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群++程江锋++吴昌湛
摘要 阐述贺油系列几个主要品种在富川的种植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贺油系列花生品种的栽培。
关键词 贺油系列;花生品种;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广西富川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42-02
富川有利用旱地春植花生、晚造水田秋植花生与果园间种花生的习惯,花生年种植面积4 000 hm2以上,但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花生生产仍存在品种混杂换代慢、种植管理水平落后、产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近年来富川在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贺州综合试验站的大力支持下,陆续引进了贺油系列等花生优良品种,笔者参与了在柳家大中屯、洋新等村开展的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并推广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花生产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其增产、增效示范效果已被多数农民认可,富川花生生产由2010年的4 211 hm2、产量8 966 t[1],提高到2014年的4 518 hm2、产量10 554 t,面积增长7.3%,产量增长17.7%,增产效果明显,促进了全县油料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让广大花生种植户能更好地了解贺油系列花生品种,现将其中的贺油11号、贺油12号、贺油13号、贺油14号、贺油15号5个主栽品种在富川种植表现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产表现及特征特性
1.1 贺油11号
贺油11号由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2010004),生育期127 d左右,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叶片较小,叶色深绿,粒稍细小,大小不均匀。2013年干荚果产量平均4 083.6 kg/hm2,比当地品种增产1 285.8 kg/hm2,增产率45.9%;株高47.4 cm,分枝数8.5条,单株结果数15.3个,百果重172 g,田间表现中抗青枯病、叶斑病和锈病,抗倒性、耐旱性强。该品种在富川其他肥力条件好的旱田、旱地比在水田产量高,建议在富川果园旱地示范推广种植。
1.2 贺油12号
贺油12号由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2010005)[3],春植生育期123 d左右,株型紧凑,生长势中。2012年干荚果产量平均产量4 750.2 kg/hm2,比当地品种增产1 416.75 kg/hm2,增产率42.5%;2013年干荚果平均产量3 500.25 kg/hm2,比当地品种增产700.05 kg/hm2,增产率25%;株高61.1cm,总分枝数8.5条,单株果数17.7个,百果重173 g,该品种丰产性表现突出,2011年、2012年在富川的品种展示试验中产量表现也是排在第1位,其田间表现高抗青枯病、叶斑病和锈病,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强。该品种还是2012年、2013年富川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样板的品种,产量表现均较理想,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在富川作当家品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1.3 贺油13号
贺油13号由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2011003),生育期127 d左右,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2013年平均干荚果产量2 916.75 kg/hm2,比当地品种增产116.55 kg/hm2,增产率4.2%;株高49.6 cm,总分枝数6.6条,单株总果数12.5个,荚果普通型,短粗,百果重150 g,抗倒性、耐旱性、耐涝性强,中抗叶斑病、锈病,抗青枯病。
1.4 贺油14号
贺油14号由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2012003),全生育期128 d,株型紧凑,生长势强,长势均匀,但由于2013年春植雨水多,排水畅,田间湿度大,产量表现一般,平均干荚果产量2 750.1 kg/hm2,株茎高49 cm,总分枝数7.9条,叶色浓绿,叶片较大,单株结果数11.2个,结荚整齐,果型较大,稍短,百果重171 g。抗倒性、耐旱性、耐涝性强,中抗叶斑病、锈病,抗青枯病,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
1.5 贺油15号
贺油15号由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2012004),生育期128 d左右,株型直立紧凑,生长势中,叶色绿色,叶片中,田间表现长势较好。2013年平均干荚果产量3 166.8 kg/hm2,比当地品种增产366.6 kg/hm2,增产率13.1%;株高55.4 cm,总分枝数7.5条,单株结果数12.1个,果粒粗短均匀,百果重169 g。抗倒伏、抗旱性较强,耐涝性中等,抗青枯病,建议在富川进一步示范推广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以上贺油系列花生品种在富川表现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旱地、旱田和果园的红壤、砂壤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增产潜力大,但要求在土层深厚、肥沃、通气性良好和排灌方便的轮作地块种植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并掌握以下栽培技术要点。
