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市高淳区委
十几年之前,良好的生态与滞后的发展曾是南京市高淳区的鲜明写照。如今,生态的魅力与发展的活力在高淳正同步彰显。十多年的变化,关键在于高淳始终坚持并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立区为主要战略的特色发展路子。
生态立区战略在高淳的实践
高淳生态立区战略经历了探索实践、深化完善、创新突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主要是提出并推动了“生态立县”战略的全面实施。2003年以来,高淳在认真总结过去发展经验、深刻分析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三大发展战略,从制度和规划层面把坚持生态立县、打造生态特色、建设生态高淳的思路举措加以固化。
第二阶段从2007年到2011年,主要是针对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不断赋予“生态立县”战略以新的目标内涵。在发展思路上将“实现绿色崛起”作为高淳城市理想的核心追求,在发展理念上凝聚形成了“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和“坚定不移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协调并进的发展道路”的思想共识,在发展举措上丰富完善了营造大环境优势、提升环境竞争力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抓手,使高淳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主要是把“生态立县”确立为区域发展的主战略,全力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转化。2011年提出了“城乡环境最优美、富民强县最协调、社会关系最和谐”的发展目标,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重点;2012年推动“生态立县”战略系统化展开,着重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启动了“全境生态、全域生态、全程生态、全民生态”的体系建设;2013年撤县设区后,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彰显“自然山水之美、人文和谐之美、绿色风尚之美”的思路措施,进而在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导向等方面形成了“生态立区”战略的整体框架。
大力促进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高淳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通过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整合部门与镇村多种资源,依托企业与社会各界力量,强化政策与资源的叠加效应,集中发力、滚动发展,在全区形成了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一是坚持环境建设与活动载体协调互促。精心塑造美丽乡村特色品牌。从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村示范县到2013年率先推行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区范围内滚动式、持续性开展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省市率先实现了环境整洁村的全覆盖,打造了一批特色村居。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从2009年起组织实施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在2012年高标准完成国家示范任务的基础上,又结合落实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五年规划(2013—2017年),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达到30万人,覆盖率、受益面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9月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会在高淳召开。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和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以“一湖、两带、三区、四廊”为重点,积极构建“水管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体系,同步推进区2013—2017年“水美乡村”建设计划,近三年来实施水生态重点项目24个,完成主要河湖清淤1500万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65平方公里,建成市级“水美乡村”4个。全面提升绿色高淳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和生物多样化森林“五个百里森林带”,城乡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分别达到24.5%、45%,在省市率先实现绿色新村的基本覆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跻身全省前列,桠溪慢行系统被国际慢城联盟授予“全球慢城最佳实践大奖”,高淳成为南京首个全国绿化模范区。
二是坚持环境生态化与产业高端化齐头并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淳经济开发区、宁高高科技产业园两千亿级产业基地,推动电商园、文创园、软件园等特色园区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近三年来成功引进了统一企业、福特研发中心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集聚了清华同方、神州数码等知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200多家,新上了总投资205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102个,建立了产业合作联盟11个、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等智力型团队80多个。突破发展休闲旅游经济。以塑造旅游地标、建设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区联创”为抓手,大力开发以“三区三带”为重点的多触点、多样化的“旅游大产品”。
三是坚持环境指数与富民指数同步提升。有效拓展促进农民增收与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渠道,目前全区从事休闲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农村居民达到6.7万人、占比达到19.1%,每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近3亿元、人均增收4500元,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6万元,分别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7位、第12位,农民就地城镇化这一创举得到国际慢城联盟总部肯定,并被列入国际慢城公约章程,成为创建国际慢城的又一重要标准。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建设
率先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2012年11月高淳受国家环保部委托制订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指标体系,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
率先实施“四全”生态系统建设。在全境生态上,科学划分生态涵养区和生态经济区,并同步制定了生态涵养区保护规划、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配套出台了固城湖区域水源地保护、“三大生态标志区”开发等保护性、建设性规划,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境的规划体系。在全域生态上,强力推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改造、建设,近三年来新建在建生态串联工程230多公里,建成生态标志区面积110多平方公里。在全程生态上,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近三年来环评否决项目110个、关停并转“三高两低”企业36家,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全区单位GDP能耗、CO2排放强度年均下降2.8个、5个百分点;在全民生态上,把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与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全区公众生态文明普及率、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分别达到91%、85%,均居全省前列。
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着重构建了“四项制度”:一是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为摒弃“一刀切”的考核模式,率先推行镇差别化考核机制。二是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以人大决议的方式出台了加强固城湖水资源保护、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等专项制度,制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管理、环境监测管理等专项规定,实行严格的生态执法监督、生态责任监管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三是强化生态规划管控制度。目前全区生态保护区域占到国土面积的26.5%,耕地保护面积始终保持在55万亩以上。四是强化生态投入保障制度。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上,设立区级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基金,每年把20%的地方新增财力、1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公共财政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上,采取股权合作、公私合营等方式加快资源市场化改革,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在社会参与上,依托“情系故里、共建家园”、光彩事业、企村结对共建等载体,广泛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助力农村环境建设。□
责任编辑: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