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发源
毛泽东给佳县县委题词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文/苗发源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县一级党委的题词,弥足珍贵。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爱,充满了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
1947年10月17日,转战佳县的毛泽东给佳县县委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光辉题词。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县一级党委的题词,弥足珍贵。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爱,充满了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在题词67周年之时,再忆当年情景,仍使人心头潮涌、感慨万千。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奉蒋介石严令,以23万兵力向陕甘宁边区发起重点进攻,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围歼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战军。3月18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转战陕北历程。
8月16日,毛泽东率部来到佳县,先后在佳县的15个村庄生活战斗了100天。期间,8月18日至20日,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一举扭转了陕北战局。大胜之后,毛泽东率部居住佳县朱官寨、神泉堡等村,继续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深入县城及周边的谭家坪、白云山、南河底等村调查视察。
10月17日,毛泽东一行从神泉堡来到佳县县城。当天,城里遇集,狭窄、古老的街道上,人们熙来攘往。毛泽东一行走到县城中心的观音楼附近时,有老乡认出了毛泽东,激动地喊了一声:“毛主席来啦!”一下子,赶集的老乡们从四周围拢过来,竞相目睹毛泽东的风采。毛泽东微笑着向人们招手致意。正在开会的县委书记张俊贤听说毛泽东来到县城,立即宣布休会,带着与会人员跑上了街头,好不容易分开人群,把毛泽东一行迎进了县委大院。
毛泽东就在窑洞前席地而坐,亲切地问:“人民群众的生活怎么样了?”张俊贤回答:“困难是有的,我们现在正想办法解决。”毛泽东说:“经过一场战争,粮食不多了,羊也杀了不少,庄稼也被糟蹋了,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生产啊!”张俊贤表示:“我们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叫群众的生活出一点麻达,而且要搞好土改,抓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全国解放。”毛泽东又问:“全县有多少人参了军?”张俊贤汇报说:“全县共有3000多人参军,还组建了300多人的游击队,攻打榆林时,佳县派出担架300多副,跟随野战军1个多月,临时向前方运粮草等支前工作,随叫随到。”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好!有这样好的老百姓支持我们,解放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当天,佳县县委正在召开战后首次区委书记、区长会议,讨论支前和土改等问题。毛泽东向参加会议的同志们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全国胜利已为时不远,用不了五年,三年就差不多了。”他勉励大家继续搞好土改和支前工作,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会后,张俊贤又陪同毛泽东走上街头,实地查看了战后县城各项工作的恢复情况,并游览了佳县八景之一的香炉寺。
下午,毛泽东一行返回县委机关,张俊贤提议说:“主席,您来一趟不容易,请给我们县委题个词,留个纪念,以便鼓励大家。”毛泽东说:“好,好!”张俊贤随即把县委宣传部的李林森叫到办公室,让准备笔墨纸砚。经过国民党胡宗南部侵犯,县委办公条件很差,一时竟找不到像样的纸张。李林森立即去县上开办的“长源兴”商店买了几尺漂白布,一切准备齐全后,送到毛泽东的住所。
次日早饭后,李林森来到张俊贤办公室,一眼就看到漂白布上竖写着“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左下方落款为“毛泽东”。
毛泽东的光辉题词迅速传遍了全县,连不识字的老百姓也一听就明白了领袖的意思,和毛泽东的心更加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佳县县委更是把毛泽东的题词当成了永远的座右铭,届届相传。
毛泽东从小喜欢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早在青年时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完全投身于工农运动,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深刻地认识到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草《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时,就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而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和若干问题》,则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成熟的标志,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历史观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独创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观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1947年10月,全国的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进攻,毛泽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正是把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浓缩于数尺白布之中,高瞻远瞩地告诫佳县县委及所有党组织,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后,共产党绝不能欺压劳动人民,共产党人除了为劳动人民谋取最大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是要当官做老爷,而是要做劳动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实践已证明,能否“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佳县地瘠民贫,经济落后。民国年间,反动军阀、地主豪绅变本加厉,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压迫愈深,反抗愈烈。早在1924年,佳县就有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县内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从此,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县委组建了抗日河防游击队,坚守百余里河防阵地,使日寇铁蹄未能踏过黄河半步,为保卫家乡、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粗略统计,1933年至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先后有8千余名青壮年参加了人民军队,2000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近2000人、上千副担架随军服务,6万多人参加支前,提供2万多头牲口搞运输,妇女做军鞋158000多双,有力支援了全国的解放。
毛泽东率部转战佳县期间,佳县劳苦大众更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支援前线。当时全县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位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毛泽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光辉题词,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佳县广大劳动人民深切地感到了毛泽东的一往情深,把毛泽东的题词铭记在心。
毛泽东转战佳县期间,事无巨细,时刻想着劳动人民,一心为了劳动人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佳县人代代相传,耳熟能详。
毛泽东在陕北
沙家店战役结束不久,毛泽东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准备与敌人再次大战,更大规模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加速西北解放进程。他把县委书记张俊贤找来,和周恩来一起询问。周恩来问:“再打一仗,坚持一个星期到10天,粮食够不够用?”张俊贤回答:“我们在通秦寨和车会还有两仓粮食,老百姓家里还可以动员一些,全县还有一万多只羊,如果把这些粮食和羊吃光了,还有两千多头驴和牛,也可以杀了吃,说什么我们也一定要把战争支持下来。”听到要杀驴和牛的时候,毛泽东严肃地说:“把驴和牛杀了,明年老百姓耕地怎么办?”张俊贤坚决地答道:“解放前,我们穷人哪有什么驴和牛,种地全凭一把老镢头,请主席和副主席放心,只要能把蒋胡匪军消灭了,佳县人民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用老镢头把明年的生产搞好。”毛泽东听后,被佳县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支援革命战争的奉献精神感动了,他一再叮咛,部队再困难也不能杀一头驴一头牛。
毛泽东在朱官寨居住期间,有一个叫朱文军的村民得病多时难以治愈,家里人病急乱投医,大清早求神、半夜里叫魂,瞎折腾一番,病一丝也不见好转,朱文军的老母愁得整天以泪洗面。毛泽东知道后,不但派医生治好了朱文军的病,还给他家送去了粮食和籽种,帮助他家种上了麦子。这件事情感动了朱官寨全村的人。九支队(中央机关代号)在朱官寨村给多少穷人治过病、送过粮,当时谁也没有统计,但仅干部、战士帮助老百姓种冬麦就有400多亩。
毛泽东在神泉堡住下没多久,天降早霜,庄稼未成熟就被冻死了。毛泽东亲自上山查看灾情,指导九支队的干部战士帮助农民抢收庄稼,还把灶上省下来的3斗9升麦子送给19户没有麦种的军属和贫下中农,先后派出100多名干部战士、几十匹战马帮助农民种冬麦。很快一首民谣又在县内传唱开来:
红天红地红霞飞,
咱神泉来了九支队。
多少代来多少辈,
没见过这样的好军队。
刚放下背包就担水,
天不明又去把庄稼背。
忙让亲人炕上坐,
热汤热水喝一杯。
扯烂衣襟留不住,
又上场院把连枷挥。
担上筐筐红枣表心意,
几回回送去又送回。
要问这支军队为啥这样好?
“训令”字字放光辉。
要问这支军队为啥这样好?
毛主席亲自来指挥。
毛泽东走到哪里,他关怀劳动人民的故事就在哪里流传。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者,也是带头践行者。
67年过去了,毛泽东给佳县县委的光辉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仍然日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