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材料的诗意之眼

2015-08-25 14:53张海欧
山花 2015年15期
关键词:素描技法绘画

张海欧

艺术是思想之花,古往今来无论何种艺术形式,融入精神传达思想是亘古不变的评判标准。对艺术创作所采用的材料与技法的选择历来处于从属地位,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立体派画家布拉克、毕加索等开始将现成的材料引入绘画创作,当时的目的是反对传统绘画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空间所营造出的“虚假的真实”,他们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被称为综合或拼贴的立体派,可以说是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的先驱。

当代艺术创作中对材料与技法的重视,是艺术家拓宽艺术表现领域的必然结果,特别是作为平面艺术的架上绘画作品,随着材料和技法的加入与改变,产生并扩大了立体化的空间效果,材料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它所产生的纹路脉络,肌理质感以及光泽色彩,都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崭新的冲击。物质自有物质之美,材料经过艺术家精心的选择与经营,在画面上形成新的造型元素,是艺术家思维与想象力的体现,也传达出新的审美感受。

材料与技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也是中国传统“重道轻器”思想在当代的消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水墨画领域,艺术家一致加大了对笔墨语言的重视,力求更加深入宽广地探索中国画的表现力。转变以往对材料与技法的单一性认识,给予材料与技法相应的地位,不但是理解当代架上绘画的前提,更是在当今多元的世界化语境中探索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材料素描之上下求索

傅保中,1966年出生于云南嵩明,早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在学校受过传统西方艺术的造型训练,后在云南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工作至今。曲靖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爨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书法中著名的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都位于曲靖市,被誉为“二爨之乡”。傅保中是中国爨体书法的代表人物陈正义先生的入门弟子,在书法上也造诣颇高,尤擅爨风中小楷书,在当地颇有名气。“书画同源”,傅保中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氤氲变化痴迷不已,这使他除了一直从事油画创作外,对中国画与水彩等以水性颜料为媒介的绘画种类也均有涉猎,水彩作品《彰显与隐藏》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水彩水粉展。

在2000年初,傅保中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历史题材的综合绘画创作,于2007年创作完成的历史题材综合绘画——《革命史——尘封的记忆》在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上获得铜奖,这组作品是在纸上用综合技术完成。《革命史——尘封的记忆》是一组以30厘米乘30厘米小幅素描肖像组合而成的群像作品,在这组作品中,傅保中已经将自己对历史题材的独特视角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探索呈现出来,这组作品刻画的是20世纪在中国革命中作出贡献的各界志士的肖像,傅保中一改传统革命志士高大全形象的典型塑造手法,以铅笔素描为主要方法,以人性的关怀与现实的真实再现为基本,又加以技法上的虚实处理加强了历史的深沉感。整个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感染力,使观者在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中掀起深深的心灵共鸣。

对于一位从事绘画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具有较深的文学和音乐素养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傅保中自幼对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有着天生的热爱,到如今闲暇之时还会做几首旧体诗抒发情致。他一直有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对当代西方哲学情有独钟,阅读的时候就随手写心得笔记,看他的文字,跳跃性很强,虽没有甚深的逻辑却透出浓浓的感性与诗意。相对于色彩来说,他更钟情于素描这种黑白灰的表达方式。可能骨子里有着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水墨这种黑白却孕育五彩的独特认知方式的深深认同,素描的黑白灰世界,素描方式的精细入微与细腻的情绪传达,对傅保中来说都格外切合他对艺术表达的诗意性的追求。这些年来,他对很多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素描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摹,对他们的素描特点了然于心而又有了更深的体悟。在他的眼里,每位大师的素描各有意味,有着强烈的个人气息,有的严谨简略,有的古典怀旧,有的紧张坚实,有的细腻繁复……素描相对于色彩来说,更加内敛含蓄,更需要沉下心来细细体会。傅保中认为,素描是画家心中最真实的风景,素描的方式是一种思想的方式,材料的素描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他所采用的素描方式就是他学习和思考的方式。

