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兵++李叶
摘要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宣州区加大投入,建设区、乡、村3级防疫体系队伍,但近年来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逐渐老化、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报酬低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散养畜禽集中强制免疫效果的重要原因。在对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297-02
畜禽散养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传统饲养方式,目前在中国农村还比较普遍。因此,畜禽散养户的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也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因此,必须加强承担散养畜禽集中强制免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以适应复杂的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
1 村防员的地位和作用
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农村散养畜禽的一年春、秋2季集中强制免疫、加挂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和日常报告动物疫情等公益性任务,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有利于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映、早处置。为此,农业部于2008年4月发出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到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地位,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整体规划[1],结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立起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2 村防员队伍现状
根据宣州区政府2004年12月《关于我区动物防疫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择优选用、注重素质、创新机制”的原则,结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宣州区于2005年5月通过考试考核,每个行政村聘用了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2.1 基本情况
宣州区现辖26个乡镇办事处182个农业行政村及社区,共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229名,基本上符合省政府提出的“每个村有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宣州区山丘及平原地区畜禽饲养量、养殖方式、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等因素[2]。
2.2 村防员调查情况
2.2.1 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及以下的31人,45~50岁的35人,50~55岁的61人,55~60岁的29人,60岁及以上的73人。
2.2.2 文化水平。从学历结构看,小学11人,初中157人,高中60人,大专及以上的1人。
2.2.3 劳动工作量。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从调查的情况看,平均每个防疫员每年至少入农户注射1 388户次,注射家禽9 906针,注射家畜2 520针;辖区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村有90个,占总村数的49.4%;辖区防疫户数在800户以上的村有104个,占总村数的57.1%;全年完成集中强制免疫需要60 d以上的村有118个,占总村数的64.8%。
2.2.4 劳动报酬。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动报酬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中央、省和区级补助3 600元/年·人,每年通过财政系统一卡通发放到个人帐户。二是乡级补助。三是村级补助。从调查的情况看:除每年上级补助3 600元外,每年乡、村2级补助在500元及以下的村有71个,占总村数的39%;在500~1 000元的村有67个,占总村数的36.8%;1 000元及以上的村有44个,占总村数的24.1%。
3 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认识不足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农村散养畜禽的一年春、秋2季集中强制免疫任务。大多数农户能够积极配合,但也有部分农村散养户对实施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些乡镇和村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组织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集中强制免疫工作[3-4]。
3.2 工作条件较差
由于工作对象是畜禽,动物防疫员整天钻牛栏进猪圈,又脏又累,往往不被尊重,产生了社会底层位卑的偏见。由于宣州区地形复杂,散养户分散居住,农户白天又没有人在家,村级防疫员只能利用自己的交通工具,起早贪黑去农户家中打防疫针。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兽医室,疫苗、药品、器械等物资只能由防疫人员私人保存,条件稍好的存放在自家冰箱中,条件不好的自然存放,严重影响疫苗使用效果。
3.3 劳动报酬较低
按春、秋2季防疫工作平均需60 d计算,参照宣州当地农村临时工平均每天劳动报酬120元,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劳动报酬至少应该在7 200元以上,而实际每年只有上级补助3 600元,36.8%的乡、村2级每年另外只加500~1 000元不等。因此,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与劳动量不成正比,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
3.4 文化水平低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总数的73.3%,有的老防疫员甚至连字都不会写。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水平低,业务技能不高,完成既定工作任务难度比较大,更难以适应当前科学化、电子化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3.5 年龄偏大
在全区22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60岁以上的有73名,占总数的31.9%。加之现在的年轻人怕脏、怕累,且同类其他行业收入远高于村防疫员的收入,故难以招聘到年轻力壮的防疫员,甚至有70岁以上的老防疫员仍然工作在一线。
4 解决措施
4.1 加强宣传培训
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宣传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动物防疫工作的良好氛围。乡镇办事处要着力构建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认识,落实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工作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等,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基层防疫队伍。
4.2 规范建设队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突出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置,要与当地的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相适应,结合本村的畜禽饲养和地理交通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按需设置。建立健全相关选聘、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明确考核指标,劳动报酬和考核评价挂钩。
4.3 落实政策待遇
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保障机制,以乡镇地方财政投入为主,除中央、省和区3级补助之外,结合常年实际工作量和当地同类行业工资水平,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保证每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动收入。
4.4 改善劳动条件
为有效推进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乡镇和村要安排乡村干部参与强制免疫过程,解决必要的交通、伙食、夜间安全和疏导群众等问题。对于条件比较好的村,可以建立简易的村级防疫室,配备必要的冰箱、冷藏包及器械等物资,规范保存和使用疫苗药品。村级动物防疫员在挨家挨户上门注射时,要加强自身防护,尤其是自身交通安全和卫生防护等,确保村级防疫员能够安心、稳定、有效地开展工作。
5 参考文献
[1] 骆崇美,范同安.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J].畜禽业,2014(11):37-38.
[2] 易娟.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J].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刊,2014(8):139-140.
[3] 杨军.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大发展[J].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刊,2014(8):138-139.
[4] 朱会先,刘顺兰.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促进畜牧业大发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1(2):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