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8-17 05:25王秋王成云牟岩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方法

王秋++王成云++牟岩松

摘要 介绍白菜根肿病的发生症状、病原、侵染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病原;侵染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129-02

白菜根肿病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发生普遍,危害对象为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如大白菜、芥菜、甘蓝、萝卜、榨菜等,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现就白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探讨如下。

1 发生症状

白菜受害后,叶片发黄颜色变淡、凋萎下垂,尤以晴天中午表现得更为明显。病株根部有瘤状肿大,发生部位不同,根瘤大小不同,一般侧根上的肿瘤小而多,多呈手指状或圆筒状,主根上的肿瘤一般大而少,多呈近球形或球形,须根上的肿瘤个数可达20余个。受害初期,根瘤表面光滑,随着病情的发展,表面变粗糙,常发生龟裂,同时由于受软腐细菌的侵染,病部常散发臭气,组织腐烂,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

白菜、甘蓝、油菜、芥菜等的肿瘤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上。根菜类如萝卜、芜菁等常发生于侧根上,主根不变形。

2 病原

白菜根肿病病原是鞭毛菌亚门根瘤菌属芸苔根菌属的真菌,该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只能侵染十字花科100余个种和变种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该菌有9个生理小种,我国有2个生理小种[1-2]。

寄主根部细胞内的病菌形成休眠孢子囊,散生,球形单胞,略带灰色或无色,呈鱼卵块状,其抗逆性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有2根长短不等的鞭毛着生游动孢子的顶端,致使其能在水中做短距离游动,随后鞭毛消失,静止片刻后根毛侵入寄主细胞,然后从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寄主薄壁细胞被刺激从而形成根部肿瘤,同时有大量休眠孢子囊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当根瘤腐烂后,休眠孢子囊进入土壤中越冬。

3 侵染途径

3.1 越冬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厩肥中越冬,并成为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可致土壤中存活6~7年之久。

3.2 侵染

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根毛或幼根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并发育为无一定形状、没有细胞壁的变形体,变形体能穿过根的各个组织,扩展蔓延至皮层组织和形成层,刺激根部细胞,使其分裂加速,体积增大,加之细胞之间互相挤压,造成根部畸形肿大。

3.3 休眠孢子囊

病菌在根部继续发育,使维管束组织发育不正常,输导系统受阻,导致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和叶片萎蔫等症状。病菌从根部侵入后一般经10 d左右就开始形成肿瘤。植株受侵染越早,受害越重,而晚期侵染的,因根部已发育完全,一般不会引起重大变形,受害较轻。最后变形体形成许多休眠孢子囊[3]。

3.4 传播

病菌依靠病菜根或带菌泥土的运输进行传播,田间传播则由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昆虫、农机具及农事操作等传播。

4 发病条件

4.1 土壤酸碱度

病菌适于在偏酸性土壤中生活,当土壤pH值为5.4~6.5时,发病很重,pH值7.2以上则发病较轻。

4.2 土壤温湿度

土壤含水量在50%~98%之间,都能发病,但以70%~90%最适,土壤含水量低于45%病菌死亡;病菌在土温9~30 ℃内均可发育,但适于发病的土温为19~25 ℃,最适23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菌经18~24 h就可以完成萌发和侵入。低洼潮湿、水改旱或氧化钙(CaO)不足的菜地发病都较重。

4.3 土壤中休眠孢子囊含量

在甘蓝最适于发病的黏重土壤中,休眠孢子囊含量为2万个/cm3时即可发病,而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则必须含有20万个/cm3以上才能发病。

4.4 栽培条件

连作地块的土壤中含菌量一般都较大,发病较重;施用石灰的地块由于降低了土壤的酸度,发病较轻;晴天定植或定植后有15 d左右的晴天,根肿病就较少发生,反之定植或定植后不久就下雨,发病率常较高。

5 防治方法

无病区实施检疫制度,在病区则实行培育无病苗、轮作和施用石灰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实施检疫

实施严格检疫制度,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和蔬菜至无病区。

5.2 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4~5年,能减轻病害;避免在低洼潮湿、水改旱或氧化钙(CaO)不足菜地上种植。

5.3 增施石灰

在雨水较多或灌溉方便的地区,适当增施石灰,使土壤的酸碱度变成微碱性,可减轻发病。一般在定植或播种前,均匀撒施1 500~2 250 kg/hm2,然后整地。

5.4 选择无病苗床和苗床消毒

选择无病地块育苗,定植时注意淘汰病苗。如果育苗床土带菌,可用福尔马林消毒、五氯硝基苯或用氯化苦穴施,用药量60~120 g/m2,施药后将土踏实[4]。

5.5 加强栽培管理

注意清洁田园,收菜时最好连根拔起,或收菜后及时挖根,将病根集中后深埋,病根应埋入土下50~70 cm以上并在病根上撒石灰后再填土。病残体切不可作厩肥或堆肥,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定植宜选择晴天进行,如果定植后下雨,可在地面撒2%石灰水或蚝壳灰水,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

5.6 药剂防治

在定植时沟施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22.5 kg/hm2,或配成700~1 000倍液,每穴浇药液250~500 g。田间发现少量病株时,可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量250 g;或用上述药剂30~45 kg/hm2拌药土600~750 kg/hm2,开沟施用后再播种或定植[5]。

6 参考文献

[1] 王新生,王贵斌,吴晓波,等.大白菜根肿病发生规律与防治[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5):19-21.

[2] 尚慧,杨佩文,董丽英,等.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2009(6):157-159.

[3] 杨佩文,尚慧,董丽英,等.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因素分析与防治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9(3):663-666.

[4] 张海燕.闽侯县反季节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4(1):27-28.

[5] 万兆忠.松桃夏大白菜种植技术示范[J].科学种养,2014(7):26-27.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方法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分析
猪口蹄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