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8线荥经三大湾滑坡治理方案研究

2015-08-18 01:58周承宇雅安公路设计院四川雅安625000
江西建材 2015年4期
关键词:抗滑桩斜坡坡面

■周承宇■雅安公路设计院,四川 雅安 625000

2010年8月20日晚,受连续强降雨影响,G108线荥经县境内K2432+800米处(花滩三大湾)路基发生滑坡,造成长约120m的路基完全沉陷,原路左侧路肩墙全部垮塌,并在路面中后部形成高约3m的陡坎,交通完全中断。灾情发生后,经在滑坍段采取内侧扩挖形成的应急交通便道,局部段钢管桩加固,并于滑坡剪出口部位设置反压体等应急处治措施,滑坡恢复暂时性稳定,应急运输得以维持,同时进行交通限制。G108线属重要的交通线,每天过往车辆上千,不能中断,而滑坡的发展有可能出现长期中断,在明年的雨季到来之前进行治理,确保滑坡范围不扩展,维护正常的交通顺畅十分紧迫。因此该滑坡的治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将介绍滑坡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分析滑坡体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治理方案。

1 滑坡地形地质条件

滑坡位于第四系崩坡积堆积上,崩坡积物堆积从沟底延至谷坡中上部,谷坡中上部为岩石陡坡区,局部发育缓坡平台,崩坡积物堆积总体呈扇形,前缘宽170m,中部宽290m,坡面走向北西-南东,坡面倾向北东,坡度27-34°,平均29°,堆积物厚度13-25m。G108线从崩坡积物上以一对回头曲线呈“N”型经过,从低到高有三层道路,滑坡区中轴线高程分别为887.8m、905m、927m,滑坡段位于下线北西侧。据勘探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滑体物质主要由含角砾碎石粉粘土和含粘土碎块石土组成,饱水后粘聚力降低,滑体具有弱至中等透水性,地下水易于渗透进入粘土层中,并形成软弱面。滑坡的滑床由二迭系宣威组(P2x)灰黄色薄层状泥质砂岩互层组成,成分以岩屑及泥质物为主,泥质粉砂质结构,强度较低,属易软化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类。

2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势呈圈椅状,降雨后雨水通过坡面切沟和公路路基边沟排出区外,而在非雨季,切沟为干沟。根据钻探过程中的循环液分析,钻探过程中基本上无反水,滑体具有较强透水性,降雨入渗后至粉质粘土隔水层后向坡下径流,并渗入到碎石层孔隙或强风化裂隙中成为风化裂隙含水层。滑坡前缘基覆面地带出露的泉水流量为0.1L/s,大暴雨时流量更大。场地地下水埋深大,勘查中所有钻孔均未见稳定的地下水位。

3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从宏观分析来看,天然状态下总体是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一般暴雨的作用下滑坡未出现滑动,其稳定性系数界于1-1.05之间,该种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在特大暴雨作用下,坡面切沟排水不畅、沟水下渗的连续作用下出现了路基滑塌,斜坡失稳,其稳定性系数应小于1。滑坡后缘区与滑坡有紧密联系,滑坡区为G108下线以下斜坡区,其后缘斜坡区出现了裂缝,划为滑坡影响区或潜在不稳定斜坡区,其稳定性系数大于1。

4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滑坡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岩土体条件。滑坡所处斜坡为崩坡积物堆积,主要由角砾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局部为粉质粘土层,角砾碎石成份主要为灰黄色泥质粉砂岩,属软弱岩体,易风化,风化后呈粉细砂状,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并为地表水的下渗和贮存提供了空间。

(2)滑带条件。基覆界面为主要滑动面,在分界附近,粉质粘土较易集中,并形成软弱结构面,该结构面的透水性较弱,易于地下水的赋存。

(3)水的作用。雨水下渗后,一部份向坡下运移,部份储存在孔隙之中,并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一般有短历时暴雨可导致地面排水涌堵,下渗越多。水位增高,松散体的重度增加,下滑力增大,并有可能导致斜坡失稳。

(4)人类工程活动。道路上边坡路堑墙泄水孔失效,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5)坡面切沟。坡面切沟为排洪通道,由于水流长期冲刷,导致了沟底破坏,切沟地表水的下渗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升高。综上所述,在岩土体本身性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滑坡形成。

