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美国专业科学硕士(PSM)项目发展的动因、特点及问题
李旭
对美国专业科学硕士(PSM)项目发展的动因、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专业科学硕士项目在美国兴起,源自美国研究生教育加强自身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调整的三重诉求。它以注重区域市场需求、校企协同和跨学科知识为特色,在新世纪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经费缩减、传统偏见、就业压力及跨学科教学融合不力等问题,却深刻制约着其发展后劲。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专业科学硕士项目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专业科学硕士;跨学科;区域市场需求
专业科学硕士(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PSM)项目以培育创业者、高技术企业管理者、科学经纪人、专利鉴定家等人才为主要目标[1],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要创新。对其发展需求、特点及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启示。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十余所大学在金融数学、生物技术等自然科学领域建立了新型的专业性硕士学位项目,这可以看成是PSM项目的雏形。但由于其在各大学中相对独立,因此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多影响。20世纪90年代末,斯隆基金会(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开展的一项全国范围的雇主需求调查显示:美国公司紧缺和急需精通交流与商务技能的科技人才[2]。为了使学生在获得科学领域高级训练的同时,也能够发展雇主十分看重的工作技能,斯隆基金会自1997年开始资助PSM项目的创建。同年,克莱蒙特学院集团(Claremont Colleges Group)下属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里格斯(Henry Riggs)院长与凯克基金会(William M.Keck Foundation)接洽,希望后者投资建立一个只培养PSM的研究生院,为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技术工业提供专业人才,并使其通晓知识产权、金融和工商管理知识[3]。在此构想基础上,凯克基金会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了凯克研究生院(Keck Graduate Institute,KGI),旨在培养“能够将基础性科学发现转化为实践应用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4]。从2003年起,斯隆基金会向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CGS)拨专款用于PSM的调研。在基金会的支持下,PSM在美国快速兴起。
随着规模的扩大,PSM逐渐走向组织化和制度化。2005年各校项目负责人开始商议建立一个专门的协会。同年底,国家创新法案(The National Innovation Act)将PSM介绍给美国国会[5]。2006年初,CGS承担起资助和扩展该项目的主要责任。2007年在斯隆基金会的资助下,全国专业科学硕士协会(National 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 Association,NPSMA)正式成立,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发布研究报告等方式推动了项目交流与拓展。同年8月,《美国竞争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①全称为《美国为有意义地促进杰出技术、教育与科学创造机会法案》(Ameri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chnology,Education,and Science Act).授权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拨专款支持200余项PSM的创建和改进[6]。2011年,加利福尼亚州等五个州的大学完成了项目的全系统化运动(system-wide PSM initiatives)。2012年,全国专业科学硕士办公室(National PSM Office)在KGI建立起来,接替了CGS的工作专门负责项目的联系与指导。
经过近20年的发展,PSM项目从1997年的8个增长到2014年在152所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的322个项目[7],覆盖范围遍布美国3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并延伸至英、澳、韩等海外地区[8]。学生规模相应迅速扩展,2013年秋季注册生数达5680人;同年在美国的学位授予数达1931人[9]ⅤⅢ。PSM教育已成长为美国研究生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从背景与动力来看,PSM项目的兴起来自于美国研究生教育加强自身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调整的三重诉求,这在本质上符合研究生教育满足经济和市场诉求的发展规律。
首先,面对经济复苏的压力,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在类型上亟须加大科学领域专业学位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促使其经济实现了近十年的全面高速增长。然而2001年初呈现的经济衰退迹象却为其经济繁荣敲响了警钟,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日益凸显,美国高新技术产业随之迅速发展,市场对应用型科学家提出迫切需求。事实上,美国历来都很重视科技发展及其人才培养,但是受到科技转化速率加快以及“实际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下技术冲击加大的影响,新时期对科技人才专业应用能力的诉求空前高涨,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复苏经济的强烈愿望更放大了这一需求。美国科学领域研究生教育长期秉持的学术研究传统显然与上述需求不相匹配,因此,其向专业学位的分化势在必行。
其次,面对人才供需的双重压力,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在层次上亟须向硕士层次倾斜。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21世纪的美国大学已不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满怀增加教师岗位的热情,学术劳动力市场相对萎缩[10],然而亟待发展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却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强烈渴求。这些雇主虽然看重雇员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但并不需要他们接受博士层次的科研训练,而更注重其专业应用能力。