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这为地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方向。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价值所在。现代智库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公共研究机构。目前,地方社科院系统、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高校系统等不断突出决策咨询服务职能,加强现代新型智库建设,努力提出高质量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地方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新型智库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建设理念落后、研究模式与现代智库建设不相适应、组织机制有待完善、评价体系建设滞后等。我认为,地方能够建设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且也能把地方智库建成全国一流智库,但前提是必须在认识上处理好以下八个关系。
一是地域性与全国性的关系。地方智库作为地方性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在研究经费、学科建设、人才储备和专业影响力等方面不能与国家层面的智库机构相提并论,更难比肩国际一流的智库。但是地方智库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优势,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在熟悉和了解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上,在分析和把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有着突出的优势。发挥这种优势,是提升地方智库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是地方智库具有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当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任何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全国大局,地方智库要建设现代新型智库,须根据自身的地域和区位优势以及学科优势,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放到全国大局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掌握话语权,形成影响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能否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能否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是衡量地方现代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指标。地方智库首先应加强本土化研究,即从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分析和把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的历史时期,任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可能仅局限于本地,它可能跨省、涉及全国乃至全球,而地方智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论对问题的认识、把握还是对问题的解决,单靠自身力量都难以完成,仅有一个立足点还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这就需要地方智库具有全球视野,在强化与国家级智库研究机构以及实务部门合作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国际一流智库的交流与合作,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放在全国乃至全球背景中来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实效。
三是即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如果应对失当,必将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智库作为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是其义不容辞的重任。地方智库要充分发挥新型智库职能,必须切实提高决策咨询服务的时效性,即重点做好即时性研究,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及时发现、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地方智库在重点做好即时性研究的同时,也要兼顾前瞻性研究,即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前景等宏观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影响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四是策略性与战略性的关系。从现实出发,地方智库建设现代新型智库,首先必须定位为地方性智库,主要从事策略性研究,重点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策性建议。这是因为地方智库作为地方性社科研究机构,处于中观与微观层次,具有地域优势,善于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地方智库在主要从事策略性研究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些战略性研究。这是因为地方智库由于研究视野、科研经费、学科建设和专业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家层面智库机构无法比肩,并不具备深入研究国家大政方针等战略性问题的能力,但必须宣传好、阐释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根据国家战略层面的大政策,深入研究如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五是应用性与学理性的关系。决策咨询研究是一种以学术理论研究为基础的应用对策研究,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很难提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应用性研究是为了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要有可操作的对策,但应用性研究不是不要学理性,学理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理论支撑,离开了学理支撑的应用性研究将毫无价值。因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服务的前提,只有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才能准确解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六是决策咨询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决策咨询要依托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决策咨询服务将无从谈起。因此,地方智库要建设现代新型智库,必须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建设。具体来说,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大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确定优势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在人才与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扶持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发展。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研究的关系,围绕决策咨询服务的需要强化相关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传统学科转型,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形成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七是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的关系。地方智库建设现代新型智库,应以决策咨询研究为主业。但由于决策咨询研究是一种以学术理论研究为基础的应用对策研究,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支撑,因此地方智库要切实履行现代智库职能,必须根据决策咨询服务的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此外,地方智库在从事决策咨询服务时,除了要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应不断拓宽决策咨询研究的范围,宣传好、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落实举措,这是地方智库义不容辞的责任。
八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地方智库建设现代新型智库的前提与基础。地方智库要建设现代新型智库,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支符合建设需要、结构合理、创造力强的人才队伍。一是创造条件引进急需人才;二是合理使用现有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三是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进修、访学、攻读学位、主持项目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尤其要安排青年人才下基层调研、锻炼,让青年人担当更大的责任;四是发挥好老专家的作用,使老专家在做好自身研究的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五是用好“外脑”,通过多种方式请国内外专家为地方智库的发展建言献策。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