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摘要 介绍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发展的措施、意见。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林业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351-02
近年来,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林果、种苗、用材林、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途径。
1 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发展现状
1.1 坚持林业发展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
近年来,各级林业部门在搞好城市绿化美化的同时,在全县乡村也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陶冶了群众的情操,提升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2 坚持林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近年来,各地把发展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林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
1.3 坚持林业发展与全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几年来,各级广泛发动,积极引导,让更多的部门、更多的行业、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到农村林业生产当中。各级老干部组织开展了“常青林植树”活动,重点实施治沙造林建设;各级妇联开展了“三八林植树”活动,结合村容村貌的整治,发动妇女和群众营造环村林。同时,各级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农村林业的生产和经营[1]。
2 制约农村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绿化积极性问题
从主观上讲,农村多年形成的“房前不栽柳,屋后不栽杨”的习惯,再加上房前屋后零星栽树见不到多少经济效益,导致农民绿化的积极性不够高。从客观上讲,农民群众关心的是经济效益,而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群众不容易接受;由于20世纪90年代平罗县发展起来的水果品种在21世纪初市场疲软,价格下滑,效益较差,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再加上平罗县近几年发展的新品种经济林和用材林大都没有进入收效期,示范带动作用暂时难以发挥,不少农民对退耕还林、结构调整的前景心存疑虑,方向把握不准。
2.2 发展空间问题
自2004年国务院发布保护耕地“五不准”规定后,各级在抓农田林网、退耕还林和经济林建设时,害怕触及国家用地政策这根“高压线”,不自觉地被束缚了手脚,思想上出现摇摆,给造林绿化增加了难度。就是对于非基本农田的“四荒”地,由于受传统的以粮为纲思想束缚和国家对种植小麦等作物加大补助的影响,农民也不愿意在其内发展林业,林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2.3 政策机制问题
在村庄绿化方面,尽管近几年各级采取了给村里无偿发放苗木的办法,但多为新疆杨、白蜡,树种单一,成活率较低,对全面改善村庄绿化环境来说是“杯水车薪”。在财政扶持方面,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2.4 综合服务问题
在信息服务方面,对林产品市场信息闭塞,把握不准。在技术服务方面,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林业技术体系推广力量薄弱,致使科技推广出现“梗阻”。在销售服务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成立群众性中介服务组织已迫在眉睫[2]。
2.5 林木保护问题
由于部分农民群众法律观念和林木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盗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国家对土地使用控制严格,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敢在土地上做文章,就把目光盯在了农村林地上,毁坏、占用林地搞建设的现象逐渐升温,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 工作措施和建议
3.1 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互补,以生态带产业,以产业促生态
大力建设村庄庭院、环村、四旁经济林,积极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产业化的水平。一方面,加强农村水、林、田、路总体规划,积极开展环村林建设和“四旁”植树等活动,房前屋后、庭院、村内空闲地、村中道路、村外荒地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开展植树造林,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另一方面,从农村实际出发,在搞好绿化美化的同时与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村庄“四旁”绿化相结合,大力发展干杂果、速生用材林、林业育苗等林业产业,培植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达到示范带动的目的,逐步变政府政策引导为市场引导的群众自发行动[3]。
3.2 坚持灵活机制,完善政策,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组织好广大农村的义务植树活动,使农民群众既履行了植树义务,又绿化美化了家园。二是大力开展“绿化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建议对达到绿化示范村标准的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建议对群众退耕发展林业的,应继续制定完善补助政策,延长补助年限,奖励补助标准应不低于国家对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四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引导广大群众植树绿化。五是建议将村庄绿化作为县直部门联系村工作的一项内容,制定村庄绿化指标,并列入联系村工作考核。
3.3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一线,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在农村植树造林过程中,各级林业部门要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严把苗木关、栽植关、管护关,切实加强全过程的技术指导,确保造林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通过送林业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技手册、深入林间地头向林农当面传授生产技术等灵活多样方式,把方便实用的林业技术及时送到广大林农手中。根据现实需要,建议成立林业育苗、干杂果、速生用材林等协会组织,使林业产业化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4]。
3.4 坚持造管并重,突出管护,切实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
一是要彻底改变年年植树不见树的局面,着力做好植树造林的后期管理工作,完善各种管护机制,落实好农村绿化管护责任制,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要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造林绿化的作用,宣传林业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造林绿化与自己密切相关,增强广大群众保护林地、林木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大林业执法的力度,认真执行《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乡规民约,严厉打击乱砍盗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引发森林火灾等违法犯罪行为,达到农村林业案件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起数和面积大幅度减少、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郑晓清.林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8(增刊1):47-49.
[2] 贾治邦.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6(14):32-34.
[3] 陈亚立,陈小良,陈有根.浅谈新形势下林业科技工作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J].江西农业学报,2008(3):112-113.
[4] 罗万强.试论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绿色科技,2015(3):128-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