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风投大咖看创业热潮

2015-08-21 18:43万佳欢温天一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李开复创业者

万佳欢+温天一

8月11日,北京中关村大街“3W”咖啡馆内的年轻人。旁边墙上所挂的照片是著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摄影/本刊记者 董洁旭

几年前,李开复曾在一封给年轻人的信中建议,大学生应该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因为对于单独创业来说,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准备好。 “信的主旨就是:‘不要去创业开公司,这太难了,创业的路上有狼。2015年7月30日,他在《华尔街日报》和F.ounders共同主办的Converge大会上说。

而如今,面对急速升温的中国创业热潮和连续多个“最难就业季”,很多大学生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从书店的畅销书区域买来《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希望自己创办出下一个阿里巴巴、百度或小米。

在这样一股热潮中,中国最活跃的风险投资者们成为能够决定创业者们命运的关键人物。最近,这批投资人在力争发掘出“中国马克·扎克伯格”的同时,也常常说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当创业成为“全民运动”

2013年秋天,由于罹患癌症,李开复离开了创新工场的“最前线”,将近1年半之后才病愈,“重出江湖”。

而恰恰在这段时间里,互联网行业变化之快令人咋舌。除了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商业模式和商业趋势纷纷涌现之外,创新和创业行为更得到了来自中国官方的鼓励,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热潮。

现在,李开复发现“到处都是连续创业者”(注:指有多次创业经验的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慢慢变得跟硅谷一样好”, 而更年轻的初次创业者也在不断增加。这一场景跟2009年相比完全不同——那一年,他刚开始创办创新工场,很多VC给创业者的融资条款还十分苛刻,中国也很少有连续创业者。

“中国的年轻人证明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他在Converge大会上说。在过去6年里,创新工场在中美两地总共投资了近200个项目。虽然数量不少,但李开复认为,这离“大众创业”仍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大众创业正在成为一股风潮,很多媒体甚至打出了“全民创业”的标题。很多人指出,在鼓励创业的环境下,投资人、创业者变成了一种“集体行动”。

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图/受访者提供

“现在是钱多人傻。”7月,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在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演讲里说。他指出,2007年创业板推出以后,中国的VC投资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现在,包括他的家乡——安徽省的一个的四级城市在内,各级地方政府都有政府主导下的VC投资的基金。

阎焱一直在给“全民创业”的提法“泼冷水”。“其实创业一定是一个社会中间少数人的事,而且它应该只适合于少数人。如果是全民创业,一定是社会在它的功能上有所欠缺。”阎焱说。

阎焱拥有20多年投资经历,曾位列《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创业投资人榜首。他参与过投资过的企业包括完美世界、环球雅思、凡客、分众传媒、百度、阿里巴巴、巨人网络等公司,而2004 年,软银赛富投资盛大网络成为中国投资行业最经典的案例。当时,盛大正处于投资者撤资风波和韩国Actoz 公司的私服纠纷之中,而阎焱坚持投资4000万美元,因为在盛大之前,全世界尚无一家在线游戏公司上市,“它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2年后,软银赛富从盛大身上获益5.5 亿美元,回报高达15倍。

在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阎焱还形容目前“放高利贷的改叫P2P,乞讨改叫众筹,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此外,“做耳机的穿戴设备,看场子收保护费的叫平台战略,搅局的叫颠覆性创新,借钱给靠谱的朋友叫天使投资,给不靠谱的投资叫风险投资。”

在阎焱看来,当创业成了一种“时尚”和“运动”,多数人都急功近利把创业当成了投机行为。他甚至把现在的VC、创业与大跃进、文革相比——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运动“基本上都会导致一个灾难性后果”。

“一窝蜂做手机,用小学的知识就可以肯定这个结果不是很好的。小学的时候老师说,过桥的时候大家不要齐步走,因为那个时候容易发生共振,桥容易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来了,但是风来的时候,猪也真的飞了,有些是飞了,但是有人连裤衩都被风吹掉了,变成裸体了,”他说,“从时下来看,创业的动机大多是源自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

