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起薪受学术水平影响探究

2015-08-24 09:32马永霞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位硕士导师

马永霞 何 森 施 翰

理工科研究生起薪受学术水平影响探究

马永霞何森施翰

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水平、培养条件、教学情况和培养结果四个方面出发,以365名理工科应届硕士毕业生为样本,对影响研究生起薪水平的学术因素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起薪高低与其本科阶段学校层次和研究生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成正相关;与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正相关关系,与导师的敬业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发表专利数量成正相关,与发表论文数量和高校学术氛围相关性不显著;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对起薪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起薪段,两种学位类型所占比例存在差异。提出了改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实效的若干建议。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起薪;学术水平

一、前言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文凭贬值现象随着扩招规模的增大表现越发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种种因素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硕士研究生首次参加工作的起薪作为就业衡量指标,针对学术水平影响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改善、促进就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国外关于高校毕业生起薪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大多数研究结论是基于本国就业市场分析后得出的。如 Rhonac Free[1]、Kent Gilbreat[2]和Jason Scott[3]等人通过探索大学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发现种族、性别、毕业院校、本科专业及研究领域等因素对于起薪水平具有重要影响。Zhang[4]认为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家庭收入水平有关。就国内研究而言,由于影响就业的因素较国外更加复杂,导致学者们各自的研究范畴和结论不尽相同。岳昌君(2009)指出学历层次、学校层次、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毕业生起薪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社会关系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并不显著[5]。

纵观国内外研究结论,主要的研究成果或是基于实证基础的表象分析,或是单纯从毕业生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并没有就某一影响因素做更深入的探索。针对硕士研究生毕业起薪的研究,以及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对起薪影响的研究则更少。无论是种族、性别还是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于研究生而言,并非是自身能够改善的因素;而依托自身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学术水平才是研究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只有利用好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对科技和社会的影响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实现教育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学术水平有广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论,《辞海》将“学术”定义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在当下所谈的“学术”概念实际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是狭义而论的。针对学术水平的含义,Shulman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教与学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开的,因此教学学术水平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学是一种公共财富,而交流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6]。Rice认为学术水平应包括综合能力、教学知识和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则主要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能力[6]。本文所说的学术水平包括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应届硕士毕业生的生源水平、培养条件、教学情况、培养结果四个方面以及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次深度分析理工科研究生毕业起薪受学术水平的影响情况,从而指导研究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1)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水平与起薪。生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基本能力,普遍认为学校排名好的高校生源,学术水平相对较好,所获得的起薪值相对较高。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1:硕士研究生起薪与其本科所在学校水平呈正比。

(2)硕士研究生期间培养条件与起薪。研究生就读期间的培养条件是指学校提供的培养设施、资源及学校的氛围等。好的培养条件或培养环境使得研究生能更好地在学校里进行科研与学习,从而锻炼自身的科研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而对于不同学位类型的研究生来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注重科研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学术水平侧重各不相同,故对起薪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2:高校的学术氛围与起薪成正相关;

H3: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对起薪有显著性影响。

(3)导师的教学和指导与起薪。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教学培养一方面指的是课程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指导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两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4:导师的教学水平与起薪成正相关;

H5:导师的科研水平与起薪成正相关;

H6:导师的敬业程度与起薪成正相关。

(4)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产出结果与起薪。评价硕士研究生自身学术科研能力一般以其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类奖项和发表论文、专利的数量进行判断。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7:硕士研究生发表专利数量与起薪成正相关;

H8: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与起薪成正相关。

2.变量定义

研究的因变量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起薪,单位:人民币(元)。起薪指的是硕士毕业生在成为该单位正式员工时第一个月所获得的所有工资的总和,包括单位发放的津贴、补贴以及“五险一金”等。主要自变量包括:①学生的本科生源情况:内含本科院校类型、所获荣誉情况、校外实践经历及专业知识能力;②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培养情况:包括学校师资及课程、导师科研水平和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等;③硕士研究生学术产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专利(著作)情况等。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性别、硕士研究生学校背景、工作地及生源地。如表1所示。

3.样本取样

本次问卷抽样调查对象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为了避免其他外部因素干扰,故选择四所偏理工类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取样。每个学校随机抽样发放问卷100份,共400份,回收问卷382份,筛选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有效问卷为365份,其中男生占68.2%,女生占31.8%,专业硕士研究生占38.6%,学术硕士研究生占61.4%。对数据整理、编码和录入后,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排除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相关因素,只针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对起薪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中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因变量(起薪,单位:元)进行一般多元线性回归。以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性别、研究生学校背景、工作地及生源地)建立回归方程(1);第二次加入自变量(本科学校、学位类型、导师科研水平、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等)建立回归方程(2)。将部分无关项剔除,方程(2)整理后如表2所示。

