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反季节生产方式下蛋子瘟综合防控技术

2015-08-20 02:59陈光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摘要:鹅蛋子瘟是规模化种鹅生产中一种常发、多发性传染病,该病在反季节生产时表现尤为严重,常给种鹅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要搞好种鹅反季节生产方式下蛋子瘟的有效防控,必须按照家禽传染病的防治原则,结合种鹅蛋子瘟发病特点进行科学防控。同时要针对夏季气候特点,搞好种鹅的饲养管理和水质控制,采取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鹅;蛋子瘟;反季节繁殖;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223-03

鹅蛋子瘟又名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是产蛋种鹅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细菌性传染病,常给种鹅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王永坤等报道,规模化种鹅场母鹅蛋子瘟的发病率平均达19.6%,死亡率达11.4%,病鹅产蛋量平均下降8.1%~10.5%,受精率下降9.7%~27.8%,出雏率下降4.8%;公鹅蛋子瘟的发病率达30.8%,一般无死亡[1]。鹅是季节性繁殖的家禽,我国大部分品种每年10月份开产,次年5月份产蛋结束,6—9月换羽休产。不少地区由于每年夏秋季节没有种蛋和鹅苗供应,严重影响当地成品肉鹅的全年均衡上市。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即开始研究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即如何使种鹅在每年不产蛋的6—9月繁殖产蛋。经30多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反季节繁殖技术日渐成熟,并在生产中逐步应用。由于反季节生产的鹅苗价格比常规繁殖季生产的鹅苗高得多,近年来,中国种鹅反季节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种鹅反季节繁殖时,气温高、湿度大,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繁殖速度快,产蛋种鹅更易感染发病,同时因夏季高温、产蛋应激而引起种鹅抗病力下降等原因,使得蛋子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常规季节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些规模化种鹅场发病率超35%,病死率达80%,严重影响种鹅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搞好种鹅反季节生产方式下蛋子瘟的有效防控,必须把家禽传染病防治原则与蛋子瘟发生与流行的特点相结合,进行科学防控。同时针对夏季气候特点,搞好种鹅的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方能取得实效。

1 种鹅蛋子瘟防控原理

1.1 发生条件

种鹅蛋子瘟发生条件主要有:(1)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蛋子瘟病原大肠杆菌;(2)有适宜蛋子瘟病原大肠杆菌的入侵途径(常见的有生殖道、蛋壳上的气孔等);(3)种鹅对蛋子瘟大肠杆菌抵抗力下降;(4)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种鹅蛋子瘟的发生。

1.2 流行环节

种鹅蛋子瘟发生后,要扩散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鹅群。传染源就是指患病和带菌的种鹅。患病鹅是主要传染来源,不仅在症状明显时期向外界排出大量病原体,有的在潜伏期或恢复期仍能不断排出病原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鹅所经的途径。交配传染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播方式。易感鹅群是蛋子瘟流行的第3个环节。种鹅易感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染病能否流行。良好的饲养管理,及时预防接种,可增强鹅群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反之,若饲养管理不当、免疫接种失败、免疫保护期已过、机体营养不良等,均可使易感性升高。以上3个基本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与流行[2]。要控制蛋子瘟的传播蔓延,必须分别对这3个基本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降低机体易感性。

2 种鹅蛋子瘟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2.1 病原特点

2.1.1 血清型 鹅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王永坤等研究,鹅蛋子瘟大肠杆菌常见的血清型有O141K85、O2K1、O7K1、O14K85、O39 5种[1]。市场上种鹅蛋子瘟灭活疫苗通常是由这5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研制而成,但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极多,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鹅场有可能血清型不同,甚至同一鹅场同一鹅群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因此,疫苗的接种效果要看接种的灭活疫苗中是否包含本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若有则效果好,否则无效。因此,大型规模化种鹅场最好研制自家灭活苗用于蛋子瘟的预防。

2.1.2 抗药性 大肠杆菌对许多抗生素、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均敏感,但也容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长期使用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作为添加剂中的抑菌杀菌药物的鹅场,可能早已存在抗药性。因此,应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从而筛选高效药物用以预防和治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3]。

2.1.3 对环境的抵抗力 蛋子瘟大肠杆菌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中等,在水、糞便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之久。对消毒剂石碳酸和甲酚高度敏感,但黏液和粪便的存在会降低这些消毒剂的效果[4]。因此,对鹅舍、运动场、水浴池等要经常清扫粪便、羽毛,特别是对患病鹅排泄物要及时清除,选择高敏消毒剂进行消毒。

