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
当前,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如何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拥有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前沿理念、在顺势而为中赢得话语权,是宣传工作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赣榆区积极应对互联网迅猛发展态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用好管好互联网、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搭建“网络连心桥”,打造诚信政府新形象。网络问政,作为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载体,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及时准确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010年,赣榆区政府依托百度“赣榆吧”创办了网络问政平台——“网络连心桥”。目前“赣榆吧”帖子数是18691982个,会员数是182082人,日均在线会员37000人左右。2014年,经百度官方确认,“赣榆吧”已经跃居江苏省第一大吧,覆盖度居全省第一。“网络连心桥”创办5年来,点击率达720多万人次,帖子数65936条,受理和解决各类民生和社会问题12000余个,平均每天10个左右。网友所提问题涉及城建、环保、交通、卫生、教育、住房保障、基本权益等方面,涵盖了全区42个部门单位及15个镇。为切实发挥“网络连心桥”问政功能,区政府与区委宣传部专门成立网络问政领导小组,加强“网络连心桥”的日常管理工作。区委宣传部对各部门单位“网络连心桥”管理员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提高管理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区行政效能中心严格执行回复办理制度,紧抓各部门单位对网民提问的回复效率,每周公布未及时回复的所有帖子、内容、楼层号和发帖时间,对网民诉求长期不作回应的个别单位采取“一把手约谈”机制,惩裁警告,加以治理。由于举措有力,各镇、各职能部门对网民提问回复率达94.2%,反映问题办结率达90.7%,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区群众上访率持续下降,政府公信力显著增强。
培育“网络义工”,引领网络释放正能量。为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区委宣传部以百度“赣榆吧”中十分活跃的“义工”群体为抓手,培育打造出一支活跃于全区网络社会的民间“网络义工”队伍,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赣榆“网络义工”志愿者团体2010年成立之初仅有5人,经过五年发展,已有成员近千人,能够常态化开展活动的达300人。五年来“网络义工”共组织策划“重病救治”、“尊老敬老”、“捐资助学”及“关爱家园”等各种形式的助人为乐、爱心公益活动达140余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对患有严重尿毒症的小豪杰、患有肾病的小梦缘、患肝硬化的小徐蕃等重病患者进行救助的爱心活动,募集善款近百万元;成立“红马六”雷锋车队,在全区各敬老院、空巢老人家开展献爱心活动30余次;在网络发起“寻寒门学子”活动,救助优秀贫困生150多名。“网络义工”在当地产生了十分良好的引导效应。2013年,《新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赣榆义工,一群活跃的‘网络雷锋”为题给予积极报道。2013年4月,赣榆“网络义工”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对“网络义工”这一新兴社会组织十分关注,主动引导并推动建立赣榆区志愿者协会义工分会。区网络管理中心在引导“网络义工”的实践上作出积极尝试,负责人仅以网友身份参与“网络义工”倡导的各种活动,并帮助化解网友矛盾,适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区委宣传部还通过举办义工交流表彰大会,适时鼓励表彰先进典型。在官方力量的积极推动下,“网络义工”已成为一支高度自觉、规范有序的社会公益力量。
创办“微课堂”,开辟网上教育新阵地。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引导,2012年10月,区委宣传部依托新浪网注册官方微博“赣榆之路”,并组织各级党组织实名注册创设百家“微课堂”,开辟出集网站、博客、微博于一身的网络舆论引导新阵地。目前全区共建“微课堂”100余家,涉及15个乡镇和教育、司法等大多数部门,带动党员干部建立各类学习微博2000余个。“微课堂”建立以来,在全区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互动学习活动,举办微课堂培训班,评选表彰了一批“微课堂”学习标兵,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区委宣传部还利用“微课堂”开展了“微感赣榆”系列微博交流活动,组织由评论员和粉丝参加的微博评论观察团,深入城管局、公安局等单位基层一线,感受、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为客观评论寻找依据,实现了网上网下互动,“小课堂”发挥了“大作用”。2014年6月份,“赣榆之路”荣登江苏政务微博传播力榜最大转发量第12位。百家“微课堂”借势发力,其经验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江苏网、省协调办《工作简报》、《连云港日报》等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相继报道。在抓好微课堂建设的基础上,区委宣传部还积极建设党员教育微信平台,开设互动学习专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新媒体学习的能力。
依法规范管网,清朗网络传播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8·19”讲话中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客观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区委区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法治网管网,确保全区网络空间在可管可控范围内。一是携手公安重拳打击网络非法行为。开展专项行动,网络中心及时监测并转发网监涉恐、涉暴、涉稳、涉警信息70多条,搜集、整理形成电子档案40余份,长期重点跟踪关注网络不安定分子9人。区公安局抓获各类网上犯罪嫌疑人8人,依法处理散布谣言违法行为1人,通过省委宣传部协调国家网信办对“爱赣榆”网站依法给予停摆整顿的处罚,区内网络环境明显改观。二是坚持“不删帖”取信网民。对网民在“连心桥”反映的各种民生问题,区网络管理中心顶住说情压力,对没有明显反党反社会的帖子坚决不删除。尽管得罪了一部分人,但是顺应了社会期盼,赢得了网民高度信任,“网络连心桥”已成为网民反映利益诉求的重要通道。三是加强典型宣传和“网络红军”建设。区网络管理中心在区内主要门户网站设立先进典型宣传板块,重点宣传好法官姜霜菊、全国劳动模范仲佰均、赣榆“网络义工”等先进事迹。同时建立一支200名左右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熟的网评员队伍,形成有影响力的“网络红军”,及时跟帖顶帖,大胆亮明观点,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传播好声音,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