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产业园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2015-08-23 10:19张维平
当代陕西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苹果

文/李 杰 张维平

千阳产业园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文/李 杰 张维平

招商选资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土地流转就地务工使农民获得“双薪”收入,一个个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引领千阳农业突破小农经营困局,实现了农业快速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千阳县柳家塬村民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分拣乳瓜

2014年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千阳广袤的田野上,苹果园、蔬菜园、果桑园、奶牛场散布着一群群忙着摘苹果、收蔬菜、储饲料、耕作土地的农民。组织干活的是企业经理和农业技术员,农民干活只管挣工资,不用考虑生产投资和经营风险,而且机械多、效率快,各项工作快速推进,这是对千阳农业产业园最直观的印象。

近年来,千阳县以工业化理念、项目化手段推进农业发展,成功引进农业企业58个,创办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17个,引领千阳农业突破小农经营困局,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农业快速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多元化投资 农业生产模式转变

家庭分散经营的农业模式长期受小规模、小投入、低产出、外出务工等因素困扰,谁来种地、怎样发展现代农业成了各方积极探索的话题。

针对耕地分户承包实际,千阳县引导群众流转土地5.5万亩,预留产业发展地15万亩,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招商创办农业产业园,借力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诸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成功破解了小农经营不敢、不会、不懂以及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等诸多瓶颈问题。

近年来,先后招商陕西海升、陕西华圣、中加合资枫丹百丽、宝鸡隆丰泰等产业化龙头企业58户,建起了1000亩葡萄采摘园、6500亩矮砧苹果示范园、3100亩蔬菜基地、5000亩现代化桑果基地等高标准农业产业园区17个,耕作面积达4.7万亩,其中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4个,成为宝鸡市唯一拥有三个省级农业园区的山区县。

农业园完全采用企业化经营模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高效发展之路,打破了长期以来家庭经营的小农发展模式,也让群众见识了什么是现代化高效农业。镇村组织带领全县农业积极向园区靠拢,搭车龙头企业的品种、技术和营销渠道,积极发展高效农业。

产业大户、回乡创业人员率先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82个,联系会员5700多人,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大户”模式,发展苹果、蔬菜、果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仅海升苹果产业园就吸纳产业大户72户、加盟建园3840亩,带动周边镇村新建矮砧苹果1.3万亩。合作组织累计培育产业大户353个、家庭农场15个,年销售农副产品8048万吨,会员人均收入达到5.6万元。

目前,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四股力量逐步成为千阳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通过政策、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共同推动全县发展矮砧苹果8.1万亩,蔬菜6.85万亩(其中设施菜5600亩),奶牛存栏4.2万头、奶山羊5.5万头,蚕桑2.7万亩,核桃13.08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基地和全省奶畜标准化养殖示范县。

科技化增效 农业发展水平提升

传统农业靠经验,现代农业靠科技。千阳人铭记这条法则,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打造领军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走进千阳农业产业园,常有外国专家考察指导、西农教授教农民的场面,而那些苹果靠着支架长,奶牛腿上戴计步仪,水肥顺着管道滴,电子仪器监控作物长势等稀罕事更是数不胜数,带来的效益也令人叹为观止。千湖农业园用奶畜粪便种植双孢蘑菇,创下亩收入12万元的农业生产新纪录。聚鑫、鸿福瓜果合作社借鉴园区作务技术,带领300多户群众推行瓜果菜轮作模式,每亩地年创收1.3万元。海升苹果园区成功实现“当年栽树见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的发展速度,2012年培植的2万多亩果树,去年达到2500公斤。

千阳农业产业园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相关产业的教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基地。海升、大地丰泰、华圣三家矮砧苹果产业园长期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展合作。海升公司研究生技术团队创造了中国苹果国际新技术“九项之最”,为全国苹果矮砧栽培创立了技术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多项苹果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千阳试验推广。西农教授李丙智认为,千阳苹果提早接轨国际技术,全国苹果转型为矮砧集约化栽培后,都要来千阳买苗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园区建设中,千阳县创办农民“田间大学”,外国专家、西农教授、县内农技专家“手把手”培训农民,积极为现代高效农业培训一流的产业工人,把农业科技落实到生产环节。近年来,培训农民3.2万人次、苹果能手3500人次,400多名农民拿上了农民技术等级证书,带动全县推广新产品70多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8个,荣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4个,申请国家专利3项,6项农产品获“后稷金像奖”,创造了矮砧密植苹果、奶牛标准化饲养两项“千阳模式”,被全国苹果产业协会和省农业厅大力推广。

职业化农民 农民增收渠道拓展

把土地流转给园区发展高效农业,对农民增收究竟有多大影响,是各界关注的话题。

千阳县创建农业园区时,把农民增收和园区长远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考虑,对投资园区的龙头企业实力、前景、项目等做了明确限定和充分论证,从源头上杜绝了短期行为。目前,招商的海升、华圣、鲁桑源等公司都是行业领军企业。各村流转土地按当地小麦最高产量500-600斤计算租金,农民可以收实物,也可按当年国家优质小麦收购价折算现金,有效预防了物价上涨因素。

农业产业园的快速发展,给千阳农民创造了大量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过去离乡背土的打工农民,如今在技术员和企业经理的组织下,在园区一边学习新技术,一边干着他们熟悉的农活,每天挣回五六十元工资,再不用考虑投资风险和销售难等问题。锦泰蔬菜产业园300多农民还与园区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每人负责一个蔬菜大棚的耕种和管理,按出菜量挣着底薪加绩效的双份收入。海升苹果园随季节变化提供了200-500个用工岗位。目前,全县有5000多名农民就近到农业园区打工创收,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多元,成了拥有地租、打工两项收入的“双薪农民”。

园区打工农民柳亚军介绍说:“不投资每亩地还净落600斤小麦,是自己耕作收益的2倍多,家门口当农业工人,轻松又顾家。”打工农民赵文强在园区打工过程中,学会了矮砧苹果作务技术,经常被周边村组请去讲授果树管理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工人的出现,逐步打破了城乡界限,让广大农民很现实地看到了农村发展前景,积极转变增收理念,自愿流转土地,告别小农经济,全县4万多农民进城务工创收,2.5万农民从事运输、餐饮、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千阳成了周边最大的运输大县、工艺品产业大县,农业产业园也成了重要的乡村旅游参观体验景点。近三年,千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20.8%的平均增长速度,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长期。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92元,同比增长33.6%。农家书屋、广场文体活动等先进文化不断融入农村社会,进城购房、教育、养老成了千阳农民的新生活,县城人口两年增长1万多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苹果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