人口。对此吕叔湘曾评价《红楼梦》说:“如果曹雪芹生在现代,他一定要利用这种分别。不必再宝玉、黛玉、宝钗地尽自啰嗦”[3]这种分别指的就是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优势。这种表达充分体现了代词在性上的分化的积极意义,避免了歧义费解,使表达更严密。随后,当时的许多名家也开始在作品中逐步应用这种人称的表达,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人的脑髓”,按照传统汉语的表达应该是:“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能吸人的血”。仅仅增加一个字,就使分句有了主语,结构上更加完整,充分地体现了英语对汉语的积极影响。

2.2 物指第三人称代词复数的出现和书面语上的应用

由于上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自然也没有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在表达上则是“属”、“曹”、“等”作为表示复数的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费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复数名词依然可以回指的方法代替,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文言文中经常缺少主语的原因。到了宋代,“他”字在表达上出现了答复同形的用法,即他常常代替他们表示复数,如“众人要向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水浒传》)

他三个三面杀将来,这一个左支右吾,遮挡不住,如何取胜?(《型世言》)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而清晰精确的词汇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虽然还存在单数表复数的情况,但人们更倾向于用“他们”来代替加“们”代替“他、曹、辈”等来代表复数的方式了。

这点在《型世言》,《西游记》等旧白话文作品屡见不鲜。

他们不过接你来污蔑我,管你甚事?(明《型世言》)

周老爷说∶“至少分一半给他们,大家免得后论”(《官场现形记》)

那妈妈认得果是他与的饭,遂不拒他,留他们坐了(《西游记》)

以四大名著中创作于明代的《水浒传》和清代的《红楼梦》为例,例如在《水浒传》中指人的第三人称复数情况共出现240次,其中以‘他代指的有174次,以‘他们指代的有66次,明显前者多于后者。到了清朝《红楼梦》中指人的第三人称复数共出现880次,“他”出现150次,“他们”出现了730次,后者已经稳稳超过前者。

可以说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改良,接受英语语用习惯的影响使汉语中更多的指物的回指被代词替代了,也就是它的词频大大提高,很多原本可以用零回指或名词性回指的地方,开始出现了代词性回指。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虽然‘他们已经广泛应用,但是代指的无一例外人,汉语的物指第三人称代词仍是空白。因此相对于“他们”和“她们”即指人复数形式的出现,“它们”的意义似乎更加重大,因为这代表物指第三人称复数的出现,大量文言文中的零回指,名词回指都可以用用它或它们来代替。毋庸置疑,它們的出现极大地精炼了语言的表达,

如巴金《我的几个先生》中的一段文字,“我跟表哥学过三年的英文;大哥买了不少的新书报,使我能够贪婪地读它们”,如果此处不用它们,而是变成传统的零回指或名词性回指,就会变成,“我跟表哥学过三年的英文;大哥买下了不少新的书报,使我能够贪婪地读/使我能够贪婪地读书读报”,这样的表达要么太简洁,要么太累赘。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进步或影响绝大部分存在于书面语层面上,人们口语上的变化不明显,三个单数第三人称代词及和其复数第三人称代词的发音相同,在口语中,依旧要依靠语境来具体判断内容对象的性属性,但作为生活在高语境的汉语文化圈的人来说,这种口语的表达并不能妨碍人们的日常交流和言语理解。

3 结语

汉语对英语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使得精准的第三人称代词应用于汉语的书面语,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精确、严密、简洁。代词作为语言研究的重难点牵涉到大量复杂的语法结构知识,本人对现有的语料库进行查阅分析对比,得出上述结论,分析尚不深入,望批评指正。

注释

[1]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30页

[2] 吕叔湘. 《语法学习》,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49页

[3]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5,272页

参考文献

著作:

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5.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论文:

董娟娟. 从第三人称代词看汉语的欧化现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

刘礼进. 英汉人称代词回指和预指比较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

赵晴. 基于《红楼梦》汉英翻译语料库的人称代词显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

猜你喜欢
第三人称代词汉语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学汉语
代词(一)
代词(二)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