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塞缪尔·巴伯声乐合唱作品特点的浅析

2015-08-26 19:41许洋
艺术评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巴伯声乐分析

许洋

摘要:塞缪尔·巴伯 (Samuel Osborne Barber II,1910-1981) 是二十世纪倍受欧美欢迎的美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在追求突破传统与实验的大潮之中,仍坚持以情感的寄托作为创作的根源,但同时又在作曲细节上暗藏现代作曲思维,其出版的尤其是他的声乐合唱作品几乎在完成之际就迅速成为当时的名曲。

关键词:巴伯 声乐 合唱作品 分析

塞缪尔·巴伯(Samuel Osborne Barber II,1910-1981) 是二十世纪倍受欧美欢迎的美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在追求突破传统与实验的大潮之中,仍坚持以情感的寄托作为创作的根源,但同时又在作曲细节上暗藏现代作曲思维,其出版的尤其是他的声乐合唱作品几乎在完成之际就迅速成为当时的名曲。

不同于部分美国作曲家结合流行、爵士、民谣去亲近观众,巴伯吸引观众的方法是尝试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模式,而巴伯选择的非改革路线与自己坚持的创作方向有关。他曾透露自己的创作过程:“当我在为歌词谱写音乐时,我会将自己沉浸在文字之中,让音乐自然的流露出来。当我在写钢琴奏鸣曲及协奏曲时,我只是写出我所感觉到的, 我不是一个很有自我意识的作曲家。”尽管他坚持的创作路线,并不是当时音乐发展的主流,但他作品中的精巧设计,依旧能够持续的感动听众的心灵。

在观察巴伯与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的关联后,笔者总结出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一、早期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巴伯的家庭与柯蒂斯作曲教授对他的指导比较传统,并追求对于传统创作手法的严格训练。

二、欧洲旅行对巴伯的影响

在学生时代与好友多次的欧洲旅行,影响了巴伯对于浪漫主义风格的认知。巴伯更爱在意大利结交与他一样喜爱浪漫派的年轻音乐家。他认为美国的艺术家为了追求“已被限定的极端风潮”使音乐的视野被限制住,且终将会因追求技术而陷入困境。

三、亲人对巴伯美学标准的影响

巴伯从十二岁一直到1953年他的姨夫过世前都与姨夫有着密集的书信往来,巴伯的姨夫霍莫喜爱十九世纪的浪漫派伟人的作品,这影响了巴伯。他的姨夫还建议他在鉴赏作品时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忽视他人的一时评论,避开在艺术上的平庸。

巴伯对于声乐背景与文学的热爱,多反映在他的人声作品中,这占到了他的总创作量的五成。声乐合唱作品中歌词的选用除了美国的诗词,更多方涉猎了英国及爱尔兰的当代文学,如爱尔兰诗人韦德尔(Helen Waddell,1889-1965)、美国诗人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 、英国诗人史班德(Stephen Spender,1909-1995)、英国诗人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1844-1889)等。最早的声乐合唱曲包含他在世时未出版的《十二首歌》(Twelve Rounds,1927)、《约伯记经文歌》(Motetto on words from the Book of Job,1930)、第一首出版的女声合唱曲《殉难的圣母》(The Virgin Martyrs,op.8,no.1,1935)、四声部合唱《死神请栓上门》(Let down the bars,O Death,op.8,no.2,1936)、《神的庄严》(Gods Grandeur,1938) 等。

1939年,巴伯接受了柯蒂斯音乐学院汤普森教授的邀请,回到母校指导刚成立的牧歌合唱团。此团是为补救当时常被音乐学院放于后位,总被忽视的合唱训练而建立的,并要求所有在校的声乐主修学生都要参加,最初的牧歌合唱团由二十五位声乐团员组成。巴伯在指导该团时,演唱作品都是为合唱团量身定做的,除此之外更是亲自上台指挥进行首演。巴伯自身也是声乐家,其牧歌合唱团团员也都是当时柯蒂斯音乐学院受过良好声乐专业训练的音乐系学生,致使他创作的合唱作品的技巧与难度偏高。所以如果是非专业的合唱团想要尝试演唱他的合唱作品,必须考虑团员们对到无伴奏作品的音准掌控能力是否过关以及女高音、男低音的音域等问题。

针对巴伯的合唱作品,声音的统一、音色的纯净度、音量的平衡是指挥者在分析与诠释他的音乐前需要考量的重点。在研究作品时,尽可能的将写作背景与创作者思维以及巴伯特有的诗乐合一创作手法考虑进去。在他作品的音乐手法设计上,大多是为了要呈现诗词中的内涵,因此在演唱前应先理解所选歌词的语言环境和每句歌词结尾单词的韵脚规律才能做出最正确的演绎。由于巴伯力求用音乐将歌词诗词内在表现无疑的夸张手法,致使他的作品在速度与力度上的张力很大,使合唱团在演唱时有更大的处理空间,也可适当的加入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再决定如何演唱使作品最富有诗意。

巴伯深厚的文学涵养让他对歌词的选择有了严格的要求,同时每首乐曲也因诗词的不同在作曲技法上不停变化,曲式包括有单二部、单三部、变奏曲以及套曲形式,多运用传统的调性音乐与调式旋律,有时会存在非预期中的和声进行与半音变化、复合节奏与重拍的安排,以及使用主音织体与对位的交错模仿进入让他的声乐合唱作品能够准确反映出歌词的意境与美感。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巴伯声乐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我学学习的智慧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