5 治理方案

根据现场勘测及地质勘察,提出两种永久处治方案。方案一为公路改线绕避滑坡新建;方案二为滑坡治理,原路恢复。

5.1 不管采取哪种方案,以下措施都需要实施

(1)水的治理。考虑沿滑坡外缘5~10米设置截水沟,对坡面切沟进行渠化处理,防止水的下渗。

(2)坡面的防护。G108线上中下线的上下边坡考虑采用先刷坡清方,再按格构植草防护处理,减少坡面水的冲刷。对损毁路堑墙进行拆除重建恢复。

(3)坡脚防护。沿荥河右岸设置C20片石砼防洪堤,基础置于基岩上,嵌入深度不小于1.0米。

(4)其他。上线上方的池塘应排空蓄水,滑坡范围内的水田改为旱地。施工期间滑坡影响区内人户临时搬迁。

5.2 改线方案

(1)路线平纵面设计。受地形限制,改线方案按设计速度20Km/h(原路滑坡段标准),回头曲线半径按15.00米,回头弯路段纵坡不大于4%,最大纵坡8.0%。路线布线本着尽量少开挖减少工程量及绕避滑坡体的原则,通过展线新建,中线及下线基本绕避已发生滑动变形区域。上线位于潜在不稳定斜坡区域,需要采取一定加固措施提高抗滑稳定性。

(2)上线治理措施。上线的上边坡内侧及下边坡下缘考虑采用φ12.7cm压力注浆钢管对潜在不稳定斜坡区进行加固,钢管嵌入基岩深度不小于5米,各设置3排,间距1.2米,梅花状布置。

5.3 滑坡治理方案

5.3.1 处治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情况、病害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推力计算结果,防护方案主要是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具体处治措施如下:①抗滑桩:在坡脚反压体内侧设置一排抗滑桩(此处基岩覆盖层浅,设桩短较经济)。抗滑桩尺寸为2.8m×3.2m,桩长为22m,桩中心间距为6米,共21根,嵌入基岩深度不小于桩长的1/3(以抗滑桩外缘控制)。②压力注浆钢管加固:考虑采用φ12.7cm压力注浆钢管对潜在不稳定斜坡区及滑动变形区进行加固,钢管嵌入基岩深度不小于5米,各设置3排,间距1.2米,梅花状布置。应先行施工,可以提高抗滑桩施工时的安全性。③对坡面进行格构防护。④恢复路面及排水系统。⑤加强监测:重点监测施工期间和工后两年内滑坡体上地表变形、裂缝的发展,以及新增工程构造物(在抗滑桩桩顶设置监测点)的变形和位移。

5.3.2 施行顺序

(1)压力注浆钢管加固;

(2)抗滑桩施工;

(3)坡脚防护及坡面防护;

(4)恢复路面及排水系统;

(5)设置变形观测牌。

改线方案路线平面图及抗滑桩方案抗滑桩平面布置图

抗滑桩方案1-1′剖面图

6 技术经济比较

比较项目 方案一(改线方案) 方案二(滑坡治理方案)主要技术方案路线改移新建,中线与下线可以绕避滑坡。上线通过对边坡进行压力注浆加固,坡脚修建防洪堤,坡面防护,排水治理等综合措施达到基本稳定。下线外缘设置抗滑桩,并通过坡脚修建防洪堤、坡面防护、压力注浆钢管加固及排水治理等综合措施达到治理滑坡目的。再对既有公路原地复建。概算总投资(万元)2723.7207 3407.7118优点1、投资相对较小;2、施工工艺相对简单;3、施工受季节影响小。1、原路恢复,平纵线形基本不变,平纵线形指标略好;2、对滑坡进行了治理,上中下线均能够稳定。缺点1、上线不能绕避滑坡,本方案采用压力注浆钢管对上线进行路基加固,不易定量进行路基稳定验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2、平纵线形较差;3、新线开挖量大可能产生新的病害,最大坡高近60米。4、路基施工需进行交通管制,交通压力大。1、投资相对较大;2、施工工艺较复杂;3、施工受季节影响,不能在雨季施工;4、滑坡治理后,要进行2年的监测。结论 不推荐 推荐

7 结语

滑坡防治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在制定防治措施前,要充分认识滑坡形态特征、地质环境条件、滑坡成因机制,然后据此制定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和美观大方的方案,而在一个滑坡的防治措施中,往往含有多个治理措施。

[1]冯栋栋,易萍华.滑坡治理措施浅析[J].山西建筑,2008,(7):127~128.

[2]谢建德.滑坡治理方法[J].地质与勘探,1995(5).

[3]丁玉琴,覃仁辉.滑坡治理与抗滑桩设计[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6):134 ~137.

猜你喜欢
抗滑桩斜坡坡面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信仰的“斜坡”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超音速流越过弯曲坡面的反问题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面板堆石坝垫层施工及坡面防护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