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我还在家里休息没有起床,只听有梆梆梆十分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我问是谁,回答时感觉是报社一个女同事郭相如的声音,我一阵纳闷,问她来干什么,她说:快起来吧,省委李长春书记召见你。我说:大清早你开什么玩笑。她说:是真的。范总编一早就给我打电话,让我打的来叫你。
那个时候,郑州市出租车很少。不要说出租车很少,就是单位也很少有车辆,很多人上下班都是靠自行车做代步工具。尽管郭相如说范总编让她打的来找我,我还是半信半疑。她在门外急促促地说,快起来吧,车在楼下等着呢。
到了这个时候,我似乎感觉她的话有几分真的了。但是,我还是半信半疑。
到了单位,只见范文章总编辑站在我们记者部的办公室,一副非常着急的样子。当时的我任记者部负责人。
范总编一见我就说:“走吧,你捅大事了,跟我到省委去,跟每个常委汇报去。”他说,“人家郑州市人民银行把你告到每个省委常委那里了,李长春、吴基传、于友先等所有常委都批示让去汇报情况。”
范总编说的李长春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后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调任广东省委书记,再到中央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基传是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后来调任邮电部部长,于友先当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来到新闻出版署当了署长,其他几位常委看到李长春批示,也先后做了批示,一时弄的主管部门紧紧张张,个个都害怕的不得了。
引起每个省委常委批示的报道,就是我在《北京青年报》上刊发的揭露郑州市证券公司欺骗股民,把在内部交割的股票说成是在深圳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实时交割,骗取郑州股民信任,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报道——《谁欺骗了上帝》。这一报道,引起了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郑州市证券交易所的上级领导、郑州市人民银行行长任新有就动用郑州市人民银行的名义,用红头文件的形式把《青年导报》及我本人状告到了河南省委所有常委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
得知实情,我淡定地对范文章总编辑说,我料到他们会这样做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事先就写好了报告。于是,从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我事先写好的长达18页的关于刊发报道的前后经过,以及为什么要刊发报道的原因的报告。范总编急匆匆地从第1页翻到第18页,然后大声地说,我们做的对,他凭什么告我们。看着总编辑那激动的样子,我淡淡地说:历来不都是恶人先告状吗?
“走,这么长,我们不打印了,去复印去,给每个省委常委一份。”范文章总编辑说。
那个时候,报社还没有自己的打印部门,所有的是和报社合作的一个只有三四台电脑的打印部。此时,同报社合作的打印部的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即便是他们有人上班,他们也没有复印机。
我和范总编一起来到了位于郑州市花园路河南饭店东门北边的一个复印店,一口气复印了十几份报告。然后,来到了省委。
报告递到了李长春的案头,李长春看后说,这个事情先就这样吧,你们先回去,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最后,将报告送到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友先的案头。范总编之前和于友先相识,于友先部长相对和蔼一些。看过报告后对范总编说,类似这样的事情,恐怕省委应该拿出一个意见。对于这种突发事件,我们不应该压,而是看怎样在第一时间通过正面的渠道,将问题报道出来,免得外边媒体一报道,我们变得被动。
从于友先的办公室出来,精神极度紧张的范文章总编好像松了一口气。
此后,首届全国见义勇为典型表彰大会在河南商丘举行,我受报社委托前去参加会议。会议之前碰到时任团河南省委副书记,后来任河南省审计厅厅长、河南省地税局局长的史宁安,他对我说,看你那么老实,怎么会干出那样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
史宁安当时是报社的主管书记。他说:省委常委一个批示一个批示的传真过来,书记们都吓得不轻。换作别人,早就狠整他了。我赶紧上前去帮史宁安书记拿包,他笑笑说,不用你帮我拿了,好好开会吧。
当时的会议,表彰了四位全国的典型,而其中,张环礼、徐洪刚等三位典型我都参与了报道。回来后,我在会议消息中写道:首届全国见义勇为典型表彰大会在河南商丘举行,首次受到表彰的四位典型中,本报率先报道的占其三。范文章总编辑看过稿件后笑笑说:这么有霸气。
尽管作为主管书记的史宁安说主管部门不整我,但是,我本人还是受到了某种伤害。当年破格参评中级职称,已经获得通过,但在当时的某个后来走上省部级干部岗位的领导,还是强令范文章总编辑在中级职称岗位聘任时不能聘用我。
时隔不久,省直报刊新闻中级职称评比再次进行,还不知内情的我,提着40多个获奖证书到了评比会场,进门说明来意后,主持评比的领导说,你不用说了,你去年评过了。这次参评,不需要讨论,大家鼓掌,全票通过。
编者:
《白纸黑字——一个新闻记者和众多高官的恩恩怨怨》是作者范庆锋在其新闻专著《做有思想的媒体》即将交付印刷厂上机印刷之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仅仅用一周时间写就的长达七万多字的一本新著。
通读整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做新闻工作的向往,对“彰显正义、鞭挞丑恶”的坚守,以倡导“科学、民主、法治”为己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看轻别人,也不看轻自己”,力争在重大问题面前有自己独家声音……的独特新闻理念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到他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是是非非,一直保有“心存国脉与民瘼,身外荣辱皆不惊”的赤子之心。
对于渴望成功,正在寻找成功方法的媒体工作者,《白纸黑字——一个新闻记者和众多高官的恩恩怨怨》也不失为励志之作。
作品记述了作者和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李长春、俞正声、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的史实,也客观地再现了作者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历的曲曲折折和被搅进是非旋涡的坦然面对。本期,本刊继续连载其新创的 “自述式非虚构文学”《白纸黑字——一个新闻记者和众多高官的恩恩怨怨》的有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