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但是在西方思想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其对当代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正面临人才断层的尴尬局面。戏曲表演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障碍。笔者借此文发表一些个人对于新时期培养戏曲表演人才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早日建立健全一个戏曲人才的培养体系,解当代戏曲发展的燃眉之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30-01
一、抓紧建设戏曲表演的教师队伍
所谓“名师出高徒”,一支结构合理、资历深厚的教师队伍即是优质的人才培养资源,其基本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目前就戏曲行业来看,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师结构极度不合理:著名的艺术家忙于理论研究或艺术创作,分身乏术,很难投入到艺术人才的培养中来,往往只能通过讲座或工作坊的形式来实现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教育。而另一部分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老教师则大多已经退休,也因为遇不到“好苗子”而不肯“出山”。所以培养戏曲表演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年轻一代的肩上。但是这部分教师大多职称偏低、缺乏教学经验,参与演出的实践经验也不够多,要向成为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还需大力培养。
要改善这一局面,文化部门和戏曲协会要充分发挥艺术名家“传、帮、带”的作用,主动推荐有发展潜质的优秀戏曲人才拜艺术名家为师,为艺术名家授徒和拜师学艺搭桥牵线,解决戏曲届“名师难遇、高徒难寻”的难题,使艺术名家多年演出积累下来的舞台经验和精湛技艺后继有人。再一个就是离退休教师重新返聘,利用他们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艺术财富对青年教师进行指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关注人才个性特质,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人才培养的一大原则,在吸取表演人才的配以方面同样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由于戏曲表演艺术本身对人才的要求就比较高,所以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也要注意对人才的筛选和评定,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才能取得喜人的效果。下面较为笼统地从后备人才和在职人才两大块分述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一)对后备人才的栽培
要想从事专业的戏曲舞台表演,需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如天赋、“幼功”,所以戏曲表演人才必须从小栽培。通常来说,“幼功”的训练在10岁左右就应该开始,但就目前的实际招生情况来看,也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二者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年纪尚小、柔韧性好、模仿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我们一般采用比较“强硬”的方式和态度对他们进行训练,必要时可“硬扳”“体罚”。但是对于年龄较大、韧带较硬、模仿能力也比较差的学生,“硬 扳”和“体罚”不仅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无疑给他们的自尊心以重重的一击,加重了他们的思想负担,反而不利于基本功的练习和今后的发展。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有一定的耐心,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并可适当着重指点其在人物理解、神态表演、音乐节奏把控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还应做到主动沟通、有问必答,从心理的角度入手促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二) 对在职人才的培训
对于在职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是从青年演员中发现“未来之星”进行重点培养,为其转化成戏团的“台柱子”,甚至是戏曲届的领军人物创造条件。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开展。
首先是坚持院校培训。戏曲团体和艺术院校应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可通过与合作院校共同开设培训班的方式,为自家演员以较低的价格接受专业的学习、较少的时间获取证书等提供便利。同时要抓好短期轮训。 即“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剑合璧,通过定期邀请名家现场讲课、开展短期培训班或研修班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戏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注重以演代训。戏曲演员的生命在舞台,不登台演出或长年专职跑龙套的演员很难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要给青年演员提供舞台、创造机会,让青年演员们有戏可演,甚至是挑大梁、当主角。只有这样,青年演员才能在各类演出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成长、蜕变,向着戏曲名家转变。
三、重视实战,面向市场培养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文化事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也要拓宽思路,针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应延续“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优良传统,同时“依托文化, 面向市场”培养适应新观众、新环境的实用型戏曲表演人才。
我们可秉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实施“校团企共建”,让艺术院校和戏曲剧团、演义公司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学院可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根据剧团和企业的具体需要开设“京剧班”“越剧班”“花鼓班”“歌舞班”等,优先巩固和强化优势专业,面向市场需求对学院的专业布局进行调整。同时,专业的教学也应由学院和剧团、企业共同承担,学生毕业后直接提供工作岗位。
另外,剧团和企业还应为学生提供登台演出和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顶岗直 接参与作品生产、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提前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还可适时举办各类戏曲比赛、戏曲展演等活动,积并邀请知名艺术家到场指导、评定,为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华和与名家直接交流的平台,使有潜力的人才能够步步攀登、脱颖而出。
结语
表演人才的稀缺是制约当代戏曲发展的一大因素,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应从师资、生源和培养模式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只有做好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才能为戏曲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和养分,促进我国当代戏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