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
五百年前的明代,御窑炉火不熄,源源不断地将烧造出的精美瓷器送进紫禁城,供皇室赏玩。在严格的挑选标准下,不夠精美的落选品和残次品则遭到集中销毁和填埋。同生于御窑,却面对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或被珍藏于深宫,或被深埋于地下。
五百年后的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首次联合举办瓷器展览—“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两种命运终在紫禁城中的斋宫和延禧宫碰撞到一起。297件套“本是同根生”的明代御用瓷在长达数百年的“天各一方”之后,迎来了从生产始端到使用终端的首次聚首,同台诉说着御窑的往日风貌。在明御窑瓷的“大家族”中,有的品种仅见于传世而不见于出土,反之亦然,更有当时研发的新品种以及试烧未成功者。如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的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以及永乐红釉点彩碗,这两种器物在传世品中均未曾见到与之相同的,不禁使人感叹造化弄“瓷”。虽曾是未得见天子而深埋土中的落选品,如今却成为了宫中瓷也无法代替的珍稀文物。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日,并与随后要举办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的对比展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明代御窑瓷长卷,以飨学者与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