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文题:在大千世界里,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的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这浓浓的亲情时刻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请你围绕“亲情”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表达真情实感。(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
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情感。它不同于其他情感,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在选材上,我们应注意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可写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及亲戚之间的生活经历、情感波折、动人故事。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情感积蓄,切勿一味叙述或编造故事。
在立意上,可以写褒扬亲情,因为拥有亲情;可以写渴望亲情,因为失去亲情;可以写呼唤亲情,因为亲情被遗忘;可以写正视亲情,因为亲情被践踏……当然,如果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的话,还可以另辟蹊径,颂扬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人间真情,但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提醒自己不能远离或偏离“亲情”这个核心词。
“亲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写法上要注意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象化。我国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过亲情。在他们笔下,亲情是朱自清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亲情是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情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亲情是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里”……我们可以借鉴作家、诗人的写法,记述一段故事,或描写几个片断。语言要富有形象性,避免通篇是呆板单调的叙述性语言。
妹妹出生了,哪怕我再不情愿,再怎么抗议,她还是出生了。
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十年来父母的爱全都倾注在我一人身上。当他们第一次试探性地在我面前提出要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我就表示强烈反对。一想到要多一个人和我分享父母的爱,我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试想,如果真的多了一个妹妹(弟弟),父母肯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她(他),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照顾我。毕竟她(他)是小孩子,小我十一岁的小孩子。可能她(他)会比我可爱?比我漂亮?比我更惹人怜爱?长大了甚至比我更优秀?
每次一想起这些我就会很难过。我该怎么办?我想尽办法阻止这件事发生。可说是想尽办法,其实也阻止不了什么。只是在爸爸妈妈一提生第二个孩子时,我就会冷着脸不说话,甚至转身就走,进行无声抗议。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去医院体检,我在家写着作业。一个小时后,妈妈打电话过来,就像往常一样问我中午想吃什么,作业写完没有……但我却感受到她语气里的不自然,就是那种藏着话,犹豫着说不说的那种不自然。我随意和她开玩笑:“今天怎么了?难道怀上了?”
那边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然后妈妈说:“是的。”
就这样,被我深深排斥、厌恶的她,还是顺利出生了。
尽管我很讨厌她,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妹妹真的很可爱。大而黑的眼睛,肤若凝脂,柔软的头发光滑柔顺,要是有人出现在她面前,她就会睁大黑亮的大眼睛望着你咯咯地笑个不停。她简直像个瓷娃娃——一个笑眯眯的瓷娃娃。
她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像只小企鹅。每次我一放学进家门,她就会一晃一晃地朝我走来,张开两只手要我抱。不抱的话,她的眉头就会皱成一团,委屈地望着你,作势要哭。那委屈的小样子让人看着不得不心软,我只好弯腰把她抱起来。这个小坏蛋立刻变了脸——眉毛一弯,嘴角一扬,又短又胖的小胳膊攀着你的脖子笑个不停。这样可爱天真的笑容,只有孩子才有的、学不来的笑容,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让我的心像泡在糖水里一般,全是甜,全是爱,对她所有的偏见一下子烟消云散。
这是我的妹妹,我曾经不喜欢的、憎恨的妹妹,可爱的、纯真的妹妹,我最亲最亲的妹妹。这一刻,我只想好好抱抱她,亲亲她,呵护她一辈子。
这样一个妹妹,是我想要宠上天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