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发
河南濮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濮阳 457100
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大多为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2011 -10—2014 -06,我科对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人工股骨头转换术(HHA)治疗,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者中男39例,女43例;年龄64~87 岁,平均70.58 岁。受伤原因:跌伤49例,交通伤18例,高处坠落5例。根据Evans 分型[1],Ⅰ~Ⅱ型16例,Ⅲ型26例,Ⅳ型25例,Ⅴ型15例。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1~2 种基础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 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PFNA。麻醉满意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床,在C 臂X 线透视下,观察闭合性复位情况。常规消毒铺巾,沿大转子顶端4~6 cm 处向近端做纵型切口,充分暴露股骨大转子。逐层分离至大粗隆中、后端1/3 处,钻孔穿导引针,扩髓、置入长度合适的髓内针,尾端平大转子。选择配套的PFNA 主钉,透视下观察导针位于股骨颈线纵轴线的中下1/3 处。X 线透视下观察钉帽锁定无松动,骨折端复位良好,依次关闭切口。常规给予镇痛泵镇痛,抗生素运用1~3 d。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抬高30°以利静脉回流。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群等长收缩训练[2]。3 周后可扶拐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下床负重行走。
1.2.2 观察组 实施HHA。本组选择髋部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暴露关节囊和骨折部位。行股骨颈截取,取出股骨头,测量股骨头大小。选择假体型号,扩髓、置入假体。对粉碎性骨折做简单固定碎骨块,采用骨水泥重建股骨矩。X 线下透视观察假体位置和置入旋转中心和活动度。将股骨大转子用克氏针固定,尽量恢复转子部的解剖结构,选择适合的股骨柄。放置引流,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术后镇痛处理和预防感染如对照组。常规抗凝1~4 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3]。术后24 h 床上活动,病情许可,3 d 后可扶拐下床行走,5~7 d 可完全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活动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满意度。用Harris 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满分100 分,≥90 分为优,90~80 分为良,70~80 分为中,<70 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4.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t 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术中、术后情况相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时间早、完全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Harris)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随访6~24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2 组术中、术后各指标相比较
表2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部分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性和内科基础疾病,多为低能量损伤[4]。
PFNA 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微创内固定方式,相对于髓外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稳定性能好、防旋转,减少切割与移位,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本组病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1例,螺钉松出2例,骨折延期愈合2例,皆属于糖尿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卧床时间长,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经过及时溶栓和支持治疗病情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病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成为各种内、外固定手术失败的补救措施。但转子间骨折一期是否实施HHA 手术,临床存在争议。我们认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做好临床分型,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根据患者年龄、术前身体状况、伴随疾病、是否耐受手术等进行个性化分析,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对于骨质疏松严重,术前行走能力良好的老年患者,应用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早下床负重行走,避免长期卧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张志奋,雷晓宇,雷云山.不同固定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8):2 -3.
[2]李江伟,宁旭,叶川.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回顾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24):3 243 -3 245.
[3]陈述详,刘彦,陈丽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J].暨南大学学报,2014,35(2):178 -181.
[4]贺毅,王宇光,卢正楷,等.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65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