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久
摘要 介绍辽粳371的特征特性,分析其米质、经济效益,总结其栽培技术,指出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宜在桓仁县中晚熟稻区及沿江流域种植。
关键词 辽粳37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可行性;辽宁桓仁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47-01
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更加迅速,农产品生产与国际接轨,更趋于标准化及规范化,传统农业相继崩溃,现代农业逐步向有机农业过渡,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结合桓仁生态条件,研究优质稻米的生产技术,制定优质稻米的操作规范。把产、供、销有机结合为一体,进行有组织、有计划、规范化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1-2]。根据现有生产力水平,桓仁县农科所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不同优质、高产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在省稻作所的协助下,通过试验,筛选出辽粳371等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为桓仁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用种提供科学依据。
1 品种特性特征
辽粳371是由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常规育种室以C87—6571、辽开79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苗期生长较快,抗旱性好,分蘖中等,剑叶直立,高秆大穗,植株清秀,颖壳黄白,散穗无芒,一般产量为8 250 kg/hm2左右,株高100~110 cm,穗长18.7 cm,穗粒数80~120粒。千粒重25~27 g,结实率为88.6%。生育期155 d左右,比农林315晚3~4 d,抗病优质,高产稳产,耐旱抗倒,活秆成熟。该品种2002年在全县进行5个点次的试验,平均产量7 126.5 kg/hm2。比对照农林315增产11.3%。六河6月21日移栽,产量5 775.01 kg/hm2,生育期延迟10 d左右;六河6月10日移栽,由于缺水严重,产量不足2 250 kg/hm2,说明辽粳371耐低温性较差,温、光反应较敏感,对水分的胁迫性较敏感,在桓仁县不宜作旱稻品种使用及凉水地种植。适合桓仁县中晚熟地区级沿江流域种植,进一步研究品种特性及适宜的栽培措施,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
2 米质评述
辽粳371米质外观晶莹透明、腹白、心白极少,蒸煮时米饭松散而不粘结,冷饭可食性好。2002年米质品尝鉴定,好于越光、京租、农林313及农林315,8个参评品种中排在第1位。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化验分析,整精米率68.6%,高于规定标准8.6%;直链淀粉含量为16.7%,高于规定标准3.3%。糙米率83.4%,精米率75.3%,碱消值7.0,胶稠度60 mm,透明度一级,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只有亚白度4.7%,超标2.7%,达二级标准。该品种在开原现以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出口西欧,价格40元/kg。
3 经济效益分析
辽粳371 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 935 kg/hm2,比对照增产6%,2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118.5 kg/hm2,比对照增产11.0%。桓仁县农科所2年试验平均产量7 420.5 kg/hm2,比农林315(6 580.5 kg/hm2),增产12.8%,增产稻谷840.0 kg/hm2,稻米按2.4元/kg计算,增经济效益2 016.0元/hm2,全县如果开发4 000.0~4 666.7 hm2辽粳371,比农林315共增加产值564.48万~658.56万元。按绿色食品标准形成规模化发展,产品加工出口,按4.0元/kg计算,产值为20 777.4元/hm2,比农林315(产值11 340.0元/hm2)增加经济效益9 437.4元/hm2。开发4 000.0~4 666.7 hm2,加工出口西欧,共增经济效益为3 774万~4 403万元。如果能出口日本及韩国,将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但必须有组织、有计划,严格按照绿标生产,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4 栽培技术
辽粳371具备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耐旱抗倒,适应性广。品种本身的垂直抗性与水平抗性较好,但分蘖力中等。这样就必须根据品种的需求研究其栽培措施的协调运用,掌握品种的生长规律,创造良好的稻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能[3]。
4.1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不可人为造成污染源,杜绝污染物带入绿色食品产地,禁止使用硝态氮及有机氯农药。水源最好单排单灌,串灌应注意上游污染源。
4.2 与其他品种交替种植
选择增产性能相同的高产优质品种与辽粳371交叉种植,增强其品种水平抗性及使用年限。最好4月10日前后采用大、中棚隔离层育苗或抛秧盘育苗,播种量150 g/m2左右,培育带蘖壮秧。注意苗期病虫害防治。
4.3 移栽
移栽时不同田块选择不同密度。一般株行距应为30.0 cm×13.3 cm,每穴4~6株苗,重施基肥,增施蘖肥,促进前期分蘖,中期补肥保蘖,抛秧盘育苗手摆方式栽插最好。为获得高产稳产,根据品种特性研究其栽培措施,发挥品种本身的增产潜能,培育强壮个体组成的大穗群体结构。
4.4 肥水管理
肥水的协调运用对水稻生长十分重要。以优质农肥为主,配合生物复合肥交替使用,严格执行绿标规定的使用标(下转第49页)
(上接第47页)
准,适当调节土壤酸度,防止土壤板结及养分缺乏,增施微肥,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的供肥性。管水方法是深—浅—干—湿间歇灌溉,在水稻施肥前3~5 d断水,使土壤裂缝达0.5~1.0 cm时施肥后灌水,达到“以水带肥”深施的目的,把肥料大部分施入还原层,减少流失,增加肥效,又能排出土壤中的有毒气体,减少黑根。水稻生长后期采取间歇灌溉,土壤通透性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的积累,促进早熟,提高稻米的品质[4]。
4.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取秋翻、诱杂的方法消灭虫害。病虫害防治应交替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更好地发挥其防治效果,但农药使用应按规定标准使用。采用三效合一的方法对水稻进行防病、防虫、促进早熟。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但检疫性白叶枯病害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蔓延速度。注意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由于生育期的变化是同化外界环境条件形成对温、光的不同反应。特别是低温寡照年份,应掌握不同品种的特性,采取此种方法,可以提早成熟3~5 d,增产5%~10%。
5 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辽粳371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适合桓仁县中晚熟稻区及沿江流域种植,不宜在凉水地种植。
6 参考文献
[1] 侯守贵,隋国民,马兴全,等.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方水稻,2012(5):70-73.
[2] 周鹏飞.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如何再创新高[J].农机科技推广,2012(4):30-31.
[3] 张绍军.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12(3):73-74.
[4] 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