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证大喜玛拉雅酒店

2015-08-19 10:23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旅者旅行者青岛

段崇政

选择一家酒店,好比选择一件衣服,它要和旅行者契合,彼此提升。一个好的酒店,不一定要有奢华的摆设,但一定要有个性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可控的私密空间,更重要的是要有讲故事的能力,为每一个旅行者织梦。

入梦

青岛,是一个不会有雾霾,只会有雾霭的城市;是一个同时拥有大海和山川的城市;是一个历史与现代相互观照的城市。每个旅行者在这座城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藏匿于市井街道的西欧建筑、陡然拔地而起的摩登大厦;或许栈桥的风将你吹得迷醉,或许八大关的荫凉挽留你到黄昏。

只不过当夕阳西沉,旅行着的你总要在这个美丽又陌生的城市,寻一处落脚。

或许这个地方值得逗留——远远望去,这是一个用橙、黄、蓝三色拼接成的建筑,流畅、未来感十足的外观会让人怀疑这是某种博物馆,但令人亲近的色调搭配又让人觉不出博物馆那样的冷峻。源自崂山陨石通灵的设计灵感,让这个律动的城市多了一分灵精。

“HAMALAYAS(证大喜玛拉雅)”的Logo在余晖中泛出光晕,旅行者知道,这是喜玛拉雅酒店为他们亮起的一盏指路灯。

时尚先锋靳羽西女士曾经这样表达过她的旅行态度:“我心目中的好酒店,首先希望它有一个非常低调、典雅和幽静的大堂。我很讨厌闹哄哄的、金碧辉煌的大堂。其次,我喜欢有风景的房间。第三是酒店必须提供非常好的服务,我要剪刀它就能给我剪刀的那种服务。第四是有很舒服很大的房间,重要的是要有很大的洗手间。”

像这样的旅行者应该来喜玛拉雅。

并不是所有五星级酒店都敢于放弃奢华的装修风格。由澳大利亚著名室内设计事务所HASSEL呈现出的酒店大厅充斥着简欧的原木色家具;灯组随形排列,舍弃了一劳永逸的成品灯具;团座式的沙发组排列,人为的区隔成半封闭的会客空间。甚至连雕塑摆件,都恍如艺术展览馆的陈列品……这是一个将时尚生活作为品牌定位的酒店,给予旅者最大的承诺和诚意。

游梦

或许旅者还会一步三回头留恋大堂的种种美妙,当行至客房,另一番曼妙不期而至——入门,客房书桌上的留言卡记录着酒店的寄语,温暖的寥寥祝福,在让旅者卸下肩头的荷包的同时,也卸下心头的疲惫。

将落地窗的纱幔轻合,只让窗子敞着,海风会将纱幔掀起,轻轻地舔舐旅者衣角。不妨趁着夜色还早,将浴盆的水放满,为自己洗尘。和客房的整体色调一致,柔暖的灯光将瓷白的浴缸映射的暧昧无比,一尘不染的镜子将浴后的旅者照的缱绻迷离。

将手机放到酒店特别准备的iPod音响,伴着一轮月色,在lifestyle的音乐中眠一个夜晚。

翌日,一米阳光泻入纱幔,夜晚的暧昧光源瞬时变为通透的白色和原木色。旅者决定放弃原计划,将喜玛拉雅纳入旅行清单。

旅日作家毛丹青曾客居日本比睿山的一座酒店:“清晨起来时,我看到一片云雾在山边缭绕,听着周围的寺庙敲着钟声,感觉很宁静。它宁静得可以让你安安静静思考一些事情,总结在一年中的快乐悲伤。我在这里只住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对我很重要。”喜玛拉雅酒店给旅者提供者同样的清宁。

崂山区,青岛一个人口并不密集的区域,这里紧邻证大大拇指广场与崂山区政府,东面为著名的崂山风景区,南面濒临辽阔的大海和“石老人”旅游度假区,距离青岛艺术坐标——青岛大剧院5公里。窗外的浮山,空气里海浪的味道,或许是一个酒店能给旅者织就的最美梦境。

醉梦

食色性也。满足一个旅者的极致要求,无非眠与食。

没有捉襟见肘的定时用餐,喜玛拉雅酒店Z1全日餐厅随时迎接饥饿的食客前来大快朵颐。试想,一个连装潢都要使用原木色的酒店,怎能不在食物这等大事上追求返璞归真?

就在酒店一层,这个倡导低卡路里摄入的全日餐厅,可以同时让126名旅者享受时尚健康的旅行大餐。餐厅里的食材均是精挑细选的绿色有机产品,在营养师和大厨的搭配料理下,既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又兼顾强烈的味觉冲击。

旅程归来,想要释放些无处安放的情绪,色彩斑斓具有独特设计感的Z1酒廊可以让旅客彻底放松下来,音响里lifestyle的时尚音乐,轻柔美妙,更适合朋友小聚,聊天,谈谈生意,一杯特质的鸡尾酒又或者是夏日特别推出的特饮,总会有一款能够俘虏人心,三五知己,尽享欢乐时光。

女士们可以利用饭后睡前的工夫在第三方梦妍水疗管理的水疗中心做些精油按摩,男士们则可以去三楼的健身中心挥汗如雨。当然,也可能有些不得闲的商务人士正在酒店的Salon会议室唇枪舌战。时尚优雅的宴会厅,或许正举办时装发布秀或者时尚酒会。

好的酒店需要一再碰到挑剔的客人。喜玛拉雅容纳了所有可供挑剔的可能,当然也成就了它无所不能的可能。在这所酒店,每天来着不同的人,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而证大喜玛拉雅酒店一直秉持着它的坚守:为每一位前来的旅者织梦。

猜你喜欢
旅者旅行者青岛
成为更可持续的旅行者
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旅行者之歌
我是个旅者
起 点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时间的旅行者
登山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