回归方程1、2的具体形式为:Y=α+∑βiXi+U

其中Y为因变量,表示硕士毕业生的毕业起薪;Xi为解释变量,表示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βi为系数,表示解释变量Xi对毕业生起薪的边际影响,βi大于0则表示该解释变量Xi对毕业生起薪有正影响,并采用虚拟变量的方式处理分类解释变量。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方程回归结果分析

当加入自变量得到方程2后,在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中,自由度为(36,358),F值为11.635,方程的R2(拟合度)从方程(1)的0.468提高到方程(2)的0.718,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提高。p值为0.000,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表明回归方程整体上表现出统计显著性。

表1 各个变量说明

表2 起薪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N=365)

如表2所示:在各因素中,硕士研究生之前所在本科学校变量的p值小于0.05,在统计学上为显著,并且系数为正,表明本科学校层次越高,相应所获得的工作起薪值就会越高。说明H1“硕士研究生起薪与其本科所在学校水平成正相关”是成立的。学校学术氛围的p值为0.074,大于0.05,表明毕业生起薪与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相关性不大,因而拒绝原假设“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与起薪成正相关”。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p值均小于0.05,表现为显著,表明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越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自身科研能力越强,起薪值越高。说明H4“导师的教学水平与起薪成正相关”和H5“导师的科研水平与起薪成正相关”成立。在表2中,导师敬业程度的p值为0.649,大于0.05,说明与起薪不显著相关,说明H6“导师的敬业程度与起薪成正相关”不成立。

由表2可知,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的p值为0.553,大于0.05,说明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数量对硕士毕业生起薪影响并不显著,所以拒绝原假设“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与起薪成正相关”。但读研期间拥有专利情况的p值为0.048,小于0.05,说明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专利的数量对硕士毕业生起薪影响显著,说明H7“硕士研究生发表专利数量与起薪成正相关”成立。

针对学位类型来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两个学位类型与起薪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对学位类型进行比较,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3为学位类型和起薪的均值检验结果,其显著性P值为0.38,显著性水平为0.05,说明学位类型对起薪平均值影响不大。为了更深一步探究学位类型与起薪之间的关系,针对学位与起薪做了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显著性值为0.006,小于0.01。说明在不同的起薪范围取值内,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与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差异存在显著性。故拒绝原假设“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对起薪有显著性影响”,但在不同起薪段,两种学位类型所占比例存在差异。

2.讨论

(1)本科学校类型对起薪的影响。由表2可知,本科学校层次越高,相应的对工作起薪值就会越高。由此可知,学校层次较高、声誉较好的毕业生劳动能力更强[8]。而高校毕业生的劳动能力指的是毕业生在校期间培养的专业学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针对起薪调查显示,人们普遍选择的起薪段在5001元至8000元之间,占总比例的73.2%。其中选择6001~7000元的人数最多,占30.1%。在6001~7000元的起薪值之间,本科为“985”院校的学生占此类薪资人数的60.1%,其次是普通一本,占到16.7%;“211”非“985”院校和普通二本院校比例分别为13.9%和9.3%。如图1所示。

(2)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对起薪的影响。根据表2和表3可知,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与起薪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两个学位类型与起薪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表4说明在不同的起薪范围取值内,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差异存在显著性。众所周知,专业硕士研究生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培养,学术硕士研究生则偏重理论和研究。由图2可知,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在起薪段为6001~7000元之间的最多。但专业硕士排在第二位的起薪段为5001~6000元,学术硕士则是7001~8000元之间。总体来看,学术硕士的平均起薪为6566.67元,而专业硕士的起薪为6380.48元,比学术硕士的起薪少186.19元。

(3)教学培养对起薪的影响。由表2可知,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P值均小于0.05,表现为显著。尤其是导师教学水平的P值小于0.01,更加直观地说明硕士研究生起薪受导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越高,培养出来学生的自身能力和自信心越强,致使起薪值越高。由于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突出,学生在培养环节上更加容易得到锻炼。因为导师的科研水平高,所承担的项目课题的数量以及质量增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项目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故硕士研究生起薪随着导师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表3 学术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和起薪进行t检验

(4)读研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对起薪的影响。由表2可知,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对硕士研究生起薪的影响并不显著。调查显示,大多数理工科学生没有发表科研论文和专利的经历。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论文和专利可以作为加分项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但是由于现在除了将来继续深造或者进科研院所的同学外,大部分硕士研究生为职业导向的就业,毕业后很难再从事自己的领域研究。但根据表2显示的结果可知,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拥有专利情况的p值为0.048,小于0.05,表现为显著,所对应的系数为正,说明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的拥有的专利与起薪程正相关,拥有的专利越多说明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越强,相应得到的起薪就越高。