因此,科学领域的非学术劳动力市场对扩展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格外迫切的需求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等机构于2008年发布的报告《科学领域专业人才:面向竞争性世界的硕士教育》(Science Professionals:Master’s Education for a Competitive World)集中强调了科学领域加强硕士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其有助于专业人才将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改造、学习、领导等活动更好地贡献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资料来源:Committee on Enhancing the Master's Degree in the Natural Sciences,Board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Workforce,Policy and Global Affair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Science Professionals:Master’s Education for a Competitive World.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8.。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科学领域的人才供给相对乏力。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攻读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学科,学位授予比例下滑②从1986~1987学年到2006~2007学年,美国STEM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数从72602人增加到118995人,增幅64%,远低于同期其他学科104%的增长率(参见参考文献[4])。,其中国际学生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本土的科学人才后备力量堪忧[11]。美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向来注重学术研究,偏重于博士生培养,硕士生教育往往被视为攻读博士学位前的准备阶段。科学领域的学生从本科毕业后直至获取博士学位一般至少需要7至8年,在新时期经济危机深化和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并不愿承担相应机会成本而希望尽早就业,然而仅获得硕士层次科学学位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缺乏竞争力。在此两难处境下,一些学生不得不转向其他专业继续深造,这也造成了科学领域研究生流失率的增大,其中不乏造诣良好的学生。因此,如何创造一条从硕士教育通往劳动力市场的道路,便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面对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大量涌现,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在科类上亟须向跨学科领域拓展。随着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大量涌现,其创业者多来自科学领域,但他们通常缺乏经营企业的知识与经验,存在着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不足。而面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企业,那些试图参与管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如MBA)则存在着缺乏科学领域知识背景的致命弱点。在这种形势下,将科学知识与管理知识相融合便显得尤为必要。以跨学科知识传授为特点的PSM项目由此应运而生,填补了专业人才空缺。
PSM项目一般学制为两年,它以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形成了独特的运作特点。
1.项目开发注重区域市场需求分析
与科学领域学术性硕士项目主要依据学科知识的发展而变革不同,PSM项目的开发更多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其劳动力市场需求。早在斯隆基金会提供资助之初便提出,高校在发展新的PSM项目之前,要对地方和区域的劳动力需求进行分析[3]。在此要求下,院校须在项目建立之前对本地区的产业特点、职业类型需求、人才需求量、愿意在资金、设备、实习、招聘等方面给予支持的企业情况、既有学位项目满足需求的效果等内容进行全面调研,以评估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职业岗位工作、院校整体学位课程等方面的契合性,从而决定PSM专业和培养方案。例如,2004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17家分校在筹备创建或增加PSM项目前,便由大学教学委员会委托加州科学技术委员会(California Council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对产业需求、项目开发环境和前景等开展调研,后者联合多个组织历经数月完成的报告《加州PSM学位的工业前景》为学校最终确定项目内容和遍及全州的合作伙伴资源等提供了决策依据[12]。
PSM项目的开发十分注重对本地区产业及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分析,这有助于人才培养从项目设立伊始就具有较好的产业适应性和市场融入性。正因如此,美国不同地区高校所设立的PSM项目往往富有区域性专业特色,彰显了当地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与需求。
2.人才培养注重通过校企协同促进教育与职业的有机融合
与传统科学硕士研究生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不同,PSM的培养十分注重校外工商业界专业人士或一线用人单位指导者的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协同方式促进研究生跨学科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课程设置方面,PSM包含两类课程。一是科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自然科学、数学、工程、计算机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它一般占课程总学分的一半以上,由校内教师讲授,旨在提升学生在专业知识技术方面的素养,满足雇主对具有高级科学技能但又无需具备博士学位的人才的需求[2]。二是附加课程,它一般仅占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内容涉及商务、管理、政策、法律等专业知识,一般由校外工商业界专家讲授,既注重跨学科知识传授,又注重紧贴一线用人需要拓展学生的基本商业技能、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等。
在实习方面,项目强调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校内外专家的共同指导。院校项目负责人一般会帮助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包括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实习单位通常付给学生一定报酬。实习时长从150小时到12个月不等,在时间安排上各院校也做法不一:有的安排两学年之间的假期,有的单独安排实习学时,有的则在入学前的假期实习[13]。为提高实习质量,校方和实习单位分别指派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并注重双方导师间的沟通。实习表现是学生满足毕业要求的依据之一。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实习单位会从中选拔和培养有潜力的未来员工。近两年在PSM毕业生所获得的新工作中,约有20%左右来自于其实习单位[14-16]。这使得实习不仅构成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成为诸多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
