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研究

2015-08-21 07:43:36温曲英曾美文田雪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依从性

温曲英 曾美文 田雪艺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惠州 516001

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关键就在于血糖的控制,而要想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除了要定期实施血糖监测和利用降血糖药物来控制外,同时还需加强饮食方面的管控[1-2]。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均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增强患者血糖自我控制的意识,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轻疾病对于母婴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也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我院近年来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了品管圈活动,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成立品管圈小组、明确活动主体、调查现状与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对策制定和实施等,从应用结果来看,所获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有30例患者为初产妇,15例患者为经产妇,年龄20~40岁,孕周28~42周,所选研究对象均无内科并发症,且入院以后每天进行血糖的监测,孕期末利用胰岛素进行血糖的控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妊娠前已确诊是糖尿病;(2)孕期出现多尿、多饮以及多食,体重下降或者不升,伴血糖显著升高;妊娠20周前患者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3)OGTT四项数值中超过两项达到或者超过标准值;(4)50gGCT血糖值超过 11.1mmol/L,且空腹血糖超过5.8mmol/L;(5)妊娠期糖耐量减低或者受损。

1.2 方法

1.2.1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成立和活动主题的明确 采取自愿自发的形式来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其中圈员共12名,圈长和辅导员分别为1名,根据PDCA步骤来实施活动过程,所有全院按照上级政策、圈能力、重要性以及迫切性来实施评分[3-4],决定把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和妊娠结局作为本次研究品管圈活动主题。

1.2.2 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 借助于自制调查表对所选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在活动前由圈长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低和阴道分娩认识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询问责任护士和产妇,了解原因以后,和全体全体实施讨论、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经分析发现导致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低下和阴道分娩认识性差的原因有文化程度、患者自身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水平、经济状况、社会支持、进餐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护士自身健康教育工作未做到位等。品管圈活动由护士长进行指导以及监督,每周实施两次圈内活动,若在实施期间出现新问题,则再次实施小组会议进行分析和讨论,且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华子你和饮食依从性的目的。

1.2.3 品管圈活动改进目标的设定 (1)经护理方式的改进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2)经活动过程中护理管理的强化,使护士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得到提高,且构建良好护理氛围。

1.2.4 对策的拟定和实施 基于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后,结合对策的圈能力、可行性以及经济性实施评分,本研究所拟定的对策以及其实施主要如下:(1)增强护士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关知识纳入到科室学习计划中,根据计划来组织学习,同时邀请专业的营养师对所有圈员实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方面的要点。(2)对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首先将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讲解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听,强调在孕期若血糖和饮食未控制好,很容易使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低血糖。对此,在品管圈活动中,应坚持按照医嘱进行饮食,加强血糖的监测,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且有效地饮食指导,从而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入院以后将正确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其和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详细地讲解给患者听,及时实施健康教育,若患者血糖值发生异常,应及时询问患者前次进餐情况,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原因,且予以相应的指导,对于严格按照医嘱饮食的患者应予以相应的鼓励,以此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实施同伴教育,定期将饮食依从性好的患者组织起来,将其自身的体会以及心得讲解给其他患者。此外,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当患者入院时应对每一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发放本院所自制疾病有关知识调查表,对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实施评估,结合患者所欠缺的知识点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强化流程管理。由全体圈员就以往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工作流程进行探讨,发现不妥之处和所存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制定更为完善的饮食指导工作流程,即医嘱指导患者饮食→核对好医嘱以后,转抄于治疗护理本上→进行口头讲解,实施健康教育,并发放进餐时间表,予以针对性地饮食指导→按照进餐时间合理安排食用事物,且做好记录和交接工作。(4)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安排饮食时间;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口头讲解合理饮食的时间对疾病的影响,同时还要制定合理饮食时间表,可借助于饮食指导提示卡的制作来提醒患者,使患者可按照要求进餐和饮食。各班次应增强交接班,交接班人员应及时反馈健康指导的具体情况,按照要求嘱咐患者进餐。(5)争取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支持,家庭成员除了为患者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外,同时还应予以其情感慰藉,在精神上予以安慰,让患者可切实感受到体贴、鼓励、关心以及支持,以此使其精神振奋,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继而进一步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此外,每实现一个目标以后,应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予以其鼓励,强化患者自我效能。

1.3 评判方法和观察指标

借助于张萍所设计的饮食治疗法依从情况调查问卷分别在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实施调查分析[5]。该问卷一共有20个条目,根据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完全不符合以及基本不符合各赋值1~4分,所获总分越高则表明患者饮食依从性越高,总分≥60分则表示依从性,分数为48~59分之间则表示依从性中等,低于48分则表示依从性差。本次所用问卷表信效度较好。借助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的测评,同时观察分娩情况和纯母乳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分娩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如表1所示,表1中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相对于未应用品管圈活动,在应用了品管圈活动以后,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SAS以及SDS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38例实施阴道分娩,所占比例为84.4%,有7例患者实施剖宫产,所占比例15.6%,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8,P<0.05)。同时产后42d有40例患者实施纯母乳喂养,其纯母乳喂养率为88.9%,由此可见,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