2.2 流行特点

2.2.1 发病日龄 蛋子瘟病仅发生于产蛋阶段的母鹅和公鹅,开产初期或产蛋高峰期开始发生,至产蛋结束后终止流行。所以,鹅蛋子瘟的防控重点应放在种鹅整个产蛋阶段,尤其是开产初期和产蛋高峰期,休产期种鹅一般不会发生。

2.2.2 病程 病程一般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类型。(1)急性型:死亡快,死鹅膘度好,死时输卵管内常有硬壳或软壳蛋滞留;(2)亚急性型:常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6 d内死亡,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3)慢性型:少数病鹅病程可达10 d以上,最后消瘦而死;极少数病例可逐步好转康复,但不易恢复其产蛋机能。

2.2.3 病鹅症状及病理变化 母鹅发病初期常表现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不愿行走或在水面漂浮不动,后期食欲停止,眼睛凹陷脱水,喙、蹼干燥发绀,羽毛松乱。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泄物带有蛋清、凝固蛋白或蛋黄,呈蛋花汤样。受感染的公鹅主要表现在阴茎上,轻者整个阴茎严重充血,较正常肿大2~3倍,表面的螺旋状精沟难以看清,在阴茎不同部位尤其是基部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黄色脓性或黄色干酪样结节。严重者阴茎肿大3~5倍,并有1/3~3/4长度露出体外,不能回缩体内,露出体外的阴茎表面呈黑色结痂。剖解蛋子瘟母鹅,表现卵黄性腹膜炎。成熟卵泡破裂,腹腔充满淡黄色有腥臭味的蛋黄水,各脏器表面有许多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肠环粘连,肠系膜与肠浆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生殖系统病变明显,卵巢内接近成熟的卵泡包膜松弛易破,形态不一,表面高低不平。大的卵泡多呈煮熟的蛋黄样,较小的卵泡皱缩变形,软硬不一,呈灰色、褐色或紫黑色等异常色泽。输卵管黏膜有多量黄色纤维素性物质附着,且有许多针尖状出血点。输卵管蛋白分泌部有类似煮熟的蛋黄和蛋白团块滞留,严重的整个输卵管肿大,腔内塞满了凝固蛋白或蛋黄,输卵管黏膜和浆膜严重出血。公鹅除阴茎变化外,其他均无异常病理表现。

2.2.4 传播途径 交配:患病公母鹅与易感健康鹅交配是蛋子瘟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接种本菌于母鹅阴道或者注射于公鹅阴茎浆膜下可复制本病,而口服和肌肉接种均不能引起种鹅发病[1]。因此,对配种繁殖的公母鹅要加强选择,及时隔离或淘汰病鹅。蛋壳穿透:种蛋产出后被病原污染,在蛋温下降至环境温度的过程中,蛋壳表面污染的大肠杆菌很容易通过气孔穿透蛋壳进入蛋内,这种种蛋常于孵化后期引起死胚,或刚孵出的雏鹅即发生本病。对产种蛋要及时收集,及时消毒[4]。垂直传播:患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卵巢炎的母鹅,在蛋形成过程中本菌即可进入蛋内,形成垂直传播。因此,病鹅种蛋一律不可用于孵化苗鹅。

3 种鹅反季节生产时蛋子瘟的防控

3.1 种鹅反季节生产与蛋子瘟发生的关系

种鹅反季节生产的重点是控制光照,其次是强制换羽和温度控制。一般将常规季节繁殖的种鹅于开产4个月后(于次年1月)整群,停料使其停产,进行强制换羽,经60~90 d恢复后,种鹅于5月重新开产,至12月底停产结束第1产蛋期,接下来又可强制换羽,次年5月又进入产蛋期,如此循环。反季节繁殖时种鹅开产和产蛋高峰阶段均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特别容易发生以种鹅蛋子瘟为代表的细菌性传染病。因此,必须做好以防暑降温为重点的饲养管理工作,增强种鹅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要搞好水浴池的水质管理和环境消毒工作,以减少蛋子瘟病原在鹅群中传播扩散。

3.2 鹅反季节生产时蛋子瘟防控技术措施

3.2.1 饲料营养要符合标准 全价、平衡、高质量的日粮是种鹅保持健康和维持高产的基本保证。日粮营养标准推荐:ME 11.5 MJ/kg,CP 16.5%,CF 4.5%,Ca 3.0%,P(f) 048%,NaCl 0.4%,Met 0.35%,Lys 0.75%,微量元素、维生素按种禽标准添加[5]。日粮原料注意不能霉变和被大肠杆菌污染,也不宜过量使用棉籽粕、菜籽粕等原料。