PSM项目在课程教学和实习环节都强调在校外工商业界一线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基础上开展校企协作,并十分注重这种协作的深入性。CGS在2011年出版的《专业科学硕士: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对项目建立的指南》(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A CGS Guide to Establishing Programs)中明确规定,所有PSM项目都要设立一个由一线用人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校外顾问委员会(Advisory Board)①在不同的高校或专业科学硕士项目中,校外顾问委员会的组成不尽相同,其委员来自企业、地方政府、社区等不同领域,但企业代表往往是必有的组成成员,在委员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和开发、教学和实习指导、对项目进行持续性评价等,这为协同性人才培养提供了进一步的制度保障。
3.毕业考核注重跨学科实践技能的综合应用
与传统学术性科学硕士的学位授予要求不同,PSM学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但要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一个顶峰方案设计(Capstone Project)。该设计一般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合作为普遍形式,以提升和检验学生跨学科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它要求研究生在校外顾问委员会一线专家的指导下确定选题,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和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撰写方案报告。报告由高校教师和校外顾问委员会的专家共同评定,作为研究生毕业及获取学位的最终依据。这种毕业考核模式彰显了PSM教育对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高度重视。
尽管近些年PSM在美国发展迅速,但其自身及外部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其进一步发展。
1.经费投入缩减,资助渠道变更
基金会作为最主要的经费来源为PSM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2011年初,斯隆基金会结束了对项目长达14年的资助,尽管其在多年前已经表明会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这一投入,但资助的现实终止仍然带来了不小冲击。联邦政府对于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更进一步加剧了经费削减的危机,无论NSF还是其他机构都没有明确表示要对项目发展进行资助。近两年PSM项目增长率的降低①参见NPSMA官网数据:http://www.npsma.org/milestone-com.与经费投入的减少不无关系。如何拓展资金来源,日益成为PSM项目改革的重要议题。
值得庆幸的是,来自地方企业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压力,但这种资助的前提建立在PSM项目与地区产业或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的基础之上。例如加利福尼亚州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该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学学院在发展生物与医药信息等PSM项目的过程中,便获得了来自当地企业的大力资助。由此可见,经费投入的难题,已从如何获取政府与基金会的资助问题,转变为如何获得来自地区或地方企业的资助问题。从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视角来看,这种经费来源的转变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水平发展的规律,但同时也为项目开发及校企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社会对科学领域硕士学位的传统偏见难以消除
美国科学领域研究生教育有着严格的淘汰机制,其硕士学位常常被视为对那些不能完成博士学业的失败者的安慰性奖励,这种思想偏见给PSM的发展带来了无形阻碍。直至21世纪早期,PSM的社会认可度依然不高,不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调查显示,在生物科学领域一些项目中,仅有两成毕业生可以进入对口企业工作,有半数学生不得不无奈选择留校继续深造[17]。就业的不利也反过来挫伤了学生申请项目的积极性。
近十年来,随着PSM教育的制度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用人单位对该学位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在此形势下,项目申请人数和比例均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9],其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大幅提高,近三年在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均达到60%以上[16]。尽管如此,一些大型企业在人才招聘时优先雇用MBA、工程师及博士的习惯仍难以消除[17],PSM的发展依然阻碍重重。依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发布的科学领域各学科学士学位获得者人数,以及CGS调查获得的PSM申请者人数,可以发现,科学领域本科毕业生直接申请PSM的比例很小,仅在1%至2%之间。这固然受制于该新兴项目相对有限的发展规模,但同时也与上述传统偏见息息相关。较之于人文社科领域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的拓展,科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3.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项目发展隐患重重
从就业去向来看,企业已经成为PSM的主要输送地,依据CGS的调查,2011至2013年有六成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职(见图1)。相比之下,在学术机构就业的人数比例明显较小,且逐年降低。这种就业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结果的契合性。从学用匹配度来看,多数毕业生都在与专业匹配或相关的领域工作,该比例逐年提高,自2011至2013年分别达到88.4%、89.9%和91.2%[14-16]。
图1 2011~2013年美国专业科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16]
