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李 谢婵
2015中国世界电商大会中,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神”)董事长何恩培出席“跨境电商融合和发展路径”会议,让友商十分惊讶:一家翻译公司,怎会与电商扯上关系?
其实说来也不奇怪,三年前何恩培给做外贸的朋友帮忙时,发现中国外贸企业深受语言不通、规则不清等问题所困。
国外有个统计,使用第三方语言沟通会极大影响外贸成交率,而以对方母语与客户沟通,可使外贸成交率提高6倍以上。
从2012年开始,传神与俄语区最大B2B电商平台TIU、拉美区最大B2C平台秘鲁LINIO等海外电商平台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我们不是自建平台,而是为外贸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让中国企业以全中文、低门槛模式全面拓展国际贸易。”传神子公司网来云商信息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来云商’)副总裁郑玉鸿对《支点》记者说。
“翻译社”看上“外贸活”
传神创立于2005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翻译公司。
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中路的传神本部,“翻译范儿”迎面而来。
办公室空间极大,墙上标语既有商务性的“为企业打造语言国际竞争力”,也有充满人文情怀的“让人类沟通没有语言障碍”,屋顶则挂满世界各国国旗。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会议室均按照世界七大语系命名——印欧、闪含、阿尔泰、乌拉尔、高加索、汉藏、德拉维达。
传神大半员工是女性。郑玉鸿解释,“女性在语言上有天然优势。”
有人认为,员工是传神的核心竞争力——武汉市教育资源丰富,翻译人员成本相对较低。
何恩培曾获华中科技大学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是一位典型的“技术控”,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有软件行业创业经验。
2005年传神创立时,国内名称中带“翻译”两字的注册公司有3万多家,大部分都从客户接单后分包给专职或兼职翻译,从中赚取差价。但这种相对松散的管理体系,使得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何恩培并不看好这一模式。
在传神网站上,滚动播放着这样一个视频:2005年5月11日,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稿件宣布人民币会在下周升值。几分钟内超过20亿美元在外汇市场被投资者抛售。数小时后真相大白——是翻译错了,但损失已不可弥补。
这也表明了何恩培的态度: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翻译精准性至关重要,模式优化已迫在眉睫。而他试图以IT技术将传统翻译流程优化,并分解为标准化模块,在增强员工效率同时提升质量,重新“解构”翻译行业。
传统翻译公司往往按语种对译员进行分类,但谈到核电、水利等专业内容时,若译员专业不对口,用中文都无法顺利沟通。而传神在系统中以专业、语种、内部评分、客户评分顺序,对译员进行分类。如今,业内已纷纷仿效这种机制。
2012年,传神翻译领域营业额已是全国第一。传神流程化体系也完全建立。而一次偶然机会,让何恩培萌发了多元化冲动。
何恩培朋友的外贸公司因外贸员跳槽,导致客户联系中断,无奈之下找到传神。通过协助处理和邮件沟通,一单50万元的业务最终成交。
这个案例让何恩培看到外贸企业的困境:外贸员易跳槽、员工语言能力不足。
很多企业海外网站会出现“中式英语”:如“双板止回阀”用百度翻译为“dual plate check valve”,但国外习惯用“butterfly type non-return valve”搜索这一产品。如此一来,推广效果可想而知。
2012年,郑玉鸿所负责的“传神外贸通”应运而生。“我们的出发点是做外贸语言及业务支持平台,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跨境电商中语言不通的问题。”
找到当地的“阿里巴巴”
2013年初,《支点》记者曾就“化工行业外贸”选题采访过郑玉鸿。
“一晃两年过去了,我们变化很大。我的助理曾跟我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好不容易把PPT背熟,您又改了;刚把这个系统理解,您又改了。”郑玉鸿说。
郑玉鸿口中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企业架构中。
最初,“传神外贸通”是由传神内部十来个人组成的部门运营。今年初,这一部门从传神剥离,蜕变为将近百人的全资子公司。
讨论企业名称花了很大精力:两个原创团队用两周时间讨论,取了跨境小强、跨境云商等30多个名字,再进行相互投票。
或许因太过专注,何恩培参与讨论后梦见一个名称,便是如今的“网来云商”。第二天当他说出这个名字时,赢得一片喝彩。
此后,产品平台也由“传神外贸通”改名为“跨境云”,而这让记者有所疑惑:为何公司与平台不采用同样名称?