与其说是“创业泡沫”,不如说是“鱼龙混杂”

“现在有人经常开玩笑说,现在中国投资界的都是‘人傻钱多,其实也不无道理,”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的确,与上一代创业人相比,现在的创业者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和时代:门槛偏低,入门容易,传媒资讯更为发达,有很多渠道都可以找到投资人;另一方面,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快速,钱也比过去多得多。

但对于大家现在说的“互联网泡沫”,熊晓鸽认为夸张的成分比较多。“任何产业一旦开始蓬勃发展,就会产生鱼龙混杂的情况。”

7月29日,几个年轻的“明星创业者” 纷纷被网友拉下“神坛”。其中一个被称为“哈佛都教授”的云视链创始人金证济苍被网友证实并不是哈佛学生,他的公司Venvy云视链也无法在哈佛iLab孵化器网页上查到,而他网站上的“合伙人”图片均来自于国外网站。

此前,22岁的金证济苍称自己在大四时从哈佛大学休学,他的项目天使轮估值达到6亿元人民币。2015年2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发起倡议,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

“任何时代都有造假,但商业是否成功与学历并无必然关系。” 熊晓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上,有多少企业像流星一样,哗地一下出现,又迅速地隐匿在夜空中。任何一家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不在于炒得有多热,最重要的一定是你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短时期内的虚假炒作也许会赢得暂时的眼球关注,但一定不会持久。”

李开复认为,从大方向来看,中国的“创业泡沫”还无从谈起——技术、互联网、社交、物联网、共享经济等领域现还远远没有“到顶”或“过热”,反而“整个业界都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状态”。他预计,5年后,全世界可联网的设备数量将会从目前的60 亿上涨到 400 亿,人类社会创造的经济价值至少会超过过去 10 年、20 年的总和。“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所谓的过热现象当然是不存在的。”他说。

在熊晓鸽接触到的“90后”创业者里,既有“靠谱”的,也有“奇葩”的,两者数量都相当巨大。“但我们认为,来找我们融资的创业者,‘来的都是客。”熊晓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对于每一个年轻创业者的创意和理念,我们都会认真地倾听,然后针对他的团队、设计、以往的业绩,去做一个客观详尽的调查与判断。”

他当然不希望‘人傻钱多然后被骗的状况发生,但事实上,很多年轻人的想法最初看上去显得非常可笑、非常奇葩,而经过倾听、调查与分析之后,他常常觉得那些原来“不靠谱”的看上去“还很有一点道理”。到目前为止,IDG的“90后”创业基金已经投资了20余家“90后”以及“85后”的创业团队。

在基金投资管理方面,熊晓鸽一直“无比坚定”地相信“二八定律”——现在所投的10个项目中,保证有2个以上的项目大获成功,就能保证整个基金获得满意回报。他认为,无论是互联网创业热的当下,还是在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创业失败都是正常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失败的才是大多数。

“创业者都是聪明人,聪明人点子很多,点子多了以后就不专注,” 李开复说。他曾举例说明过一些创业项目失败的原因:有的项目点子太多,公司50个人做了80多个产品,最后精力分散而导致失败。在他看来,常见的失败原因还包括过于注重技术、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以及几个创始人后期因为价值观、股份或职责引发的矛盾等等。

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场一直在期待自己投资孵化出一些顶尖“独角兽”公司——即1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是否具有“独角兽”的潜力也是他们的投资标准。但李开复坦言,“独角兽”是小概率事件。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从工厂下岗的蓝领,能创立“独角兽”的概率太小,”7月22日,他在“寻找中国创客”主题论坛上说,“我们的投资标准是希望我们投的公司里有5%到10%能成为独角兽。”

但另一方面,李开复也认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所有的行业都能承载它当前被赋予的估值。这几年,创业公司的估值一路走高。“当年美图在看图和修图两个领域都做到了第一,估值只有1000万美元。”云游控股首席执行官汪东风今年5月接受关注互联网创业的科技博客“36氪”采访时说,“但是去年(2014年)一年时间,3亿美元、6亿美元、20亿美元。A轮Closed的第二天,环球老虎基金就要进来,估值翻一番。”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现在不仅要开出更高的价钱,作出决策的速度也要越来越快。

“如果我们把目光缩小到具体的某个行业,在当下的某些细分领域,由于中国的投资人爱跟风,所谓的‘泡沫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李开复说。

投什么?

