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式 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15-08-25 11:41杨根平
群众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杨根平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视察江苏,殷切希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明确要求我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好头、领好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基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从建设新江苏的全局出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拓展新思路。农业农村工作基础较好,是江苏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经过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江苏已连续多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影响农产品需求增长、农民转移就业以及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幅,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双重挤压”。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已超过国际市场,继续涨价遇到了“天花板”。农业用工、农机作业、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二是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江苏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0.9亩,耕地资源已成为江苏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高,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超出合理水平,造成面源污染,加上工业、生活污染、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长远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破解约束和挑战,出路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由过去主要追求产量、拼资源消耗和农资投入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提质增效、节本降耗的集约经营上来,大力发展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江苏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开辟新途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滑坡容易上坡难,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要围绕保持全省粮食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目标,严格落实“米袋子”分级负责制,着重抓好坚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流通储备“三道防线”。严格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管理,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住吃饭的“家底”。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种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适应粮食产销格局变化需要,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和仓储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增强调控和市场保供能力。二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坚持消费导向引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切实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江苏农业外向化水平。三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省农业资源环境状况已亮起了“红灯”,必须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推广农业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合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等循环模式,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深入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严把农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管“关口”,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取得新成效。建设现代农业关键要靠人。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特点,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突出,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根本上破解谁来种地之忧。一要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保留了家庭经营形式,又具有集约化、商品化优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目前我省家庭农场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大引导、支持和推进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农户家庭农场。二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大举措。要制定专门政策,加强鼓励引导,吸引年轻人务农,特别要吸引涉农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能。三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民联合、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江苏农民合作社发展较快,今后在鼓励农民入社的同时,要着重引导合作社提升发展质量,拓展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民的组织带动能力。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和信贷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解决好资金保障问题。四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力量,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增强对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江苏经济发达,近年来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很高,对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其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为农业输入现代经营要素,又要加强引导和规范,防止大面积、长时间租赁农户承包土地可能产生的问题,避免与农民争地争利。

四、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水平上迈出新步伐。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关键部分。基础设施落后,物质装备和技术不过关,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构建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江苏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的基础较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少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全省中低产田仍占一半以上,农业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天吃饭”。要搞好统筹规划,增加资金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扩大农产品保鲜、加工、烘干机械应用,以农业机械化来引领和支撑农业现代化。二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种子改变世界,科技创造奇迹,江苏农业生产要在较高平台上迈上新台阶,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让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重大农业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每年推广一批重大农业技术。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花结果。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要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让农业农村发展搭上信息化“快车”。大力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把传统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生产经营与电商模式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家庭经营、农村中小企业与电商的成功“嫁接”。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增强农民群众的信息获取与运用能力。

五、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体制机制约束,迫切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农村改革的新突破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一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遵循“确权、赋能、搞活”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农村承包土地、农民宅基地及住房、农村集体资产三个方面的确权登记工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按照“一年扩大试点、三年基本完成”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通过确地确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我省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已基本结束,今后要逐步推进农民住房登记,探索流转途径。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要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结合起来,量化成员股份,保障农民利益。二要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探索土地这个重要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机制,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收益。要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落实对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前提下,实行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所有试点都要纳入计划管理,确保规范有序进行,防止出现强迫农民“上楼”现象。三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责任,顺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保证农村的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强农村信用社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扶持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健康发展,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但要严格监管、防范风险。鼓励各地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探索扩大农户有效抵押品范围,化解农民贷款难矛盾。此外,还要统筹抓好林业、水利、供销合作、农垦事业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安居乐业。

六、在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上形成新亮点。近年来,我省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以及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差距。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使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每年都有新改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一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农民增收将造成较大冲击,必须开辟更多的新途径。工资性收入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渠道,要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鼓励农民创业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由“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着力挖掘农业增收潜力,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农业增收空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土地承包权、林权、住房等改革,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利,使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业,打造农民增收新的增长极。二要提高农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省已组织实施四轮农村民生实事,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普遍赞誉。要舍得投入、真抓实干,持续兴办农村实事,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在饮水、上学、看病、出行、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遵循村庄演进发展规律,修订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大力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提高规划保留村庄建设水平,保持村庄特色风貌,传承乡土文化,建设形态各异的美丽宜居村庄,防止千村一面。三要全面完成脱贫奔小康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小康建设重点在苏北,难点在低收入农户。今年是我省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计划的完成之年,要一鼓作气,着重围绕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挂钩帮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所有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按时脱贫,为苏北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近年来江苏农业农村有了长足发展,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建设仍然滞后,农民仍然是最需要关心支持的群体。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动摇,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强化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新江苏、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省政府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戈尚达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