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伟
这些年一直不断有人唱衰等离子,现在可能是真的衰了,消费卖场中等离子电视早已难觅踪影,专业领域里单屏等离子随着松下停产而不再供应,等离子拼接屏也正面临着断货的局面。曾经热闹红火的等离子落到如此田地让很多曾经力挺和喜欢等离子的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一局面发生的呢?
松下引发震动
2013年底松下正式承认放弃等离子技术,这一事件对行业产生了巨大震动。作为等离子技术最坚定的支持者、全球等离子显示领域的第一巨头和行业主导者,松下的退出无异于宣布了等离子的失败。
等离子曾经是平板显示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在2005-2008年液晶显示还无法解决大屏幕良品率和成本问题的时候,等离子几乎霸占了全部平板大屏幕市场。等离子出色的动态效果、高对比度和色彩还原真实等即便是今天的液晶也无法比拟的优点,让松下十分看好等离子的发展前景。
作为等离子阵营内最为积极的推动者,松下投入巨资布局占位,在2004年到2009年的6年时间里,在日本本土的4个新等离子工厂相继投产,到2007年松下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等离子面板制造商,每年制造等离子面板的能力达到了1,800万块。之后无论是产量和销售,松下等离子均长期处于全球市场主导位置,占据着达六七成以上份额。为了适应不同市场需要,松下不断完善其产品类型,不仅实现了从家用到商用40英寸到152英寸的全覆盖,还通过NEOPDP等技术创新,让产品的发光效率获得极大提高,耗能进一步降低。
然而付出并不意味一定会有回报,在产品性能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松下等离子的销量却在不断下降。与液晶的突破猛进相比,等离子近几年的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被压缩到5%以下。
挑大梁的松下退出等离子业务后,布局重点早已不在等离子上的三星和LG也先后宣布于2014年末停止等离子的生产。值得回味的是,当三星宣布这一消息后,SDI股价迅速上涨2.47%,这反映出市场对等离子已经失去兴趣。四川长虹拥有国内唯一一条等离子面板量产线,投资超过20亿元,实现生产后持续亏损,在2013年亏损达到了3.47亿元,最终不得不在2014年末发布公告,将等离子业务转让。失去更多巨头支持的等离子,前景黯淡。
好产品差结果
等离子和液晶是同时代成长起来的平板显示技术,这注定了二者必然成为竞争对手。等离子属于主动发光技术,具有可视角度大,亮度均匀性好;暗场动态范围大、图像层次感丰富;图像拖尾时间小,动态清晰度高;色彩还原能力好,显示色彩自然等特点。而早期液晶虽然画质细腻、分辨率高,但在亮度、可视角、大尺寸等方面与等离子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拖尾”现象。这些让等离子阵营厂商认定,在与液晶的竞争中,等离子必定占据优势地位,的确,在40英寸以上平板显示中,等离子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为了持续获得丰厚的利润,牢牢垄断等离子技术及上游面板资源,等离子阵营采用了封闭的策略,产业链拒绝向其他厂商开放分享。松下更是希望借等离子优势甩掉跟随者,不愿与任何企业合作。这种封闭思路使得其他企业纷纷知难而退,倒向液晶阵营。随着时间的发展,等离子阵营内部也在发生变化,日立和先锋因战略调整相继退出,韩国三星和LG则更为看好液晶的发展,从初始的液晶、等离子并重,调整为重液晶、轻等离子的发展策略,渐渐形成松下一枝独大的局面,后来虽然长虹加入其中,但量级无法与松下相比。
与等离子的封闭观念不同,液晶阵营则采取了充分开放的态度,参与厂商越来越多,同时在三星、LG、夏普、索尼、奇美等企业的带动下,众多液晶厂商加速产业布局,技术开放,货源充足,产量激增,成本下降,整个液晶市场充分竞争,欣欣向荣。
在庞大市场需求拉动下,液晶显示技术也相应获得了飞速发展,整体亮度、色彩显示、可视角度、响应时间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步,而且突破的尺寸瓶颈,不仅实现了大尺寸,而且在同尺寸产品成本上,液晶已经追赶上等离子,甚至降低到了更低的水平。反观等离子,在与液晶的竞争中,由于参与厂商太少,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竞争不够充分,成本下降速度不如液晶来得快,技术提升也明显慢于液晶,等离子的烧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功耗也无法达到液晶的高效程度、像素密度提升困难、产品超薄化和轻巧化也落后于液晶产品,加上等离子只能做大不能做小,应用类型和适用领域不如液晶丰富,使得市场份额迅速向液晶倾斜。
近两年4K兴起,液晶作为4K显示的主要载体,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成熟,无论是大尺寸还是小规格都可以轻松实现,但等离子由于先天技术劣势,无法在可承受成本内实现对应尺寸的4K显示。除了面临液晶的竞争,OLED及小间距LED显示技术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进一步挤压了等离子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等离子的淘汰过程必然加速进行,衰灭之日不久。
专业市场能否救市?
虽然在消费市场上,等离子败得一踏涂地,但在专业市场领域还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尤其是等离子拼接,具有比液晶拼接更小的缝隙和更好的画质,这对于一些注重大画面色彩整体表现的中高端用户来讲,比较具有吸引力。有经销商表示,2014年60英寸等离子拼接销售状况还算不错,本想在2015年再接再厉,但没想到LG宣布停止生产了,感到十分可惜。
与松下一样,LG停产等离子是从大局出发的必然选择。与庞大的消费市场、彩电市场相比,专业市场的需求太小了,如此狭窄的市场,难以独立消耗掉投资巨大的等离子量产线形成的巨大产能,难以保障足够的上游研发和制造投入能力,所以专业市场,只能是随着消费彩电市场的转变而转变,不可能独立担当起等离子生存的重任。
如今在各大企业纷纷从等离子退场的时候,仍有一家企业坚持着,那就是欧丽安。与其它等离子企业都以消费彩电市场为主要发展方向不同,欧丽安仅仅依靠等离子拼接应用在专业领域,就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
在LG之前,欧丽安是全球唯一一家生产等离子拼接产品的厂商。欧丽安之所以进入专业拼接市场,主要是限于实力,无法进入投资规模巨大、竞争压力巨大的民用消费市场,而早期专业市场液晶拼接还没有形成气候、DLP拼接又太过笨重,于是选择进入,以较低投入的试验线的模式进行生产,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然而随着近些年液晶拼接技术突飞猛进,各项性能大幅提升,价格持续下降,拼缝已经缩小到3.5mm,并有众多厂商提供37、46、55、60等多个拼接单元尺寸供用户选择。而长期以来欧丽安向市场提供的只有拼缝为2mm左右的42英寸单一尺寸等离子拼接单元,越来越无法满足客户对于大尺寸、多元化显示的需求,且价格不占优势,市场份额下滑迅速。2011年LG推出60英寸等离子拼接,获得市场好评,也一度让业界对等离子发展有了更多信心,威创、德浩、双旗、创维、超锐丽、赛普、神州数码等不少厂商都曾参与其中。限于技术资金实力,欧丽安没能迅速跟进60英寸。如今LG退出,按说是个机会,不过据说仍无60英寸推出计划,规划中要量产的50英寸拼接产品时间也是一拖再拖。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再拖下去,这最后一家等离子厂商可能就真的要被拖死了。不过即使新品推出来,此人士也不抱乐观态度,见证了60英寸后,50英寸拼接显得并不够大,不会引发太多用户的兴趣。面对缺乏上下游资源积极配合、少有厂商共舞的等离子现状,欧丽安也在犹豫是否坚持,如果选择放弃,那等离子将是真的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