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南山++陈文红++王晓琴++郑顺林
摘要 介绍四川盆周山区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与覆膜、平衡施肥、控制旺长、水分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四川盆周山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四川盆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103-01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2015年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2],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必将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再次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四川是马铃薯种植大省,盆周山区和川西南高原(攀西地区)是马铃薯的主产区,该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马铃薯产量潜力很大。但是该地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推广缓慢,生产不规范、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种植制度和田间配置不合理等因素限制了产量潜力的发挥[3]。课题组在该区域多年的高产创建实践表明,该区域马铃薯单产提高潜力很大,通过采取脱毒良种、地膜覆盖和增施磷钾肥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产量可达到45 t/hm2以上的超高产,比四川省平均产量(22.5 t/hm2)增产1倍以上,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1 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和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丰产性高的优良品种,如青薯9号、凉薯8号、坝薯10号、川芋10号、川芋117、秦芋30等。
1.2 选种与催芽
使用质量检测达标的脱毒种薯,剔除病、虫、烂、杂、劣薯,播前20~30 d将种薯置于阴凉干爽、通风有散射光的室内摊开催芽,如到播前仍未通过休眠的,可用5~10 mg/kg九二○溶液浸种10~20 min,然后捞起晾干,小堆存放催芽。
1.3 切块与消毒
推荐用20~40 g小整薯作种,大种薯可切块播种,50~80 g的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块,90 g以上的种薯先从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保证每个切块重30 g以上、有2个以上芽眼。切刀要严格频繁消毒,可用3%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进行消毒。切块后的薯种用石膏粉+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90∶5∶5)或用草木灰均匀拌种(药薯比例为1.5∶100),使切口粘附均匀,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止烂种。
2 播种与覆膜
2.1 播种时间
春季当10 cm土层地温稳定上升到7~8 ℃时播种。一般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在12月中下旬至1月播种,高山地区可推迟到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海拔越高,播期越晚。
2.2 播种量及播种密度
采用净作时,播量3 000~3 750 kg/hm2,大垄、双行、错窝种植,宽行60~80 cm,窄行30~40 cm,窝(株)距20 cm,播种种薯或薯块(窝)9.00万~11.25万个/hm2,应遵循肥地稍稀、瘦地稍密的原则。与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进行带状套作时,带宽1.6~2.0 m;马铃薯与套作作物的行比2∶2,2行马铃薯行距30~40 cm,2行套作作物行距50 cm左右,马铃薯与套作作物间距80~120 cm;马铃薯窝(株)距20 cm,播种种薯或薯块(窝)4.5万~6.0万个/hm2[4]。
2.3 播种方法
整好地后,按设计行距开10 cm左右深的播种沟,在沟心按规定窝(株)距摆种,两窄行间错窝摆放,芽眼向上。种薯摆好后在2个种薯(窝)中间定量施用准备好的化肥,注意避免化肥接触种薯,在种薯上面均匀施用腐熟农家有机肥。
2.4 起垄覆膜
施肥后,从宽行开沟起土覆盖于两窄行上,形成厢(大垄),厢(垄)面与沟底约30 cm,然后盖膜,膜两边用细土压严。
2.5 破膜引苗
在出苗期,当苗露出土后要及时将苗上薄膜开口,将薯苗引出薄膜,并用细土盖严薄膜破口。
3 平衡施肥
重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净作地在施腐熟农家有机肥30~45 t/hm2基础上,施尿素300~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或等氮、磷、钾有效量的复合肥;套作地用肥量较净作地减少30%~40%。苗齐后,净作地施尿素150 kg/hm2、套作地施尿素90~120 kg/hm2提苗肥。结薯期和薯块膨大盛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4 控制旺长
如遇植株徒长,可在开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防止植株徒长,促进结薯[5]。
5 水分管理
种前如遇干旱,应提前灌水,播种时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采用沟灌,等水漫灌到厢面,土壤湿润后及时停灌。大雨后应及时排干沟内渍水,尤其是生育后期,严防积水造成烂薯。
6 防治病虫害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种时进行频繁消毒,出苗后及时防蚜,重点抓好晚疫病防治。预防细菌性病害可用72%农用链霉素、克菌先锋、戴挫霉等药剂,苗期通过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时间10 d。预防真菌病害可用安泰生+72%农用链霉素或氰霜唑+好立克通过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 d。药物要交替使用,预防打药3~4次。虫害防治的重点是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可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或5%来福灵450~600 mL/hm2对水900~1 050 kg/hm2防治瓢虫;用25%镇蚜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蚜虫。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结合施基肥用辛硫磷7.5 kg/hm2与基肥同时深施或使用高锹在播种时沟施。
7 参考文献
[1] 陈珏,秦玉芝,熊兴耀.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217(8):70-73.
[2] 冯华.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冯华[N].人民日报,2015-01-07(2).
[3] 郑顺林,张忠,李德林,等.四川紫色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87-92.
[4] 廖华俊,董玲,江芹,等.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7599-17601.
[5] 吴卫华,林昌庭,何伟民,等.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1(5):318-319.
[6] 吴永志,李柱栋,曾南.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7(1):4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