表4 学术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和起薪卡方检验

图1 起薪在6001~7000元之间本科院校分布情况

图2 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与起薪的分布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硕士研究生起薪高低与其本科阶段学校层次和研究生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成正相关。高校的办学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受本科学校或者第一学历的影响,很多招聘者也会根据本科学校层次来进行员工的筛选。学校层次和办学水平相对越高,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对研究生的培养就越好,更容易找到和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因此更容易拿到高薪。以至于有的招聘单位将本科学校的层次作为进入其单位的门槛,导致很多普通本科院校以及地方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经过研究生期间的努力和锻炼,还是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从而影响了其毕业起薪收入。

(2)硕士研究生起薪与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正相关关系,与导师的敬业程度相关性不显著。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对硕士研究生起薪的影响很大。导师是研究生的直接培养者,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越高,所培养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就会越强,动手实践能力会更强。导师的指导更多体现在科研的引领,而不是对学生的事无巨细的指挥和约束,故导师的敬业程度对硕士研究生起薪的相关性不显著。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科研方面(科研包括实验),科研和教学水平高的导师除了拥有丰富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外,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机会提供给硕士研究生来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将来的就业能力。这些锻炼使得硕士研究生比较容易应聘到科学技术要求高且薪资待遇好的职位,从而更容易获得高的起薪。

(3)硕士研究生起薪与发表专利数量成正相关,与发表论文数量和高校学术氛围相关性不显著。硕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高校学术氛围对起薪影响不显著仅适用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起薪现状。原因在于本研究对硕士毕业生的起薪调查,其工作的行业产业部门颇多。对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而言,拥有专利比拥有论文更容易体现其专业水平。拥有专利表明研究生对所发明专利的领域有更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也体现出对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理工科的论文虽然也体现了研究生在自己领域的建树,但其目的在于知识的传播和分享。相对于专利发明来说,不能直接体现出硕士研究生的技术水平。拥有发明专利,使得招聘企业更加注重应聘者的潜力和价值,同时也是硕士研究生在科研阶段科研能力的最大体现。

(4)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对起薪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起薪段,两种学位类型所占比例存在差异。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分为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注重的是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而学术型硕士则偏重理论和研究。两者在培养环节、培养目标等方面各自均有所侧重。对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方面更偏重于科研实践。之所以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起薪与其学位类型没有显著性的相关,是因为无论是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理工科领域内对科研实践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唯一的区别是由于理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环节偏重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使得两者在就业时所获得的起薪存在微小差异。

2.建议

(1)招聘者应淡化高校层次,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高校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组织,办学层次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培养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招聘单位应该正视这一差异现象,在招聘硕士研究生时,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本科院校,更应该注重学生在硕士期间所锻炼出来的各项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同时招聘单位也应注重发掘学生的工作能力,使硕士研究生在就职以后能更快速地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减少单位在硕士研究生入职后为其培训花费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2)高校应采取学科内联合培养,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之外,应更多地去接触本学科领域的实践。由于导师学术水平差异,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有所不同。针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采用领域内多导师联合培养,以自己的导师为主导师,其他导师为副导师进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导师的项目、课题进行锻炼和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使高校培养出科研能力优秀,实践能力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3)鼓励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发明专利,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理工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侧重。高校应该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能力方面不断增强,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专利数量与起薪有显著性相关的情况,高校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提供除在校学习研究外的其他科研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为去企业实习锻炼的同学提供服务平台,使学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在拓宽学生创新实践视野和能力的基础上同时也针对学生专业实现其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间的“无缝”对接。

(4)硕士研究生应该明确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本次调查显示理工科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起薪水平差异不显著,一方面显示出高校在理工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上只存在微小性差异,但侧面也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对未来目标规划的不明确性。高校在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上已做了相关说明,并且各有侧重。所以硕士研究生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虽然说就业是王道,但也不能以就业形势好的时候学位论文草草完成,尽快毕业;就业形势不好的时候,继续读博士的心理状态对待学业。高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1]FREE R,JENNIFER L B,MARYANNETC.Differences by race and gender in expected starting salaries of bachelor degree recipients in connecticut[J].The Negro Educational Review,2007,589(4):3-4.

[2]GILBREAT K.Starting salaries of college graduates:an analysisof the 1998-2008 era[J].Journalof LegalEconomics,2010,16(2):123-132.

[3]SCOTT J.Survey:starting salaries rising for new college grads[J].Central Penn Business Journal,2012(1):322-334.

[4]ZHANG L.New York does quality matter?Benefits of attending a high-cost,prestigious college.New York:Routledge,2005.

[5]岳昌君.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0(4).

[6]TRIGWELL K,MARTIN E,BENJAMIN J,et al.Scholarship of teaching:amodel[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0,19(2):155-168.

[7]马永霞,高晓英.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的理性分析——基于筛选理论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3(5):52-58.

(实习编辑付鸿飞)

马永霞,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081;何森,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1;施翰,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北京社科基金“基于就业筛选机制的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研究”(编号:12JYB017)

猜你喜欢
学位硕士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导师榜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