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神迹不靠谱

2015-08-24 07:42迢柳娟
晚报文萃 2015年4期
关键词:华佗外科手术外科

迢柳娟

说起中国古代外科鼻祖,1800多年前的华佗先生可谓“中国外科之父”。除了小孩都知道的“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以及“一口倒”的麻沸散外,按照史书记载,华佗还成功进行过多次有一定规模的开腹手术。

相比之下,西方外科学的进展实在艰难不堪,一直到19世纪末,无菌术和全身麻醉术两样重要发明问世后,外科手术才变成一种真正能够治病救人的医疗技术。似乎,如果华佗当年在曹操大狱中编写的医书没有被狱卒烧掉的话,世界外科学的发展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但陈寅恪认为未必。在1930年清华大学学报的一篇论文中,这位史学大家专门分析了三国史和晋史中的一些事迹和佛教经典故事的可能联系,他不相信华佗在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年代,可以孤身一人实现史书所述的那些创举。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史书中对华佗那些事的记载,和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有着可疑的相似之处,难以用巧合来解释。在那篇论文中,他认为华佗的外科手术创举极可能是古人将佛经故事附会在某位名医身上的结果,甚至连“华佗”这个名字都可能和“罗汉”“菩萨”一样,是佛经中使用的印度词汇的翻译,华佗的本名很可能不叫“华佗”!

和缺乏外科知识的古老中医不一样,印度医学在很早就有了外科手术的经验。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印度人就用外科手术治疗战斗伤,发展出了和今日的鼻再造术(在脸上重新做一个被割掉的鼻子的手术)非常相似的精密整形手术。很多手术都有文献流传,并演化成印度教和佛教的传说,随着宗教传入其他国家。华佗的“神迹”出现的年代正好是佛教开始渗入中国的时代,有人有意无意地将事实和幻想混淆了并不奇隆。

大概有人认为陈寅恪的研究只是一家之言,不过华佗之后,各朝中医经典除了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外,对他的医术几乎没有记载,也没有验方流传下来。所以后世中医名家对这位名医的忽视,似乎很难用其他合理的理由进行解释。

虽然华佗的医术在中国只留下零星模糊的故事,但近代日本却出了一个华佗的“门徒”。19世纪,欧洲人携带着西方近代医术进入日本,有些日本医生给他们当学徒,并使用从外国老师那里学到的技术在日本民间行医。一位叫华冈青洲的医生试制了传说中由华佗首创的麻沸散。

虽然麻沸散除了名字以外没有任何可靠的记载,华佗之后的医学家还是发现了一些可以起麻醉作用的草药。青洲尝试将这些草药混合在一起,试图在人体上产生能够完成外科手术操作的全身麻醉作用。经过多次动物实验,青洲研制出了含有曼陀罗花、乌头等剧毒药物的全身麻醉剂——通仙散。

为了观察分析这种药物对人体的效果,青洲劝说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成为他的第一批药物试验对象,但通仙散的毒性实在太强烈,他的母亲中毒而死,妻子也最终失明。经过人体试验和改进的通仙散配方,毒性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青洲也积累了宝贵的使用经验。1804年,他成功使用这种麻醉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全身麻醉下的乳癌切除手术,比现代麻醉学创始人即美国的威廉·莫顿早了40多年。此后青洲更成功进行了兔唇矫正等复杂手术,成为历史上的外科名医。

由于药物毒性剧烈,也许还有其他的考虑,青洲禁止自己的门徒将他的麻醉和外科技术传授他人。所幸一位叫本问玄调的学生违反师门命令,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并广为传播,华冈青洲也因此得到了国际学界今日的承认,成为了全身麻醉术的发明人。而通仙散的艰难研制过程,以及华冈青洲并不十分成功的病例记录,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传说中的华佗神迹不靠谱。

(茗茶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华佗外科手术外科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小华佗拜师
五禽戏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