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卫朝 王丽洁 徐德凯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8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体现着高校教学水平、教师团队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课程是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学生技能直接相关。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企业,以企业生产中的零件为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改革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教育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 “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为“能力”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注重应用技能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大幅增加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训环节,加强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大技能的核心地位,即:数控机床编程及零件加工技能、CAD/CAM软件工程应用技能、数控设备技术管理技能,三大技能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而且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充分体现了数控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三大技能之间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以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三大技能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图:
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课程的开设,与三大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三大技能是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相关各主要实践环节的基础和主线。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逐步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专业认证体系,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实施《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双证课程”,就是将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控操作中级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溶入日常教学活动及课程考核中,在完成《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课程学习时,同时获得数控操作中级工职业资格。
数控专业是我院的品牌专业,为保证教学效果,我校通过培训、进修、外出学习、与企业交流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比例,从根本上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建成了CAD/CAM机房、数控实训室和机电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为数控专业实施多层次特色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软件仿真-教学型机床加工-生产型机床加工)提供了保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为满足教学进程中不同阶段实践教学需要,我们还以本校的实训中心为依托,建立了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基本上达到了短期实训在校,生产实习在企业的模式,保证了实习实训效果。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强,我们认为,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注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制定了本专业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专业实践六部分教学环节。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讲练结合型教学。课程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重点在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师讲清实验内容后便布置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2)项目式教学模式。生产一线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师生互动性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本专业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设计采取此教学模式。
3)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加工录像、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加工软件等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特别是虚拟仿真加工软件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学校数控机床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不仅可以学习G代码编程,而且还能熟悉多种数控系统的操作,提高了学习兴趣。
4)网上答疑。由承担该课程的相关教师给学生提供电子信箱,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答疑。
5)现场教室,讲解、操作、提高同步进行。在实训中心,教师讲解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操作过程。学生在生产环境中不仅进行了综合性的技术训练,也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6)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
7)充分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按“基本理论-仿真、模拟训练-操作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与考证-生产实践”的思路设计教学环节。本专业的老师均具有双师型资格,完全胜任教学中的任一环节。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做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结合。同时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师的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精品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
《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措施有:引进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鼓励专业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及下企业锻炼,实行专业带头人及教授、副教授聘任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授课及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等。本课程基本教学队伍8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一线教学骨干队伍,后续专业发展潜力较大。课程组的教师多次获得校、省级的奖励与荣誉。
精品课程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生产结合,紧密把握数控行业的发展前沿,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内容的结合,将本课程建设成示范性课程。
[1]陈艳.毒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
[2]于艳新.工学结合数控专业精品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2014(7):82.
[3]董霖,周利平,尹洋.数控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67-68.
[4]周建平.精品课程“数控技术”建设过程中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