3.2.2 饲养要科学 针对夏季高温高湿的特点合理饲喂,每天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各喂1次,产蛋高峰期保持240~260 g/d喂料量。实行净槽饲喂,避免饲料在饲槽中积聚霉变、板结、酸败或被粪便等污染。饲料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虫蛀和老鼠偷食,保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

3.2.3 搞好防暑降温 夏季高温不仅对种鹅配种、产蛋不利,同时也降低机体的抗病力。因此,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对预防种鹅蛋子瘟和提高产蛋量、受精率十分重要。防暑降温鹅舍的建设最为重要,目前最好的是台湾设计的环控种鹅舍[6],鹅舍为保温板、钢架结构,水池、运动场、产蛋区均设置在种鹅舍内,同时鹅舍配有纵向通风和湿帘降温系统。最大优点为温度、光照、通风等均可人为控制,尤其是舍温可下降8 ℃左右,极大缓解了夏季高温应激。普通鹅舍需加厚墙壁和屋顶,以利隔热。运动场要搭建2~3 m高双层遮阳网或种植阔叶乔木等,以减少阳光辐射。在气温特别高的时候,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NaHCO3、NH4Cl、维生素C等抗热应激的物质,饮用水或水上运动场中的水使用温度较低的深井水。

3.2.4 搞好水质控制 种鹅配种通常在水上进行,种鹅场一般建有水上运动场。反季节生产时水面载鹅密度高,鹅向水体排放粪尿和肠道微生物多,特别是有害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7]在夏季高温且富含氮磷的水体中繁殖快,加上换水和定期清淤不彻底,很容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公母鹅在被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的水体中配种、梳洗羽毛、嬉戏、运动等极易被感染,并通过健康鹅与病鹅交配造成蛋子瘟在鹅群中广泛传播,这是反季节繁殖时种鹅易发生蛋子瘟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设能灌能排、易于消毒的新型水池是防控蛋子瘟的有效方法。按照满足配种需要、节约用水的原则,可在运动场中间或一端建设,一般池长与鹅舍纵向相等或略短,在运动场横向两侧各留3 m,池宽(水面宽)3 m,池深(水深)50 cm,池纵向两边或一边留有缓坡,水池位置见图1、图2。

3.2.5 搞好种鹅管理 开产前15 d坚决淘汰患蛋子瘟的病鹅。公鹅要逐个检查阴茎,坚决淘汰有症状公鹅。母鹅必须检查肛门四周羽毛潮湿度,淘汰有病母鹅,同时隔离疑似病鹅,并用抗菌药物防治。产蛋季节应坚持每天检查鹅舍和运动场,看粪便中是否掺杂凝固性蛋清或蛋黄。一旦发现,首先检查肛门周围潮湿的鹅,及时淘汰病鹅,以免病原在鹅群中扩散蔓延。控制种鹅饲养密度,夏季舍内密度应小于2羽/m2,传统水上运动场的水面载鹅密度一般0.5~0.8羽/m2。加强垫料管理,选择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湿性强的原料作为垫料,并经常更换,同时加大通风换气排除舍内湿气。及时收集种蛋,于每天10:00、16:00—17:00时各收集1次,每次收集后对本批次种蛋立即熏蒸消毒,并集中于蛋库保存。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引种管理,不到疫区引进种鹅。对来自非疫区的健康种鹅要隔离饲养1个月,确定真正健康的种鹅才能混群饲养。

