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快滴”联姻,人们首先关注的无疑就是这一行为是否有垄断嫌疑。作为国内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个打车软件企业合并,相关人士会有这样的疑问也实属必然。而对此,各方的态度也暧昧不明,让人如同雾里看花。
比如在当事人眼中,“快滴”联姻当然不涉及垄断—开玩笑,若是金口一开说自己还真垄断了,接下来恐怕是有关部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垂下了。为此,当事人无不是面对媒体一口咬定:“咱们还小,怎么能被扣上这种高帽子呢?”比如,滴滴副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表示,此事1月21日就已启动,双方之前经过法律咨询。“根据现有条例,两家公司每家年营收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同时合并后年营收超过20亿元人民币才会触及到违法,现在打车软件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那么大规模。不存在垄断。”而《快的打车》方面则认为:“合并为了整合优质资源,更好地解决问题。”总而言之,这两家把自己说得合并好像是为了学雷锋一样,你们要是怀疑他的合并初衷,那就是耍流氓。
而对此,监管部门又是什么态度呢?2月16日上午,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目前商务部还没有收到有关滴滴和快的相关交易经营者集中申报。根据反垄断法及其相关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而对此,外界不少法律相关的专业人士则表示,虽然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他们的销售额并不高,因为大部分钱是交给了出租车公司的,专车业务也只是刚刚起步,所以很可能达不到向商务部申报的水平。
面对“快滴”在情人节牵手,其中最为含酸带醋的莫过于其他几家打车APP开发商了—本来市场都被你们占了,以前还能看你们互相“撕”,咱们也好赚个渔翁之利什么的,结果现在你们开始柔情蜜意了,别说渔翁之利,咱们连活都没发活了。怎么办?《易到用车》的选择就是向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举报,指责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合并行为未按要求向有关部门申报,严重违反反垄断法,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公司合并。总之就是,打不过别人就找家长,虽然行为有点low,但是指不定就有用呢?
“快滴”联姻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自己。据统计,在合并之后,新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占到99%。而且这和“你有一种产品,我也有一种产品,只要我的产品比你好,我就能打破你的垄断”不同,打车APP并不仅是一个单一的APP,还是一个平台—用户的数量决定了平台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合并之后,只要“快滴”别老寿星吃砒霜活腻了,非要推出一些有作死嫌疑的更新,或者其他打车APP推出一些革命性的功能,那么可以想见,在未来其他打车软件就只剩下了两个字—没戏!
而和往日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合并不同,这一次用户也没有光顾着送上鲜花和祝福,而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刚刚过去的红包大战之中,不少用户手中捏着一堆打车抵用券,而人们首先就要关心“你们在一起了,这些抵用券还认不认?以后类似的活动你们还做不做?”要知道在2013~2014年的打车大战中,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了哄抢市场,最高一天要烧掉2 000万美元,让至今不少用户依旧意犹未尽。现在这两家不掐了,用户心中指不定比《易到用车》这些公司还着急,生怕他们齐头并进开始转身坑用户了。
好在从目前看来,无论是滴滴还是快的,烧钱还不会停止,还来不及去坑一把用户,即便他们能够成功合并,他们还有很多关卡要闯,甚至将是步步惊心。首先他们面临的就是整合难题—从昔日的死对头,到如今的好夫妻,无论分与合其实都是钱闹的。而由于两家的业务重叠严重,市场定位也很雷同,“在一起”之后谁在哪个领域多占一点,谁少占一点就需要扯清楚。不仅如此,昔日密集的节日活动根本不能少。据了解,光是三月份,“快滴”再度推出一系列补贴,用于巩固用户基础—万事开头难,合并虽然能让他们的竞争对手无路可走,但是也不能给他们趁乱翻身的机会。
而在此之后,他们就应该调转矛头了。在过去,他们的主要矛盾无疑就是双方的存在了。但是如今,他们要开始琢磨,怎么从烧钱转化为赚钱。为什么“快滴”要在一起?因为再烧下去,大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要吃不消了,一旦这两边不玩了,等待这两家的就是有可能崩盘。所以凑在一起之后,两边不用忙着对掐了,而是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该拉广告的拉广告,该骗投资的骗投资,无论是对于广告商还是投资商来说,一个占据市场绝对份额的公司都更具吸引力。
而在开源的同时,“快滴”联姻的另外一大优势就是“节流”。当他们在一起之后,打车软件可以一起做,员工可以一起用,账目可以一起算,旗下的司机和出租车可以一起使唤,用户可以一起分享……。相较于过去的“一样的活让两个公司做两次”,这无疑大大节约了他们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当不少人在琢磨着“快滴”的联姻会为未来打车软件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时,另外一部分人则已经开始举一反三,思考其他垂直领域能否复制这一模式。
比如在医疗领域,最典型的就是专利药品和印度的高仿药品之间的纷争。一边是医药生产厂商认为印度对于高仿药品市场的包庇藐视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另外一方面印度则认为一味追求暴利而罔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是不厚道的行为,但是如果换一种思路,让两边找到一个沟通的渠道,诸如一起合作授权生产一些相关药品,并严格控制流通渠道,或者干脆由财大气粗的医药生产厂商进行收购,也许这种矛盾就会得以解决。
而又或者在餐饮领域,同一类型的快餐连锁店进行合并,整合彼此的资源,是否是可行的呢?比如百胜旗下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若是合并,不仅能够把两家的用户吸引到一起,还能大幅度缩减店租员工等开支,在产品定价上也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当然,由于不少餐饮企业属于“闷声发大财”,和“快滴”联姻打了法律的擦边球不同,一旦这种联姻模式在餐饮领域开启,那么“垄断”这顶帽子恐怕很难甩掉。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某种臆想,但现实世界中也并非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土豆和优酷的联姻。由于互联网在线视频市场竞争激烈,这两家的联姻并没有受到多少关于是否会涉及垄断的质疑,而从目前来看,两家也已经从蜜月期进入了稳固期,虽然不能说实现了一家独大,但也可以和有个好爸爸(百度)的爱奇艺分庭抗礼。“优土”和“快滴”也给了未来的企业联姻指出了一条明路—要依靠合并来做大做强,不仅要保证合并能够让你有足够的实力抵御外在强敌,而且还要一开始就不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要合并未成,就先被老大哥看上了,结果白浪费了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