然而,看似良好的就业形势下也隐藏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就业率整体下滑,从2011年的90.7%下降到2013年的77.6%(见表1)①受信息收集时间的限制,2013的数据在统计时仍有学生尚未毕业或尚未落实工作,导致该年就业率明显低于前两年。尽管这不足以反映2013届专业科学硕士的真实就业率,但从CGS在每年6月份所收集的数据来看,2011至2013年专业科学硕士在此相同时间点找到工作的比例分别为81.6%、78.1%和77.6%,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样显示出就业率下滑的隐患(数据来源见参考文献[17])。。另一方面,虽然毕业生获得新工作(包括初次就业和工作岗位变动)的比例增幅显著(见表2),从2011年的不足65%增长到2013年的80%以上,但他们从实习单位所获得的就业机会逐年减少,该比例在2011至2013年分别为38.5%、21.4%和18.8%[14-16]。
表1 专业科学硕士毕业后不同发展状态的人数比例[16]13
表2 实现就业的专业科学硕士的就职岗位变动情况[14]
这虽然受到经济危机后美国整体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但依然折射出PSM自身发展的三重问题。第一,随着地方企业用人岗位的日趋饱和,其对求职者的直接吸收能力或将渐趋疲软,学生在实习单位获得工作机会的缩减即是预兆,因而项目亟须从长远视角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开发交叉学科专业,调整教学内容,拓展项目新的生长空间。第二,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客观存在。正如前文所述,一些大型企业将PSM拒之门外,而一些适合发挥PSM所长的小型企业却难以求得良才,这种矛盾的持续深化必将加重就业压力。因此项目发展亟待在满足需求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影响力,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定位。第三,与美国大学生平均20%~23%的创业率相比[18],PSM学生8.9%的创业率颇显不足[16],特别是结合教育目标及高新技术发展活力来看,其创业力量更显薄弱。因此,如何汇聚多方力量,加强创业指导、经费资助与制度支持,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与成功率,便成为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4.跨学科教育及其与传统学术环境间的融合不足
作为有别于学术路径的新模式,PSM教育格外关注专业应用能力的发展,且在校企协同基础上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运用,然而两类知识的融合在现实中却并不尽人意。CGS的调查表明,学生对项目多项指标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值都低于项目价值评价的平均值(见图2),显示出项目实施效果不同程度地落后于项目预期收益。其落差在“科学/数学培训质量”、“非科学性专业培训质量”和“就业前景”上最为明显,暴露出课程教学的不足及其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提高两类课程的教学水平之外,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促进跨学科教学的有机统一。
一些项目负责人指出,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巨大工程,特别是附加课程,如果不能在校企间建立良好合作,那么学生将失去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的选择机会[19]。事实上,一些PSM项目仍然存在“换瓶不换药”的情况。学生依然在科学家指导下在实验室从事学术研究或提供技术服务,其工作内容更具学术性,且缺乏与管理知识的交汇[15],这显然与项目初衷相悖。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协同的优势与特点,建构合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并切实落实,便成为其质量提升的关键。CGS还指出,PSM教育与传统的学术环境之间的融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3]。鉴于该项目作为研究生教育具有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内在属性,其发展不能割裂管理类知识与科学领域研究生教育学术传统间的深层联系。若仅仅注重应用技能,而完全忽视科研能力,这便背离了研究生教育面向高深知识的本质。因此,PSM在强调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提升。
图2 2013年美国专业科学硕士对项目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值与项目价值评价的平均值之比较[16]
第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积极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多元需求,有序推进分流机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存在偏差。如何以供需平衡为基点,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促进教育类型、层次和科类结构的优化,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极为重要,而分流机制的建立尤显迫切。与美国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分流机制仍很不完善,这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及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多元需求的能力。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有序推进分流机制的合理建立,为研究生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的教育选择,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
第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主动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需要与优势资源,不拘一格地落实协同发展机制。美国经验表明,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环境,唯此才能在协作中实现共赢。在我国,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各地、各校、各专业遍地开花,但它们往往缺乏个性,存在相互仿效、跟风发展等现象,弱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价值。如何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因地制宜、因需而设的专业学位项目,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已是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第三,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大力拓展经费筹措渠道,持续优化投入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不仅限制了经费总额,也造成了高校对政府的依赖。美国专业科学硕士教育的发展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在充分调动市场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增强高校改革活力。