3.2.6 搞好鹅场的清洁消毒 种鹅舍启用前20 d要对空鹅舍进行彻底消毒。方法步骤:(1)清扫。将舍内能搬动的器具如料槽、饮水器等移至室外,彻底清理舍内粪便、垫料、羽毛等污物,然后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彻底清扫房顶、墙壁、地面、房梁、门窗及附属设施,对不易清扫干净的裂隙、椽子背面、粗糙面等,要特别注意清扫干净。(2)冲洗。用高压水枪(压力30 kg/cm2)对种鹅舍进行冲洗,进一步清除舍内污物。冲洗时仍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要单向冲洗,使污水流向同一方向。对作业不方便的地方,要水洗和手刷相结合,达到无羽毛、无粪便、无灰尘、无蜘蛛网。冲出的污水要进入排水沟,不能到处乱流。搬至室外的器具、设备等经清洗、暴晒后移至舍内并安装好。(3)干燥。经冲洗后的种鹅舍应放置1 d以上使舍内干燥。(4)液体消毒。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房顶、墙壁、地面、器具进行喷洒消毒(喷洒剂量1~2 L/m2)。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可选用2~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消毒2~3次。(5)熏蒸消毒。封闭种鹅舍,计算房舍体积,按照30~42 mL/m3福尔马林、15~21 g/m3高锰酸钾剂量将药品称量好,分别放置。然后将高锰酸钾倒入铁制或陶瓷容器中,用与福尔马林等量的水将其溶解后再倒入福尔马林,操作人员迅速撤离并封闭入口。密闭熏蒸 24~48 h 后,打开门窗散气。熏蒸消毒一般在種鹅进舍前 5~6 d 进行,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散去刺激性较大的甲醛气味。对已有种鹅饲养的种鹅舍,应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百毒杀、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对种鹅、空气、墙壁、地面等7 d喷雾消毒2次,以降低舍内病原体数量。陆上运动场每天清扫运动场粪便1次,并坚持7 d消毒2次。对病鹅拉下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并做好局部消毒。传统水上运动场平时每周消毒1次。按照水深1 m,用含氯30%的漂白粉1 kg/667 m2或生石灰20 kg/667 m2溶于适量水中全塘均匀泼洒。每年彻底清塘1次,采用先抽干污水,再清除池塘淤泥,最后按照 13.5 kg/667m2 的漂白粉或125~150 kg/667 m2的生石灰全塘泼洒[8]。新型水池每天下午下班前将污水放掉,并将沉积于池底的粪便等污物清除干净,对池底和池壁用双倍浓度的消毒剂消毒1次,第2天早晨上班后再放清洁水于水池中。饮水器具每天清洗并消毒。

3.2.7 搞好疫苗接种 种鹅在开产前15 d接种鹅蛋子瘟灭活苗或鹅蛋子瘟及禽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肌肉注射,1.0 mL/只。注意事项:(1)若注射后1~2 d有减食现象,属疫苗接种后正常反应。(2)在开产5个月后若群体中有部分个体发病,可全群进行第2次疫苗接种,确保反季节繁殖时到12月底产蛋结束前不发生蛋子瘟流行。(3)若市售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规模化种鹅场可从本场分离病原菌,制成自家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3.2.8 搞好预防性投药 种鹅开产前后因产蛋应激及产道受伤,抗病力较低,极易发生如蛋子瘟等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此期间除了在饲料或飲水中增加多维素、维生素C等抗应激物质外,还要加喂敏感抗菌药物和黄芪多糖等中药以增强抗病力,一般每隔15 d给药3~5 d。以后产蛋期间可30 d投药1次。预防性投药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3.2.9 搞好封闭隔离 种鹅场应用围墙、防疫沟或防疫隔离带与外界隔离。场区分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各功能区要相互隔离,界限分明。车辆进出场区要消毒,一切人员进入生产区前都必须经过淋洗、消毒、更衣。饲养人员定点工作,杜绝串舍越区。人员换区工作(包括场内兽医、管理人员串区)前都必须再经过淋洗、消毒、更衣。

3.3 发生蛋子瘟疫情时紧急处置

鹅群一旦发生蛋子瘟,首先逐只检查公鹅,剔出阴茎有病变的病鹅。对有病的母鹅进行隔离,并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未出现症状的其他种鹅,紧急2倍量注射鹅蛋子瘟灭活疫苗,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发病期间加强消毒,每天对鹅舍、运动场、饲具等喷雾消毒1次。

参考文献:

[1]王永坤,田慧芳. 鹅蛋子瘟防治的研究[J]. 中国禽业导刊,2003(11):19-20.

[2]蔡宝祥. 家畜传染病学[M]. 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胡璧琼,王充沛,蹇素文,等. 雏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J]. 中国畜禽传染病,1987(1):27-28.

[4]甘孟侯. 中国禽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67-168.

[5]王宝维,葛文华,张名爱,等. 肉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究[J]. 中国家禽,2008,30(3):13-16.

[6]施振旦,麦燕隆,吴 伟. 我国鹅舍建筑类型及配套设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中国家禽,2011,33(8):1-4.

[7]江丹莉,李万利,孙爱东,等. 规模化种鹅生产中种蛋受精率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家禽,2009,31(4):44-46.

[8]陈光明,杜光波. 鹅场系统消毒技术[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2(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