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农村初中校学生现状,我们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反省意识,不做越俎代庖之事。目前的学生有很多知识结构与技能上的缺陷,有的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这种情境下,老师讲得再多,也是在对牛弹琴。比如利用工具书识字、正音等,这些内容小学就该掌握。因此,到了初中,我们还每篇新课都讲解新字新词,那么他们不会的技能照样还是不会。这不仅费时,而且又使学生失去自我反省的机会,再一次成了懒汉。对这类问题,我们不要忙着公布答案,而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找答案。反反复复,直到正确为止。看似没教,但就在这反反复复查字典读课文、构词造句的过程中,逐渐的纠正了他们的坏习惯,弥补了知识基础的欠缺,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这种不教而教的方式,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实践。
二、实行弹性评价机制,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所谓弹性评价机制,就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考试计分中,在作业批改中,基础好的学生采用真正的“中考标准”,即严格要求,准确无误;基础差的学生只要他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适当放宽尺度,灵活处理,能及格的尽量给与及格;在平时的课堂讨论中,对于有独立见解的发言,都大加赞赏。不断的鼓励,不断的肯定,让学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之一,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三、了解个体因人而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俗语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个性,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是上课心不在焉,内心的想法就各不相同。任教初一曾遇两位同学,小学成绩不错,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因而有点恃宠而骄的毛病。进入中学后,还怀念小学的辉煌,上课心不在焉,在同学中趾高气扬。像这样的学生如果采用批评说教的方式,简直就是猴吃麻花——满拧,只能适得其反。我不动声色,让他们上台讲课,结果他们如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嘴,我再加以辅导,折腾了一个多月,没有对他们的课堂表现做任何评价,他们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上课就非常认真了,中考成绩也不俗。只要了解了学生,对症下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兴趣引导与规定性要求相结合。教师讲课既要丰富多样又生动有趣,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黔之驴》,疏通文意后,我让学生根据文字所述俩俩组合扮演驴子和老虎,学生积极性不高,我就参与进去与学生互换角色表演,然后评论表演得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同时少年时代的记忆是终生难忘的。我读初一时背的《黔之驴》至今不忘,可是,成年以后背了多少优秀诗文,记忆时间不超过半年。因此我们应现身说法,尽量让孩子多背些优秀诗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把握课堂动态,适时点拨引导。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课堂的发展不可能总是按教师的设置延续,尤其是在提倡尊重学生发展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捕捉即时产生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如何捕捉呢?(一)倒推法。比如语文版七下《爱莲说》的思考练习二:“下面成语中带点的字课文中都出现过,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很多学生不加思索说出答案,这时候需要问一个为什么,让学生在弄懂每一个加点词含义的基础上辨别答案的真伪,这样才能弥补参考书带来的思维能力的弱化。(二)置换法。同一个问题换一种说法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爱莲说》思考练习三:“试就课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为防止学生不动脑筋抄答案,我换成:“你认为周敦颐的处世态度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这样提问,学生更容易结合实际来思考,又堵住了抄袭答案的弊端,很好地完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三)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不断的比较中辨别对象的异同,从而读出新意,培养创造潜能。(四)将错就错法。由于客观因素所限,老师会讲错,学生会答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难得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辨是非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既不迷信参考书,也不迷信老师。
六、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新颖有趣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同时也是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极好途径。但这种活动不止是为参赛而活动的,必须面向大多数才与课改精神相吻合。
陈加能,教师,现居福建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