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供应十分困难。为粉碎敌人的封锁,八路军战士自己开荒种粮,自己纺线织布,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带头。周恩来也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起参加生产,学习纺线。1943年,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中央机关决定开展一次纺线比赛。3月1日上午,在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礼堂里,一次别开生面的纺线比赛开始了,礼堂里几十架纺车排列成行,周恩来带着王震赠送的纺车前来参加。在紧张热烈的比赛氛围中,周恩来动作协调,纺出的线均匀,被评为甲等。由此,周恩来被称为“纺线能手”。比赛结束后,周恩来纺的头等线被送到农民展览会展出。周恩来参加纺线比赛的消息,给陕甘宁边区的军民以极大的鼓舞,军民大生产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摘自《延安延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1974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飞行20秒钟以后就爆炸了,这次失败,对我们教训最大。这么大的失败,却是因为火箭里的一根导线。这根导线里的铜丝质量不好,断开了,但是外面胶皮套没断。所以,如果不抻它,它还连着。火箭发射时,一震动,它就有时候分开,有时候接上,导致线路接触不严。
找出这个问题十分不易。在一片大沙漠里,大家把沙地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筛,任何一个小块炸碎的东西都要把它筛出来,然后大家来认。大家分门别类一块一块来看,正好找着这根导线。用X光一照,里面的铜丝断开了。但是光找着这个还不算充分的证据,还要弄明白这根导线是干什么的,如果在哪个系统上、在哪段时间断了,应当出现什么现象。先理论分析,再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实验得出的结果和那天火箭向上飞时的运动摇摆情况完全一样,以此证明确实是这根导线造成的卫星飞行失败。
(摘自《科学人生——50位中国科学家的风采》,学习出版社2004年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泽东根据许光达在战争年代的贡献和建设现代化人民军队的需要,亲自提议说:许光达应评大将。许光达得知后,心里很不安。经过几次思考,他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申请,要求“降衔”。
拿着这份申请书,毛泽东激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并且说:许光达评为大将,我们是经过全面衡量考虑的,他的要求不再议了。
毛泽东没有同意许光达的申请,事后却高兴地送给了他一副对联:
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
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没有接受许光达的请求,眼看授衔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许光达闷闷不乐。于是,他又写了一封要求降低工资的申请。终于,许光达的降薪申请被批准了。在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元帅是行政三级,大将是行政四级,上将是行政五级,因为许光达一再诚恳的请求,他的行政级别定为五级。这就是共和国十名大将中,其他九位大将都是行政四级,唯独许光达是行政五级的原因。
(摘自《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国共两党领导人(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