二、材料语言之综合转换

2007年,傅保中作为访问学者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材料表现工作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对于国家宏大叙事型历史题材的当代艺术形式探索,是傅保中当年作为教育部资助的西南地区中青年艺术创作骨干的课题创作之一。访学期间,通过和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表现工作室的导师张元教授的深入沟通交流,他选择了《西安事变》这个20世纪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为创作主题,并将针对艺术创作的交流整理成文章——《关于〈西安事变〉创作与导师张元先生的三次谈话》,在对话中,傅保中通过自己对为什么选择西安事变这个历史事件,到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的不断深入理解,自己选择的角度与绘画语言之间的对接,通过对所收集的材料层层的梳理到最后的深入剖析,以及最终对材料语言转换创作形式的确定……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仅将自己的创作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对当时同在材料工作室学习的同学们予以极大的启发,成为材料工作室要求学员必须写作创作方案的源头。

传统的历史题材绘画是以情节展现事件,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概括出典型的环境,从其中的主要人物或人群概括出典型的人物和关系,再将这一切围绕既定的情节进行画面构成,最后以叙事的方式完成对历史事件的表达。傅保中的艺术创作以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以综合材料为媒介,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一个挑战,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创新探索之一,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张元教授对这种以新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创作的探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当代艺术历史事件题材创作的观念性突破,多元的视角更接近历史的本质,这种创作探索是多元性、当代性与文化性的个性体现,这种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探索不再是一种图解化的历史,它突破了历史画创作中的一元论。

在技法材料工作室的学习中,傅保中对欧洲传统的坦培拉绘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欧洲的传统绘画如果从材料的性质和运用技术上分析,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水性材料和油性材料两大系统。以水性为主的坦培拉系统,是由不同胶类为中介的坦培拉乳液为绘画媒剂的“间接法”画法,在西方艺术发展上有2000多年的流传历史。坦培拉画作也是一种需要静下来欣赏的作品,对傅保中来说,坦培拉具有一种幽远的美,一种绝不张扬但又从内向外散出光芒,是内敛,朴素,是柔韧,温润,是从物质的深处升起,又到物质中潜隐,就是一种诗意的创作。他在学习中除了掌握传统坦培拉技法的绘制程序外,也在努力尝试各种坦掊拉混合技法的应用。

三、《深海》《物语》之破茧成蝶

傅保中近年来的作品以坦培拉水墨混合技术为创作手法,以海洋为具体的意象载体,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记忆的把握,形成了颇具当代特色的新历史题材的架上作品。他的艺术作品既有综合材料作品所独具的画面材质语言之丰富多姿,艺术创作手法表现力之精彩生动,又具有传统历史题材绘画所传达出的历史厚重感与精神共鸣性,同时,还兼具地域性与文化性,可以说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构思,力求弥补综合材料作品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

2009年11月,傅保中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作品展,展出的作品是他近年来创作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一共两个专题《深海——太平洋》和《物语》系列,是他近五年来,从接触到综合材料开始重新思考历史题材与当代艺术语境相结合的第二个阶段的总结,2011年底出版了画集——《深海》。《深海——太平洋》系列作品,带有浓厚的抽象表现主义特色,画面形式语言更加熟练自由,构图纵横捭阖,技法酣畅淋漓。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艺术不可抗拒地趋向抽象与表现,这是当代语境中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当代审美文化史中,曾经一度将中西方的审美特点与艺术类型进行过对比式的表述,使人们往往简单的认为中西方的审美与艺术是两极对立的两种体系。其实,中国水墨表现的艺术精神与西方绘画表现的审美理想,并不是对立两极的东西。就像的尼采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中指出的那样,“东方和西方不过是别人在我们眼前画的粉笔线,其用意是要愚弄我们的怯懦之心。”东西方的艺术及绘画,从艺术的本体论上来看并没有区别,最终会在真正的人性理想的表达上走向统一。傅保中的坦培拉与水墨混合技术作品《深海——太平洋》和《物语》系列,使用了拓印、版画、线描、坦培拉等综合技法,就是中西方艺术的合璧探索。坦培拉绘画技法的特点是多层罩染,虽然绘制程序繁琐复杂,但从内而外产生的色彩的光华,具有不可言说的神秘深度感与视觉意境性。中国的水墨有着审美和哲学意义上的极简与极致,既神秘又高贵,兼具着剔透和深沉的表现手法,既可以轻如薄云也可以重如高山。水墨是中国最有特点又神秘的创作媒材。《深海——太平洋》和《物语》系列,正是在媒材上融汇中西,在题材上贯通传统与当代,既有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又具有人文思索的当代感。