郑玉鸿解释,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较切合业务;第二,翻译起来更容易被海外客户认可。
不过,更大变化则在于定位。传神外贸通为“语言及业务支持平台”,而跨境云提出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比前者更为全面。
原因在于,外贸企业所需的远不止语言沟通。
譬如,很多企业做多语网站时只换语言不换版面,但假如网站为黑色,目标市场为西班牙,那成单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黑色是西班牙忌讳色。
要避开这类风险,不仅需要语言功底,更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甚至法律法规。
因此,网来云商围绕外贸企业产品“去哪、怎么去、如何到达”三个问题设计全流程的服务,包括分析产品、选择平台、开店运营等。
过去,外贸企业往往通过买卖海关数据,从而获悉同行销往何地,然后跟风模仿。实际上,参考这类宏观数据并不能精准到个体,还会构成激烈竞争。
“基于以往资源和经验,我们能准确告诉企业市场在哪。”郑玉鸿以手中的一次性纸杯为例,“这种杯子我就不建议销往欧美,西方人鼻子大,可能会喝不着水;去泰国也不行,泰国人讲究实用性,喜欢用压不坏的塑料杯。”
除泰国外的东南亚国家及韩国则比较合适,因为这些地区的人更讲究品质。
当然,光有大范围还不够,由于各国网购习惯均不相同,网来云商接下来要帮企业找到当地的“阿里巴巴”。
卫浴产品无法自行安装,适合走B2B模式,但一次性纸杯则更合适B2C。而网来云商会找到目标国的优势B2B平台,将纸杯放在平台上展示和买卖。
最后,则以IT产品解决母语沟通问题:国内企业用中文回复,海外客户就能看到用母语内容。
“当然,跨境电商并非只有从国内到国外,还有从国外到国内,后者我们也在尝试之中。有必要时,还会提供‘点对点’的合作方对接服务。”郑玉鸿说。
很难建立标准的谈判模式
网来云商瞄准的跨境电商领域,正站在市场风口上。
5月5日,第117届广交会落下帷幕。本届广交会采购商与会人数和出口成交额两项指标,继2014年以来再次出现“双降”。
反观跨境电商,2014年交易额达4.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3.3%。而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3030.4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4%。
不过,风口站对,并不一定就能顺风起飞。想做好“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是与大量海外B2B、B2C平台达成合作关系,让外贸企业“有地可去”。
发展初期,在外贸行业缺乏话语权的网来云商更像“乙方”,与海外电商平台商谈,要从部门经理、总监、分管副总、董事长层层上报。
“当时部门员工只有十来人,每个人都身兼多职。很多沟通谈判都要亲自参与。”首个签约平台,让郑玉鸿至今印象深刻。
IPROS是日本最大制造类B2B平台,有60多万个注册会员,日本1/3专业采购工程师都在IPROS中进行产品搜寻和采购,松下、佳能都是其用户。
“我们与IPROS多次联系,反复介绍我方模式后,对方执行董事长冈清隆在2012年底拜访传神。”郑玉鸿说。
到访期间,长冈清隆与何恩培对发展中国企业成为IPROS网站供货商,及协助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有一致认识,并看好由此产生的合作前景。
譬如日本公司在中国采购投影仪,东莞更有优势,但他们可能会找郑州企业,因为网上显示郑州有个大型批发市场。有了传神,就能为其推荐更精准的客户。
反之,中国企业想在日本发布商品信息,也能通过传神推荐至IPROS中。
“因此,基于相同战略思考,我们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郑玉鸿介绍,此后IPROS更正式开通中国产品专区,并迅速在各类板块中位居首位。
“从1到10”,并不比“从0到1”简单多少。由于各国平台特性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很难建立标准的谈判、合作模式。
随着中国产品美誉度提升,拓展合作者已越来越顺利。
目前,网来云商已覆盖全球128个国家200余个主流平台,服务企业已超过5万家,并成立了全球首个跨境电商行业协会。
中国外贸企业最大对手是中东与印度
“我们还未从传神剥离时,一直保持年均40%的净利润增长率。目前营业额主要来源于外贸企业服务费,未来还可能通过互联网金融盈利。”随着企业架构逐渐走上正轨,郑玉鸿工作重心转向外部拓展。
如今,郑玉鸿多了个新身份——“商务部特聘讲师”,每月需针对各地政府进行巡讲。7月19日,她在兰州的演讲主题为“一带一路上的跨境商机”。
在当讲师期间,很多“学生”,包括一些市长、商务局局长都会疑惑:阿里巴巴不是可以跨境交易吗?那为啥还需要其他平台?
无独有偶,不光是政府官员这样认为,很多产业园区经理、企业家都深信,阿里巴巴可以解决一切跨境电商问题。
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支点》记者,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较少,企业产品只能挤在有限平台上。在产品雷同情况下,只能拼命打价格战、减少利润。
虽然阿里巴巴已十分强大,但从全球范围看,覆盖的国家更集中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印度、巴西、东欧等。
“中东有个电商平台能覆盖22个国家,东南亚有个平台则覆盖6个国家——我指的覆盖是像淘宝在中国一样,消费者一用就会想到它。”郑玉鸿说。
尽管阿里巴巴的国际战略正有条不紊地展开,但国内企业以外贸电商形式“出海”时,依然需要入乡随俗,寻找当地最具优势的电商平台。
“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中,都会有独具优势的电商平台。比如我喜欢天猫,但偶尔也会用下京东嘛。”郑玉鸿说。
受聘于商务部期间,郑玉鸿与不少沿海城市都建立了联系,并因此达成了数个合作项目,同时也对目前国际外贸形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外贸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欧美,而是印度、中东。它们人力成本低廉,研究生毕业底薪仅1500元人民币,而且母语都是英语。”
郑玉鸿的愿景,是建立全球化贸易数据库,为中国外贸行业添砖加瓦。
采访最后,《支点》记者抛出了一个疑问:网来云商是否会基于这些数据,直接打造一个跨境B2B/B2C平台,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郑玉鸿表示,网来云商这两年不会自建电商平台,“未来我无法确定。”(支点杂志2015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