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争,徐立君
(烟台市气象局,山东 烟台 26400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的一处错误更改
张 争,徐立君
(烟台市气象局,山东 烟台 264003)
为更好地应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4.3.6条第6款的规定,指出了规范条文说明中关于基础钢筋表面积的计算错误,并根据书中的示意图进行重新计算,得出了新的计算结果。
防雷规范;建筑物;GB50057-2010
因此,基础钢筋的总表面积为上述两项之和,即0.2π+0.6144π=0.8144π=2.56(m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自颁布实施以来,作为防雷设计的一个重要技术依据,对建筑物防雷技术服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深入学习了解《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4.3.6条第6款的规定,通过翻阅相关条文说明,发现书中关于基础钢筋表面积的计算部分有误。并重新计算,给出了正确结果。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146页,关于基础钢筋表面积的计算如下。图1为车间一根柱子基础的结构设计[1]。
书中原文是:“φ10钢筋周长为0.01πm,每根长2m,每根的表面积为0.02πm2,共计2000/200=10根,故φ10钢筋的总表面积为0.2πm2。
Φ12钢筋周长为0.012πm,每根长3.2m,每根的表面积为3.2×0.012=0.0384πm2,共计3200/200=16根,故 φ12钢筋的总表面积为16×0.0384=0.6144πm2。
图1 车间柱子基础的结构设计
仔细查看图1,上面部分的剖面图中,φ12钢筋和φ10钢筋的指向并不明确。从图的下半部分俯视图来看:φ12钢筋应该指的是图中纵向的钢筋,那么φ12钢筋每根的长度应为2m,数量应为 16根;φ10钢筋应该是图中横向的钢筋,那么 φ10钢筋每根的长度应为 3.2m,数量应为10根。
或者,认为 φ12钢筋指的是图中横向的钢筋,那么 φ12钢筋每根的长度应为 3.2m,数量应为10根;φ10钢筋是图中纵向的钢筋,那么φ10钢筋每根的长度应为2m,数量应为16根。
根据以上分析,分别按照两种方法对钢筋的总表面积进行重新计算。
3.1重新计算方法一
认定φ12钢筋为图中纵向,φ10钢筋为图中横向。
Φ12钢筋周长为0.012πm,每根长2m,每根的表面积为2×0.012=0.024πm2,共计16根,故φ12钢筋的总表面积为16×0.024=0.384πm2。
φ10钢筋周长为 0.01πm,每根长 3.2m,每根的表面积为0.032πm2,共计10根,故φ10钢筋的总表面积为0.32πm2。
则两种基础钢筋的总表面积为:0.384πm2+0.32πm2=0.704πm2=2.21 m2。
3.2重新计算方法二
认定φ12钢筋为图中横向,φ10钢筋为图中纵向。
Φ12钢筋周长为0.012πm,每根长3.2m,每根的表面积为3.2×0.012=0.0384πm2,共计10根,故φ12钢筋的总表面积为10×0.0384=0.384πm2。
φ10钢筋周长为0.01πm,每根长2m,每根的表面积为0.02πm2,共计16根,故φ10钢筋的总表面积为0.32πm2。
则两种基础钢筋的总表面积为:0.384πm2+0.32πm2=0.704πm2=2.21m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在防雷技术工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防雷工作者的教科书。翻阅《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3]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多个版本的条文说明,此例题都存在。即这一问题已经存在了多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14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M]. 北京:中国气象局专利事务所,2001: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115.
S429
B
1005-0582(2015)03-0030-02
2015-03-13
张争(1979—),女,汉族,山东莱芜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