《深海——太平洋》系列作品,画面以沉郁的冷色调为主,水墨在画面的呈现,既是补色又是临近色,既是渐变的又是对立的,具有弥漫性和透视深度。特定的表征不复存在,更多的可表述的实质内容,画面的结果充满意图性和指向性,观念和意识层面上的表述功能凸显,原本历史性的题材越发具有了现代性。《北部湾十四行涌浪》是《深海——太平洋》系列作品之一,作品以坦培拉水墨混合技术为主,80厘米乘60厘米的画幅并不算大,但构图上的无边无框让气势陡生,黑白灰基调上的冷蓝色回应了大海的意象又让画面生出沉郁的冷峻之感,些许的深红棕色又加强了画面色彩的丰富性。肌理的运用,既表现出海浪的翻滚动势又强化了画面意境的深邃。整幅作品,远观酣畅淋漓,近看隽永细腻,既有传统写意水墨的畅快,又有材料技法的制作的严谨。

四、理想现实之诗意统一

表现性的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大相仿之处是写意,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核心,近代黄宾虹的水墨山水,印象主义画家莫奈晚年的睡莲,20世纪德国的表现主义还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我们都可以从中读出写意性对人的精神状态的表现,写意即泄意,抒发意气,畅快心意。中国当代表现性绘画并不是完全摹仿迎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观点,是在世界文化语境下中国本土艺术与现代国际艺术对话。

当代艺术创作不是为了画出一个好看的画面,而是转变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方式,用更为细腻丰富的方法来表达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傅保中在水墨坦培拉混合技法的探索中,进一步体会到材料的诗化过程,坦培拉技法所独有的自然柔和与忧郁静穆,写意水墨书写性用笔的粗放率意,对中国海岸线近代历史的深沉反思与追问,这三者使傅保中《深海》系列作品显现出一种粗犷和精致的矛盾张力,表现和内省的对立统一,既流淌着古典的精义又彰显着现实的警醒。《深海》系列,虽然貌似是风景题材的作品,却依然融入浓厚的历史人文性,这也是傅保中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理想境地,大海对于傅保中来说不仅仅是外在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从时而宁静时而咆哮的大海中读出了太多的历史与沧桑,大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特别是近代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这句话对傅保中的心灵触动特别大,当代人理解历史必是在当代的语境中,对历史的当代语境中的诠释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在现实与理想中寻找一座连接的诗意桥梁,这是傅保中艺术探索的终极目标,也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所在。

艺术这朵精神之花,要想通过视觉激荡我们的心灵就离不开物质载体的传呈。其实材料虽是物质又是非物质的,材料的非物质性体现在艺术家通过匠心独运使材料所形成的纯粹之美。属马的傅保中正值人生艺术的盛年,人生的阅历足够的成熟体现在对艺术敏锐的感知上面,从接触材料到今天深入到不能自拔已经有近10个年头了,对于材料的感知自多了一份只可意会的体悟,在他看来,思考赋予材料以精神内涵,精神的诗意在沉淀之后逐渐彰显出灵晕的光泽,他试图在平凡无奇的自然物象中抓住那些像幻觉一样潜隐的东西,使这些东西能够在画布上彰显与存在。对他来说,材料造型的过程是运用材料的质量来把握形象细节中最为微弱的、跳跃的漂移痕迹。就像他的作品《漂移》一样,一种时间和美的流动,既是形式亦是内容,二者不可分开。

当代社会是全球性的多元文化并现的时代,当代艺术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人类精神的创造。中西方艺术的边缘已经越来越模糊化,综合材料技法最早是西方的舶来品,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中西结合,需要拥有一双有思想有诗意的智慧之眼,运用材料但又要透过材料让艺术的精神之花更加绚丽。

猜你喜欢
素描技法绘画
初夏素描
素描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凡·高的早期素描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