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热古丽·阿吉买买提
摘要: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8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在给予抗菌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以及莫沙比利药物;对照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使其服用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为92.86%,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2%,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为70.71%,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之间存在明显临床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在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抗菌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以及莫沙比利药物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医学界进行推广和传播。
关键词:慢性胃炎;雷贝拉唑;莫沙比利
在消化内科中,慢性胃炎属于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因动脉硬化,或者是因长期吸烟喝酒造成胃部血流不足从而引起保护胃黏膜屏障受损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等特征,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反复疼痛等多种症状[1]。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院主要采用雷贝拉唑联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8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为37~70岁,平均年龄为(46.64±3.71)岁,;病程为10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69±2.3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为36~69岁,平均年龄为(46.53±3.69)岁,;病程为9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4.72±2.3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与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等常规抗菌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用莫沙比利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均为口服。具体服药过程为:阿莫西林1g/次,3次/d;克拉霉素服用0.5mg/次,2次/d;雷贝拉唑20mg/次,只需服用1次/d;莫沙比利服用5mg/次,3次/d。2w之后,患者停止服用抗菌素,但需继续服用雷贝拉唑以及莫沙比利等药物1个月左右的时间。对照组患者在服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则服用奥美拉唑药物。具体过程为:阿莫西林1g/次,3次/d;克拉霉素服用0.5mg/次,2次/d;服用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和实验组一样,2w之后患者停止服用抗菌素,奥美拉唑则需继续服用1个月。需要注意的是阿莫西林需餐前服用。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的恢复情况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情况。并将患者的临床疗效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四种[2]。痊愈: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炎症消失不见,幽门螺旋杆菌完全根除;显效: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炎症基本消失,幽门螺旋杆菌得以明显根除;有效:不适症状有所减轻,炎症有所好转,幽门螺旋杆菌有所根除;无效:患者的不适症状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计量资料采用例(%)的方式进行表示,组间差异利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为92.86%,对照组为70.71%,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一种慢性胃部炎症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其特征为胃黏膜的腺体出现萎缩造成的,腺体的萎缩、粘膜变薄等导致上皮细胞无分泌粘液的能力丧失[3]。加之,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会加剧炎症。因此,在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需要对油门螺旋杆菌的根除引起重视。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将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情况作为慢性胃炎的疗效判定标准。并且通过采用常规抗菌素治疗联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药物与抗菌素、奥美拉唑治疗的比较,显示前者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效果更佳显著,其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达到了92.86%,与此同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2%,均高于对照组的根除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之所以采用雷贝拉唑,主要是因为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药物,通过与氢-钾-ATP酶的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但是该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抑制胃酸分泌过于强烈,会延迟胃排空。基于此种原因,需要在服用雷贝拉唑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莫沙比利药物。莫沙比利作为一种胃肠动力药物,具有强效、现则性5-羟色胺受体机激动性能,从而有选择性的对乙酰胆碱进行释放,而乙酰胆碱的释放能够,不会对胃酸的分泌产生影响,但是会通过促进胃肠道而促进胃部的排空,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胃内物质反流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消除胃部炎症,对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胃炎,既可以使胃酸分泌得到抑制,还可避免了胃内物质反流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常规抗菌素即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雷贝拉唑以及莫沙比利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医学界进行推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姚爱红.雷贝拉唑联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21-22.
[2]梁兰平.78例雷贝拉唑联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5(27):587-587.
[3]谭慧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727-3729.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