2.1 种子处理
2.1.1 剥壳前晒荚果。为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力,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在播种前10 d左右,选择晴天把花生种子均匀地摊在地面上进行晒种,厚度5 cm左右,连晒2~3 d。
2.1.2 选种。选用上年的翻秋花生作春花生用种;播种前1~5 d选择饱满无病害的种子进行剥壳,剔除虫、芽、烂种仁,按种仁大小及饱满度进行分级播种。
2.1.3 药剂拌种。将种子用清水湿润后,用种子量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晾干种皮后播种。为防地下害虫危害,用种子量0.2%的50%辛硫磷乳剂,加适量水配成乳液均匀喷洒种子,晾干种皮后播种。endprint
2.2 整地施肥
播种前整地,犁耙2次,做到地平、土细、肥匀。施优质粪肥12~15 t/hm2、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或草木灰1 500 kg/hm2、复合肥450~600 kg/hm2,锌、硼肥各30~45 kg/hm2。一次性施肥可将全部有机肥及2/3的化肥施于耕作层内,剩余1/3化肥在起垄时施在垄内。
2.3 栽植
2.3.1 播种期。富川春播适宜地温日平均稳定在15 ℃以上,可于3月底4月上旬播种,采用覆膜的可提早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秋播适宜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
2.3.2 种植规格。大田种植采用宽窄行起畦种植,畦宽包沟80 cm,畦面宽55~60 cm,畦沟深15~20 cm,每畦植2行,行距23 cm,株距17 cm,每穴播2粒,密度为15万穴/hm2,单粒播种时,密度为19.5万~22.5万穴/hm2;幼龄果园套种花生,可根据果树的大小不同,利用果树两行间的空间种植1~2畦花生,每畦面种2~4行花生,株行距17 cm×23 cm[1]。播种后2~3 d内喷施50%乙草胺乳油等芽前除草剂。
2.4 田间管理
2.4.1 苗期管理。及时清棵引苗、查苗,对缺穴的地方要及时补种,确保全苗;如果春季雨水较多,砂壤土地块肥水易流失,可在3~4叶时追施尿素、氯化钾各127.5 kg/hm2,混合撒在两行中间,结合中耕除草松土,使肥泥混匀,盛花后期进行培土。秋植花生生育期短,应施足基肥,及早追肥,促早生快发。
2.4.2 生育期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雨季做好排灌工作,遇旱及时灌水。生育中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国光钾、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早衰;对缺钙地块,可撒施石灰补充钙肥防出现空壳;如遇雨水多,在结荚初期主茎高度达到35~40 cm时,可选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喷施防徒长;在花针期如果土壤板结则进行培土迎果针入土促稳产高产[2]。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①青枯病:实行轮作,减轻病原;始花期用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50%复方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药液用量600~750 kg/hm2,初花期再喷1次。②茎腐病:全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药液用量600~750 kg/hm2。开花前再喷1次。③叶斑病:始花后当植株病叶率达到10%时,每隔10~15 d叶面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药液用量600~750 kg/hm2,连喷2~3次[3-4]。
2.5.2 虫害防治。①蚜虫、蓟马:苗期发生蚜虫、蓟马危害时,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施,药液用量600~750 kg/hm2。②地下害虫:结荚期发生蛴螬、金针子、蚂蚁等为主的地下害虫危害时,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墩,药液用量3 750~4 500 kg/hm2。③棉铃虫、斜纹夜蛾:当造成危害时,叶面喷施28%高氯·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药液用量750~900 kg/hm2。
2.6 收获
当植株叶片大部分转色,地下70%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褐色斑块时,便可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将荚果含水量降到10%以下,包装入库。
3 参考文献
[1] 富川瑶族自治县统计局.2010-2012富川统计年鉴[Z].
[2] 吴昌湛,吴春莲,陈勤平,等.花生新品种贺油11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05-109.
[3] 吴昌湛,叶万余,吴春莲.花生新品种贺油12号的选育与应用[J].农业科学与研究,2011,4(135):10-11.
[4] 年海,王金陵,杨晓新,等.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J].大豆科学,1997(2):118-124.endprint