表1 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饮食依从性、SAS和SDS评分比较(± s)

表1 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饮食依从性、SAS和SDS评分比较(± s)

应用前 45 39.05±14.55 39.89±3.50 37.81±3.39应用后 45 58.70±8.55 36.94±4.04 35.74±3.49 t 7.81 3.70 2.85 P<0.05 <0.05 <0.05

3 讨论

3.1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分析

妊娠期的糖尿病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为妊娠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即糖尿病合并妊娠,第二种为妊娠之前糖代谢正常或者存在潜在糖耐量下降,于妊娠期才出现或者确诊的糖尿病,即妊娠期糖尿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妊娠期存在三多症状,即多尿、多饮以及多食,或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且反复发作,本次妊娠合并羊水过多或者巨大胎儿[6-7]。

3.2 品管圈活动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

品管圈是由互补、相同或者相近工作场所的人自动自发组成为数人为一圈的一个小圈团体,经全体合作以及集思广益,根据一定活动程序来解决文化、工作现场以及管理等方面所存问题以及课题,这种品管形式较活波,其活动内容主要包含有组圈、明确活动主题与制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现状调查和收集数据、整理所收集的数据、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审批、对策实施和检讨、效果确认等[8-9]。该活动所具有的一个最大优势就在于每一位圈员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以此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在整个活动期间,所有圈员均参与主题明确、原因分析、对策制定以及实施等工作中,根据原因的分析,结合医院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且保证所制定的对策得以落实到位[10-11]。品管圈活动的出发点为人权的尊重,鼓励圈员、患者以及家属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于工作中和活动中实现自身所具价值,使其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属于一种经集体智慧与力量实施的工作效率改进程序,主要针对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对其实施综合性评估,且解决问题,对护理工作中的细节提出相应的意见以及建议,以此提升护理水平以及质量[12-13]。品管活动不仅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及理论知识,同时也满足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就品管圈活动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方法以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在应用了品管圈活动以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SDS、SAS评分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且阴道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也明显上升。品管圈活动所强调的是整个集体的智慧,在活动中每一位圈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品管圈活动中,对护士实施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培训,经品管圈有关知识的学习、明确分工以及定期召开相应的圈会等,使圈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责任感等均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此外,品管圈活动还便于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在活动中,全面且系统地进行流程管理,不仅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同时还可便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流程管理主要是针对不便于患者的各环节,将这些环节打破或者缩减,重新构建高效且完整的新护理服务流程,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标准化,以便于在全部科室于同一问题上均可采用该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经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流程的制定,且严格按照该流程来实施工作,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自身病情实际情况和医院具体情况,明确品管圈活动主题,设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予以实施,可使患者饮食依从性、SDS、SAS评分以及妊娠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

3.3 所存问题和相关建议

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中,尽管所获效果显著且良好,但是其依旧还存在着个别问题,比如在品管圈活动的认识上还不是很全面和系统;所用工具相对比较单一;在对比分析上比较狭隘;在工具的应用上,年轻圈员明显要比年长圈员好,但是在分析问题上年轻圈员明显不如年长圈员。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品管圈知识的学习以及培训,要想该活动成功开展其关键就在于院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以及理解。对此,在今后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中,医院还需增强品管圈方面的知识学习,善于应用品管圈发现在工作中所存问题,及时实施改进,同时还应合理配对年轻圈员和年长圈员,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继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以及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有效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SDS和SAS评分,提高阴道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同时还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凝聚团队的力量,为临床治疗和优质服务打好基础,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1]韩雪梅,桂茫,夏顺珍,等.品管圈活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2):21-23.

[2]周军,姜秋红,孙巧凤,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普及水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76-78.

[3]何桂华,王坤玉,李莎莎,等.品管圈活动对危重糖尿病患者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7):106-107.

[4]康烁,高俊香,张玥,等.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6):3262-3264.

[5]闫雅凤,卢丽华,郝亚静,等.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知晓率[J].护理学杂志,2014,29(11):65-67.

[6]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348.

[7]张亚芬,杨庆伟,洪潞,等.新型糖尿病社区自我管理方法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40-41.

[8]杨巧玲,黄莹,蒋雨秀,等.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微创手术术前禁饮禁食依从性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4,9(3):367-368.

[9]尤素伟,贾永,崔学静,等.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4):77-79.

[10]张钦钦,童晓丽.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末稍血糖监测缺陷率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6):3267.

[11]周云峰,黄慧群,赵慧华,等.品管圈在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71-72.

[12]刘月英,陈艳梅,李远征,等.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4(4):610-611.

[13]陆美菊.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中的运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4-425.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依从性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