虽然阎焱认为“年轻人中间喊口号的比较多,真正坚持下来的比较少”,但目前,年轻创业者正在成为一些投资人的重点关注对象。熊晓鸽经常对年轻创业者们引用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2014年,熊晓鸽所在的 IDG资本正式启动了“IDG90后基金”项目,主要对“90后”以及“85后”年龄阶层的创业者们进行针对性投资,整体规模高达1亿元人民币。

今年,熊晓鸽仍然对这个创业群体抱有期待。IDG资本不仅继续举办了“IDG校园创业大赛”,还扩大规模,将平台从国内高校拓展延伸到美国名校,企图在众多“海龟”人群中挖掘出合格的创业人才。

事实上,IDG资本几乎是业界最早、并且最为热衷关注中国年轻一代消费与创业群体的大牌投资公司。他们投资过的年纪最小的创业者是一个16岁开始创业的越南年轻人。在中国,早在启动“90后基金”之前,IDG资本就已经投资了为数不少的“90后”创业者,其中包括目前正炙手可热的哔哩哔哩弹幕网创始人徐逸、“一起唱”APP创始人尹桑以及曾在网络上掀起“改头像”热潮的“脸萌”软件发明者郭列。

在这些90后创业成功的项目中,“脸萌”的成功让熊晓鸽印象深刻。这个app第一个星期就吸引了3000万用户。“我们当年投资百度、腾讯时,一开始全中国的用户还不到2000万。”熊晓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

之所以看好90后创业者,IDG团队有自己的判断。2年前,IDG资本针对“90后”的生活、消费形态做过一份详实细致的调查报告。熊晓鸽说,“90后”年轻人的爱好习惯、做事情与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与人们之前所了解的有所不同。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影响与改变了90后,他们的沟通方式、学习方式与娱乐方式都与移动互联网行业息息相关。”熊晓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李开复也发现,从2009年创办创新工场到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完全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这与我们很不一样。”他在Converge大会上说。

虽然连续创业者成功概率更大,但李开复并不想错过更年轻的创业者。对他而言,这个群体存在自己的问题:基数太大,很分散,需要投资者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今年,他跟另外两位投资人徐小平、蔡文胜合作了创业“群英会”,用“培训+投资”的方式培养创业者,也可以对年轻创业者做一个比较大的海量的筛选和判断。如果有一方领投某个项目,另外两家会自动跟投。这样,每家公司虽少占份额,但能够覆盖多一些的优秀项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投资人不再会像以前一样,“而是会广泛撒网,从不同的、多重的领域,挑选出真正有意思、新鲜的创意。”熊晓鸽说。

然而究竟哪些 “90后”创业者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来说很难断定,我们只能用‘哪个成长比较快来形容,”熊晓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这些项目中还没有哪一个真正地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李开复看来,拼车、部分上门的 O2O 服务是目前资本过渡追逐的行业——虽然他并不否认这类服务的价值,而且也相信这些细分领域最终会有一个赢家胜出,但投资人的扎堆进入会导致进去晚和眼光不好的投资人失败。

过去6年时间里,创新工场发掘出的产品包括家用机器人、可以指导用户如何弹奏的钢琴、分享糗事的在线笑话平台等等。而如今,李开复更感兴趣的领域是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智能硬件,以及在国内能够快速得到用户的微电影和视频产品——他认为,后者在中国的发展“能够超越西方”。此外,他还看好发展共享经济和O2O,也会再继续关注在线教育领域。

猜你喜欢
李开复创业者
人道酬诚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将成功概率提升至99%
李开复:骂并信任着
“病变”的李开复
李开复:向死而生,补修爱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