2013年我国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迈出了新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但拓展经费投入渠道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政界、商界、学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第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努力破除思想和制度上的传统桎梏,全面促进各项改革举措的真正落实。聚焦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尽管其规模扩展迅速,但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仍然普遍低于学术学位,引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求学顾虑及就业不利。另一方面,受制于教师队伍、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常显现出与学术学位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亟需从外部提升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的正确认识,在内部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
第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充分重视个体的学术志趣与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引导研究生进行教育选择。PSM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科学专业志趣,并有意识地将学习活动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缺乏对学生学术志趣的考察及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这往往造成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弱化,带来职业规划模糊下的就业困难,深刻影响了质量提升。因此,如何保护和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志趣,提升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张竞,孔寒冰,王沛民.美国专业科学硕士的创立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8-21.
[2]庄丽君,邓侨侨.美国专业科学硕士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67-71.
[3]TOBIAS S.The newest master’s professional studies in the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J].Change,2002,34(6):28-34.
[4]Keck Graduate Institute.The history of KGI[EB/OL].[2014-10-02].http://www.kgi.edu/about-kgi/history.html.
[5]TOBIAS S,LESLIE B S.Training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s for an innovation economy:the emergence of the 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 in the USA[J].Industry& Higher Education,2006,20(4):263-267.
[6]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Update on PSM legislation[EB/ OL].[2008-07-01].http://www.sciencemasters.com/portals/0/ Speaker/Legislative_Update_on_the_PSM.pdf.
[7]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PSM program statistics[EB/ OL].[2014-11-05].http://www.sciencemasters.com/.
[8]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PSM map[EB/OL].[2014-11-05].http://sciencemasters.com/PSMMap/tabid/140/Default. aspx.
[9]ALLUM J R.Enrollment and degrees in 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PSM)programs:2013[R].Washington,DC: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2014.
[10]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
[11]胡甲刚.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有机结合:美国专业科学硕士(PSM)教育的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67-71.
[12]California Council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 industry perspective of the 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 degree in California[EB/OL].[2005-01-30].http://www.ccst.us/publications/2005/2005PSM.php.
[13]李彦斌,陈瑶,邵福球,等.美国专业科学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8):91-95.
[14]BELL N E,ALLUM J R.Outcomes for PSM Alumni:2010/ 11[R].Washington,DC: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2011.
[15]ALLUM J R.Outcomes for PSM Alumni:2011/12[R].Washington,DC: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2012.
[16]ALLUM J R.Outcomes for PSM Alumni:2012/13[R].Washington,DC: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2013.
[17]Anonymous.Poor job market blunts impact of new master’s programs[J].Science,2003,301(5634):752-753.
[18]赵树璠.为什么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N].光明日报,2014-08-07(15).
[19]Anonymous.A master’s degree with a business spin gains popularity[J].Nature Medicine,2009,15(5):465.
(责任编辑刘俊起)
李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100084。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淘汰分流机制研究”(2014M56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